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天寒地凍 陸缺煤炭、液化天然氣吃緊 船隻需求塞爆

東北亞液化天然氣貿易異常短缺。(示意圖/shutterstock)

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導致石油能源產品價格因需求驟減而崩跌,但隨着史上最大減產行動到來,加上預期全球經濟復甦,使得國際油價返回5字頭,此外,由於反聖嬰現象,這波入冬較往年異常寒冷,連帶使取暖用途的天然氣從史上最低價飆至歷史新高,大陸一些工業用戶已經沒有天然氣可用,因政府部門目前優先考慮燃氣供熱

去年可能創下史上最熱一年,同時這波入冬也異常寒冷,導致大陸電力在維持環保政策與保暖用途需求大增下,大陸多省在去年12月單日用電量突破新高紀錄,也有多個地方政府祭出限電措施,確保供電吃緊狀況不會影響正常運作

與此同時,大陸與澳洲政府交惡,並對澳洲進口的動力媒與鐵礦石發動進口限制措施,更有部分消息認爲,這導致大陸經濟復甦強勁情況下,缺乏鐵礦石與煤炭等原因皆由此造成。不過,根據數據顯示,大陸過去18年發電量成長7倍,用電量也隨之增加,加上澳洲出口比重偏少,讓供應不足的影響相當有限,主要還是需求太大又太急所致。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東北亞地區急凍,以及天然氣運輸船隻的短缺,引發對大宗貨物船隻以及液化天然氣的需求。過去1年,運往大陸、日本與南韓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從歷史低點飆升至歷史高點標普全球普氏(S&P Global Platts)顯示報價也指出,這些地區的價格基準從上週五的每100萬英熱單位21.453美元,至今已上漲42%。

目前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是去年春季的10倍,當時面臨沙俄石油戰與新冠肺炎衝擊,某些狀況下,現貨價甚至超越標普全球普氏預估值。倫敦船舶經紀公司Simpson Spence Young的液化天然氣執行董事Toby Dunipace表示,多重因素綜合下,加上東北亞急凍,導致東亞的天然氣儲備嚴重枯竭。

澳洲、挪威和其他地區生產商出現停產,但全球其實不缺乏液化天然氣,如何運送纔是問題。墨西哥灣沿岸的出口商加速生產,並將美國過剩的天然氣運送至亞洲,並從中得到龐大利益。貨物追蹤公司Vortexa數據顯示,去年12月亞洲進口創紀錄的340萬噸美國液化天然氣。

巴拿馬運河目前面臨龐大的集裝箱船通關,主要是疫情期間網購消費促進全球消費仍繼續復甦。這些走海岬的貨船,從墨西哥灣到東京航線增加17天,因不願等待漫長排隊時間。原本在2月要從墨西哥灣出發的幾批貨船遭取消,跟去年因需求不足取消的狀況大相逕庭

普氏能源資訊(Platts)液化天然氣分析主管Chris Durman預估,2月底會有更多船隻抵達亞洲,因此3月價格將大幅低於2月均價,但只要天氣沒有回暖,天然氣價格有機會持續強勢。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短期液化天然氣研究總監Robert Sims表示,目前大陸工業用戶需求極度短缺,因爲北京當局讓這批液化天然氣先用來燃氣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