新聞分析-兩雄交手 合作大於競爭
基辛格(Pat Gelsinger)重回英特爾老東家並執掌大權,24日宣佈IDM 2.0策略,不僅要自己蓋晶圓廠生產核心CPU,也要委託臺積電代工,然後英特爾連晶圓代工業務也想分杯羹。
沒想到英特爾「想要做晶圓代工」的話聲剛落,資本市場先自己嚇自己,龐大賣壓造成臺積電股價跳空跌破季線。然而若由長期競爭力的角度來看,臺積電能夠拿到英特爾核心CPU代工訂單,說明了技術及產能已是世界同業難望其項背的地位,真要說影響,反而是另一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可能蒙受的打擊較大,預訂明年IPO的計劃、恐怕不易獲得投資人青睞。
基辛格親口宣佈要把CPU中的部份晶片塊(tile)委由臺積電代工,雖早在市場預期當中,但他又宣佈要進軍晶圓代工,表面上是要與臺積電競爭,但實際上以英特爾釋出核心CPU代工訂單中,包括了高階的伺服器處理器來看,未來英特爾與臺積電的競合,「合作」比重將會明顯大於「競爭」。
對臺積電而言,英特爾既要依賴晶圓代工又想做晶圓代工,背後可看出三個重要意義。一是代表臺積電的「技術能力」已追上英特爾腳步;二是代表臺積電的「製造能力」獲得英特爾認同;三是代表晶圓代工「營運模式」已成爲帶動半導體創新的重要動力。
臺積電成立已逾30年,從剛開始靠着IDM廠技術授權,到現在的邏輯製程技術領先全球,並追上全球最大半導體廠英特爾,可以這樣一路過關斬將,靠的不僅僅是創辦人張忠謀的晶圓代工營運模式,也包括製造能力的創新突破,如今更靠着全球最先導入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並進入量產的優勢,正持續擴大營運規模。
此外,臺積電在製程領先的同時,在產能配置上也不隨便,臺積電建立了超大型晶圓廠(GigaFab)來達到產能的經濟規模優勢,建廠前就已與客戶有充分溝通,擴建的產能都是真正有需求的產能。相較於其它晶圓代工同業的砸錢蓋廠毫不手軟,臺積電在技術及產能都已達到業界領先地位,所以,終於等到英特爾核心CPU晶圓代工訂單,正應驗「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兵法金句。
然而,若分析英特爾之所以跨足晶圓代工市場,除了地緣政治考量之外,也說明了「美國真正的國家隊就是英特爾」。英特爾決定投資200億美元設立兩座晶圓廠,已獲得亞利桑那州和拜登政府支持及政府獎勵補助,近年來一直想要躋身美國國家隊的格芯,這下光環被英特爾搶去,格芯的IPO之路恐怕不太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