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塵控制對PM2.5濃度下降貢獻約一半

陝西省西安市2017年PM2.5平均濃度爲78微克/立方米,首次下降到100微克/立方米以下。這是中國科學地球環境研究研究員曹軍驥通過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西安市13個國監測子站得出的2017年PM2.5平均濃度爲73微克/立方米,與這一實驗室數據接近。

研究表明,西安市採取的大氣治理措施方向正確,其中,揚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治理的政策最爲有效,對PM2.5濃度下降貢獻約佔75%。

2017年PM2.5降幅歷史新高

評價西安市治氣效果,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對實驗室在西安市高新區的長期觀測站點PM2.5數據進行了分析。2003年以來,實驗室獲得每日PM2.5質量及其詳細化學組分的連續濃度數據。

數據顯示,2003年以來,西安市PM2.5濃度呈持續下降趨勢,分爲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4年~2007年期間,PM2.5年均濃度爲167微克/立方米~190微克/立方米;第二階段是2008年~2013年,PM2.5濃度爲145微克/立方米~171微克/立方米;第三階段是2014年~2016年,PM2.5濃度爲106微克/立方米~126微克/立方米;第四階段是2017年,PM2.5濃度首次下降到100微克/立方米以下,達到78微克/立方米。

西安市13個國控監測子站的數據是2017年PM2.5平均濃度73微克/立方米,與實驗室的78微克/立方米接近。與2016年相比,2017年PM2.5降幅創歷史新高,達到32微克/立方米,降幅達30%。

數據分析證明,西安治氣“路子對頭

據介紹,2017年西安市開展了“鐵腕治霾·保衛藍天”“1+1+9”行動,以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等六大措施爲抓手開展了諸多工作

數據分析結果顯示,2017年西安市PM2.5中粉塵、有機物、黑碳、硝酸鹽硫酸鹽銨鹽均下降,其中粉塵下降達57%,表明揚塵控制、禁土令有效性;黑碳下降約50%,表明燃煤及生物質燃燒控制的有效性;硫酸鹽下降23%,表明工業控制的有效性;硝酸鹽下降21%,表明機動車控制的有效性。

2017年PM2.5濃度下降的32微克/立方米中,粉塵佔49%,說明揚塵控制對PM2.5下降貢獻約一半,表明“鐵腕治霾·保衛藍天”“1+1+9”行動中的揚塵控制對策是完全正確的。有機物和黑碳貢獻約26%,表明燃煤和生物質燃燒治理政策的有效性。

曹軍驥表示,由這些數據分析可獲得初步結論:2017年西安市鐵腕治氣效果顯著,其中揚塵、燃煤和生物質燃燒治理的政策最爲有效。

汾渭平原成爲主戰場科技支撐應強化

雖然西安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PM2.5年均濃度依然很高。今年的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首次將汾渭平原與京津冀周邊地區長三角一起作爲藍天保衛戰主戰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一地區PM2.5濃度高。作爲汾渭平原城市之一,西安市大氣污染防治任務仍然很艱鉅。

曹軍驥認爲,從科技角度而言,與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相比,當前西安市治氣科技投入不足,無法有效支撐科技治氣、精準治氣工作的緊迫需求。

因此,曹軍驥建議,下一步應健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及重污染天氣應對技術體系,以科技爲核心構建新型區域大氣污染防治體系,加大科技治氣、精準治氣工作力度。加強西安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實時監測、來源、成因與治理研究,建成綜合科學決策支持系統,支撐科學決策和精準施策;以項目帶動先進治氣理論、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促進科技治氣整體水平提高。

“‘霾可治、人努力、天幫忙’,只要繼續堅持目標明確、措施得力、同向發力,經過3年左右的時間,西安市大氣污染狀況將得到明顯改善。”曹軍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