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發佈會,蘋果的“強”與“弱”一覽無遺
“光有科技是不夠的。科技應該站在與藝術與人文的十字路口,激發新的想法,創造新的體驗,推動社會前進。”蘋果WWDC2017大會邀請函上赫然印着這樣一行字。
“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是喬布斯晚年對於蘋果公司的定位,也是後者大獲成功的重要原因。然而在今年WWDC大會的主題演講中,庫克並未明確提到這一主題。他先是假想了一個沒有app的世界,然後告訴大家蘋果和它的開發者們肩負着改變世界的使命。短暫的庫克式幽默之後,他便迫不及待地將蘋果的一系列產品和軟件更新和盤托出,其中包括tvOS、macOS、watchOS以及iOS11等等。
隨着一系列產品發佈,如大會前所宣傳的,蘋果“再一次站上了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站在路口,想必蘋果的內心是矛盾的。和往年一樣,蘋果今年推出的產品和服務仍帶着滿滿的“蘋果基因”,集“科技”和“人文”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標籤於一身。這是由它同樣有些矛盾的商業模式決定的,強點和弱處同樣明顯。這些強點和弱處成就了現在的蘋果,也決定了它未來的走勢。
那麼蘋果今年的產品和更新究竟強在哪裡,又弱在何處呢?下面雷鋒網(公衆號:雷鋒網)爲大家細細道來。
強:對iOS的掌控力
Android和iOS兩大操作系統徹底統治了手機市場,而蘋果對後者擁有完全的掌控力,這給蘋果生態中的應用帶來了巨大的先天優勢。Messages不僅是iPhone系統中的默認應用,也是導入其他蘋果服務的快捷通道,比如Apple Pay中新增的點對點支付功能。智能語音助手Siri已經逐漸滲透到了iOS的每一個角落,變得愈發難以分割,在WatchOS中同樣如此。此外,雖然第三方應用功能十分強大,但蘋果的相冊和地圖應用仍是絕大多數用戶的首選。
弱:iOS的侷限性
凡事都有兩面,Messages在享受iOS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註定了它不可能成爲微信那樣的統治級應用,因爲它僅僅侷限於iOS平臺。封閉的iOS系統賦予了它默認應用的優越地位,但也剝奪了它的獨立價值。
乍一看去,蘋果的WWDC大會上似乎充塞着新的壓縮算法等微不足道的小功能,但這背後卻是蘋果對從Messages應用到處理器的絕對掌控力。以ARKit爲例,蘋果藉此一舉超越其他競爭對手,成爲了增強現實領域的領跑者。仔細對比蘋果與Facebook在AR領域的佈局,結果出人意外。Facebook力圖利用其在內容分發領域的掌控力,誘導開發者在“camera”上進行創作;而蘋果能提供的遠不止這些。在蘋果應用上創作的內容可以在Facebook或Instagram上分享,此外蘋果還爲創作者們提供了一套優秀的API,作爲垂直堆棧的一部分,它可以提供比第三方應用程序更加強大的功能和可訪問性。
弱:服務屈從於硬件
儘管蘋果大力吹噓Siri的自然語言能力,還順便提到了後者與其他應用融合後的巨大想象空間,但它的ppt中並沒有提到Siri的準確率、響應速度以及對開發者的支持。毋庸置疑,在和Alexa、Assistant的競爭中,Siri仍然處於下風。更重要的是,蘋果所有服務存在的意義都是爲了促進硬件銷售,這就意味着,這些服務以及爲之奮鬥的團隊永遠不可能成爲公司最重要的部分,與此同時他們的發展卻不得不受制於蘋果的企業文化。
強:出色的隱私保護
在WWDC大會上,蘋果不僅宣傳了它的隱私保護機制,還展示了一些新功能,比如限制視頻自動播放、防止廣告系統蒐集用戶的歷史訪問信息等。作爲用戶來說,這些功能都是我們喜聞樂見的。但蘋果之所以能推出這些功能有一個前提:它是通過硬件盈利的,而不是像Google和Facebook那樣通過廣告和蒐集數據來盈利。
弱:缺少足夠的數據
蒐集數據不僅僅是爲了廣告業務,Google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毋庸置疑,Google希望能利用數據讓它的廣告投放更加精準,但數據帶給它的受益遠超廣告收入本身。正是憑藉龐大的數據量,Google才能獲得如此強大的機器學習能力,並開發出Google Photos等帶來出色用戶體驗的應用。蘋果也意識到了數據的重要性,而且正在嘗試改變,將設備上的人臉識別信息和Messages中的數據同步到雲端。必須聲明的是,據雷鋒網瞭解,蘋果的數據在傳輸和休眠狀態時都是加密的,而這意味着蘋果無法充分利用這些數據來改善它的服務
強:App Store中豐富的應用
