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我國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把服務實體放到更突出位置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杜燕飛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總體來看,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穩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服務實體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

《報告》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9.4%,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3%。貨幣信貸合理增長,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爲180.4萬億元,同比增長12.6%,比年初增加7.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1億元。信貸結構持續優化,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4.3%和40.9%。貸款利率持續處於較低水平,3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63%,較上年同期下降0.19個百分點,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在內外部挑戰仍然較大、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的情境下,我國貨幣政策保持了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較好地引導了市場預期,有效地應對各種衝擊助推經濟恢復態勢不斷穩固。

“在總量上,貨幣政策更加突出‘正常’,在支持經濟增長與防範風險之間尋求平衡,利率水平適中,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在結構上,更加突出‘精準’,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支持。”董希淼說。

談及下一階段思路,《報告》明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服務實體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進一步發揮好再貸款、再貼現和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強化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

董希淼表示,上述表述符合市場預期,與宏觀經濟走勢十分契合。未來我國貨幣金融政策既要“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以我爲主”,不搞“大水漫灌”,努力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又要密切觀察,相機抉擇,做好政策儲備,對外要嚴防輸入性金融風險對內要突出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貨幣政策調控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爲中心,更好地助力‘十四五’規劃良好開局,更好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董希淼說。

川財證券發佈的報告認爲,去年以來,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海外各央行開啓“擴表”週期,海外流動性環境波動較強。相對而言,我國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爲主,維持正常化的貨幣政策,爲我國貨幣政策保留了較大的調控空間。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今年貨幣政策將持續加大對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推動宏觀經濟更多依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堵點,實現經濟增速向潛在增長水平靠攏。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強調,下一步要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體系,構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維護和塑造金融安全,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分類施策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經濟下行週期,疊加疫情衝擊,我國金融業難以避免的週期性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逐步顯現。一些中小金融機構,其發展的穩健性更是受到挑戰。”董希淼表示,下一步,應多方發力協同施策,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以新的舉措推動金融機構健康可持續發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董希淼認爲,作爲金融機構,要發揮好主體作用,應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形成並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應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穩定資金來源,加大對優質小微企業和鄉村振興服務;應完善風險監測體系,提高資本充足率,防患於未然。作爲金融管理部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也要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政策支持,應重點支持金融機構引進合格股東進行增資擴股,支持發行新型資本工具補充資本。同時,地方政府要創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嚴厲打擊各類金融違法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