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驗遠未結束 創投行業如何應對逆週期?
本報記者 孫奇茹
疫情之下的2020年對創投圈來說極不平凡。上半年,不少創業項目因疫情經營或融資受阻,經歷生死時刻;下半年,一些投資人開始“報復性”尋獵好項目,在投資項目時“拼手速”。時代變局下,疫情帶來的全新機遇和行業洗牌同步而來,創業者面臨着生存能力“升級”的挑戰。
“在改變世界前先活下來”
近日,醫療AI企業數坤科技獲得5.9億元新一輪融資,銀河航天完成新一輪融資成爲衛星互聯網第一隻“獨角獸”……在數字化、線上化、國產化等趨勢驅動下,中國在教育、醫療、工業自動化等衆多領域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令人振奮的消息不斷傳來。
然而,疫情和經濟變局帶來的挑戰並未遠去,不少創業者仍經歷着“生死時速”的殘酷挑戰。
“永遠沒有好事發生”,在創業者張天一的辦公室,掛上了這樣一幅字,時刻警醒自己。張天一是霸蠻科技創始人。今年年初,疫情來臨,整個公司沒有一分錢的收入,反倒因爲剛剛開了十幾家新門店,需要承受一個月近2000萬元的成本。
現實沒有壓垮他帶領的“霸蠻”團隊,反而幫助了這個餐飲企業打破邊界,完成了數字化改造。疫情倒逼之下,他在三個星期將門店餐廳轉型成直播電商、實體門店等多渠道並行的“無界餐飲”企業。
“很多人以爲創業是尋找一個機會,然後激情萬丈,成爲喬布斯、成爲馬雲。其實找不找機會根本不是那麼重要。創業的過程是一個接一個細碎的挑戰,需要的是放下情緒,專注地找解決方案,保持絕對的‘悲觀’……”張天一這樣總結疫情和多年來自己積累的創業心得。
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像霸蠻一樣順利接下挑戰。成立17年的老牌教育機構優勝教育創始人陳昊沒想到,自己倒在了上市前夜。在長達8個月的疫情期間,優勝的收入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最差的時候,連以往單月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應該降薪和裁員、控制成本,但我們沒能走出這一步。”陳昊回憶。
“不要盲目追風口,也不要想着改變世界,而是要自己先活下來,迴歸商業本質。千萬不要世界沒有改變,而改變世界的人先消失了。”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牛文文的一句話,成了疫情以來的一年裡衆多創業者所面臨的挑戰。
投資人“拼手速”尋獵好項目
“8月到10月份期間,我們團隊和很多同行都在瘋狂地看項目,做盡職調查。一不小心慢了一步,項目可能就被別人鎖定了。”在年底舉行的一場創投論壇上,��策資本創始合夥人甘劍平毫不掩飾過去幾個月自己對優秀項目的渴求。
“沒有報復性投資,但有報復性看項目。”平均每週飛三個城市,上半周開項目會,下半周出差,週末整理材料,週一彙報。這是在國內一家頂級風投擔任投資經理的施蕾蕾下半年的工作狀態。
隨着創業板今年正式邁入註冊制時代,科創板去年正式開板,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進程明顯加快,資本退出渠道日益暢通,這被業界視爲激勵資本積極尋覓優質項目的重要推動力。
哪些項目在經歷投資人的熱捧?本週舉行的一場創投趨勢分享會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和其團隊首次公開披露了公司近期重點佈局的兩大全新投資領域:醫療生命科學和工業自動化。
李開復分析,新冠疫情觸發了全社會的線上化、數字化、AI化,而在中國獨特的經濟環境大背景下,工業自動化、醫療產業等將迎來發展黃金期。在過去一年裡,創新工場投資的物流供應鏈、自動化機器人、數字及AI醫療、在線教育等項目數量超過了他們此前重點關注的人工智能企業。
李開復認爲,元器件、工業軟件、精密製造等行業會得到長足發展,國產替代迎來機遇,中國正進入科技驅動的產業升級黃金時期。另有投資人士表示,半導體、新消費領域是今年受衆多投資人追捧的領域。
“價值”驅動穿越週期
一邊是部分領域備受資本追捧,一邊是不少公司深陷“寒冬”。創業者該如何在“冰與火”之間擺正心態?
創新工場合夥人楊小龍認爲,當資本瘋狂涌入某個行業,形成“泡沫”時,泡沫本身並不可怕,但創業者必須認清,泡沫所代表的“價格”與“價值”可能存在很大差異。“泡沫本身代表的是社會預期,比如資本今年大量涌入醫療、新能源、白酒,但它代表的只是價格,而非價值。”楊小龍說。
李開復以日本經濟衰退時期優衣庫的崛起來提醒創業團隊和企業,注意把握“逆週期行業整合”這一趨勢下的機遇。“假設經濟狀況不好,在某些領域又沒有明顯的領跑者,效率、質量高的參與者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市場份額。優衣庫就是這樣,用相對高質量的設計、合理的性價比贏得市場,在經濟衰退時反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