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雙碳背景下鋰電行業站到了C位
本站汽車6月12日報道 6月12日,2021年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的第三天。下午,安馳科技創始人、總經理徐小明帶來主題演講《我國雙碳戰略下的鋰電/LFP產業》。
以下是演講內容實錄。
首先感謝一下賈可博士,包括合肥市政府讓我很有幸在我半個家鄉-合肥發表演講。
每次提到雙碳戰略,提到碳達峰、碳中和的話題,追根溯源,我們可以看到這裡的兩張圖:文藝復興是近現代科學的發端,倡導人文主義,解放了人的因素;啓蒙運動提倡科學的思辨,科學爲人謀福利。首先是因爲文藝復興,因爲科學的發展,技術的發展,引發了工業革命。
既然因爲科學技術的產生引發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之後,應該有幾百年的時間,不斷使用化石能源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碳排放過量,從而導致溫室效應。所以,我們可以說,從啓蒙運動到科學技術再到工業革命,產生了碳排放過量的問題。
這個問題到了本世紀初的時候,人們就越發意識到事態的嚴重,如果再不作爲,整個人類的命運將會遇到極大的危機,以前採用的能源使用模式不能再繼續了。《巴黎協定》2015年頒佈並在2016年簽署,要求各個締約國2050年前後必須實現碳中和,這份協定的約束力怎麼強調都不爲過。
現在地球上主要發達國家承諾的碳中和時間在2045年到2050年,但是因爲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即便我們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實際上我們的人均減排比發達國家還是要少了不少,因此中國可以比發達國家晚十來年時間實現碳中和。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即便晚十來年,因爲他們比我們早發展了一百多年,仍然是任務非常艱鉅的。
要實現碳中和,首先第一點就是我們要把碳怎麼產生的,二氧化碳產生的來源搞清楚。這裡面最核心的是來源於能源活動的碳排放,它佔整個碳排放的85%。能源活動分爲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這兩個部分。
我們國家能源生產主要還是化石能源的生產,也就是石油、煤炭和天然氣。針對能源生產的碳排放的管控要大力提倡清潔能源,但是大家也知道,因爲風能和光能作爲新能源,非常大的特點就是時空分佈極端不均衡,而儲能裡面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儲能電池,它的成本佔整個儲能設備的60%到70%。
另外就是能源消費,能源消費裡,整個交通和工業也是能源消費重要的一極,在我們國家,限制車用燃油對實現雙碳目標占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要解決碳中和、碳達峰,不管是儲能方面也好,還是電動汽車方面也好,都離不開鋰離子電池,所以鋰離子電池在我們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國家戰略中,站到了C位上。
前面我說的PPT就是碳排放超標的問題,因科學技術的興起而起,因科學的繼續發展而終結了碳排放的問題。
對磷酸鐵鋰電池而言,2020年是一個轉折之年,國家對PACK能量密度的追求告一段落,安全性的要求提到新的高位。在上個月舉行的杭州國際儲能大會上,從學界到業界基本上都認爲,從安全性和製造成本考慮,三元電池勝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目前階段都認可磷酸鐵鋰佔據主流地位,這樣的話,磷酸鐵鋰的技術也因爲良好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成本優勢再次站到舞臺中央。
但是歷史的發展並不是這樣的。我前天聽何小鵬演講的時候說到一點,就是戰略的定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在動力電池方面,2016-2020年這五年間,磷酸鐵鋰的裝機量基本上沒有增長。這五年間,可以這麼說,在我感覺中,至少有80%的做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企業已經被淘汰了,而且這些企業被淘汰以後,連復活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這五年間,裝機量沒有增長,是不是大家就沒有做什麼事情呢?還淘汰了這麼多的企業,我想越是這樣困難的環境,越是催生了技術路線當中的一個發展。
大家可以看到,在這幾年間,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價格有了急劇的下降,從2010年到2020年,價格下降了80%,從3.5元降到0.7元。能量密度從2016年的超過140Wh/kg增加到現在的180Wh/kg,也得到了提升。而且,隨着新的PACK技術的發展,磷酸鐵鋰在很多的小型車以及中型車上煥發了新的生機。
從這張圖可以看得比較明顯,磷酸鐵鋰電池的裝機量從2020年開始,一直到2021年,裝機量都在不斷地增長。
我們預測在儲能領域,在未來的十年,從2020年到2030年,電池的裝機量會有飛速地增長,到時候年度的裝機量可能會超過160GWh。
在車的領域也是同樣的,可以看到在2020年之後出現了明顯的拐點,就是整個電池的裝機量有了飛速的發展,2025年有可能超過600GWh。
最後,我介紹一下我們安馳科技在電池方面的一些拓展和工作。
鋰離子電池很多人都在用,但是被大家詬病。現在還被詬病的問題就是溫度適應性,特別是低溫適應性特別差。所以,我們安馳科技專門研發了一款寬溫電池,我們通過超細鐵鋰粉體、離子電子傳導網絡等各項技術,做到寬溫LEP電池,零下20℃無需加熱直接充電,高溫情況下也可以有很長的壽命。
另外一點,我們研發了水系LFP電池,目前講碳中和、碳達峰,我們做電池的人心裡都清楚,電池生產過程中是有一定的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