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指環王》不如《哈利·波特》?
圖/劇照
鑑定對象:《指環王1:護戒使者》 《指環王2:雙塔奇兵》《指環王3:王者無敵》
“看不下去”“沒什麼意思”“看了三個小時還沒個結局”……事實是,這一代年輕人確實不喜歡《指環王》。這多少有點令人困惑:畢竟《指環王》跟他們普遍喜愛的《哈利·波特》在大框架上頗有相似之處,年輕人爲何如此偏心?
《指環王》和《哈利·波特》的故事主線都是小角色對抗超級黑暗勢力。前者故事裡,在3000年前中土大戰中敗亡的魔君索倫即將捲土重來,而阻止他的重任被交給了一個小小的霍比特人;後者故事裡,曾令整個魔法世界聞風喪膽的伏地魔也將重生,他的對手則是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在兩個故事裡,這種正邪力量嚴重不成正比的對抗,背後都有正義力量取勝的關鍵性道具,主人公只需要摧毀某類對反派來說至關重要的神秘物件便可“四兩撥千斤”。在《指環王》裡,這一道具是至尊魔戒;《哈利·波特》裡,則是存放着伏地魔靈魂碎片的七件神器。
在兩個系列裡,主人公與大反派的最終相遇都被安排到最後——在那之前,黑暗力量必須處於蟄伏狀態,讓主人公有足夠的成長時間。成長通常是痛苦的,霍比特人佛羅多和人類孤兒哈利·波特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自己內心的脆弱,以及這段旅程最終只能靠自己走完的真相。不過,孤獨並不是絕對的,因爲兩人身邊仍有友情的支持——在《指環王》裡,這唯一不受魔戒誘惑的純真友誼來自家鄉同伴山姆;而《哈利·波特》裡,哈利的身邊則有分別代表忠誠與機智的“左右護法”羅恩與赫敏。此外,兩位主人公身邊都有一位亦父亦師的引領者,他們博學、智慧、戰鬥力超羣,但同時也有“越強大越脆弱”的靈魂黑暗面。他們都會鼓勵主人公扔掉對自己的依賴,找到勇氣,完成使命。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年輕觀衆將《指環王》中的灰袍巫師甘道夫錯認爲《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校長鄧布利多,兩者在人設上確實太像了。
甘道夫
鄧布利多
故事結構和人物設置如此相似,《指環王》和《哈利·波特》的最大區別便在於講述風格。受託爾金原著風格的影響,誕生在2001年的《指環王》系列以莊嚴冷峻的姿態穩步展現中土世界的奇觀。但不同於詩人、作家、大學教授出身的J·R·R·托爾金,《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在創作該書時是一名生活拮据的單親母親,其平民女性視角決定了《哈利·波特》從原著到系列電影都較爲細膩平實的特點。這兩種風格並無高下之分,只是就當下年輕觀衆的審美習慣而言,古典主義做派更濃的《指環王》顯然不及《哈利·波特》來得親切和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