第三方應用程序的戰略地位已經隨着時間的推移發生了改變。過去App Store中豐富的應用是iOS區別於Android生態的一大優勢,但如今Android陣營已經迎頭趕上,app也成了iOS和Android角力的重要籌碼。對蘋果來說,app也是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它反覆向華爾街強調,自己是一家服務公司。蘋果通過銷售app,以及用戶在免費遊戲應用中的消費,共賺取了300億美元(其中有30%來自去年),這成了蘋果公司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未來,隨着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產品換代週期變長,iPhone的銷量增長可能會減緩,但龐大的用戶基礎意味着蘋果可以繼續通過App Store賺取豐厚的收入。
弱:圍繞開發者的商業模式
通過免費遊戲軟件和應用內購買行爲賺錢的代價越來越來高,因爲管理層越來越難以掌控開發者生態系統,推動其健康發展。此外,蘋果的App Store與Android生態的區別正日益模糊。
還有一個根本的問題在於,隨着時間的推移,蘋果該如何通過其生產力應用,從它最核心的客戶身上賺取收益。蘋果目前正在努力改善這一點,增加免費體驗和付費訂閱,但仍然沒有推出針對付費軟件的免費試用和付費升級機制。雖然這套針對生產力應用的商業模式在Mac上被證明行之有效,但蘋果或許還可以做得更好。我始終認爲,iPad之所以沒能發揮出全部潛力,是因爲沒有建立起圍繞開發者的良好商業模式。本屆WWDC大會上蘋果對此有所改善,但如果能讓開發者們決定他們自己的商業模式,這將是更具革命性的。
歸根結底,蘋果所有的優勢和短板都源於它獨特的商業模式,即藉助軟件實現硬件的差異化,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爲此,蘋果在其硬件中預裝了自己的應用和服務,對芯片、應用以及API等進行垂直整合,並牢牢掌握着用戶的隱私數據和開發者生態系統。但同時,蘋果也將自己侷限在了一小部分市場中,使得它缺少足夠的動力和能力提供更加出色的服務,也無法獲取足夠多的數據。
HomePod
早就有傳聞稱,蘋果正在開發一款與亞馬遜Echo和Google Home競爭的產品,如今這款產品終於發佈了,而且十分驚豔。庫克宣佈這款產品前,反覆絮叨蘋果長期以來對音樂是多麼的關注,這是很聰明的做法。Siri在與Alexa和Google Assitant的競爭中已經落敗了,HomePod要想勝出就必須改變遊戲規則。就HomePod目前的表現而言,其音質遠超Amazon Echo,想必也優於Google Home。另一方面,HomePod連接多款設備的能力是Sonos等專業音響設備所不具備的,而且HomePod的音質聽起來也比Sonos Play 3更好。
HomePod的音質略勝一籌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它更加昂貴,售價高達350美元;而Sonos Play 3和Amazon Echo分別只要300和150美元。從蘋果的角度來看,高價是其特色,而非缺點。它的商業模式本來就是基於硬件的,需要更大的利潤空間。Echo則恰恰相反,它不過是亞馬遜服務延伸出的一個終端,利潤少一點也無所謂。除了Echo,亞馬遜還推出了Echo Dot和Echo Show進一步搶佔市場,前者價格更加低廉,後者雖然定位高端市場,但仍比HomePod便宜100美元。
總而言之,相比其主要競爭對手,HomePod除了音質佔優,其他方面都處於劣勢。它發佈時間更晚,價格更貴,內置語音助手的功能也不夠強大。但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iPhone也比其他手機貴得多,內置的服務並不見得更加出色,不過是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罷了。iPhone比其他蘋果產品更加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每個人都需要一部手機,不過是選擇哪一部的問題。因此,HomePod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取決於有多少用戶需要一款優秀的智能音箱。
過去數年間蘋果收穫了科技史上罕有的成功,但在未來前行的道路上,這家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的企業仍然面臨着許多挑戰。它一以貫之的商業模式、產品開發流程和企業文化,究竟會給它帶來更多的優勢還是短板?它又能夠繼續用出色的產品和用戶體驗滿足用戶的現有需求,甚至創造新的需求?我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iPhone的統治地位依舊不可撼動,蘋果的商業模式也很難改變,即使它有意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