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最愛的食物「先吃or留到最後」?心理學從「家中排行」發現秘密
美食當前,你耐得住性子把「最喜歡的食物」留到最後再吃嗎?曾有心理學研究證實具有「延遲享樂」特質的孩童,未來在工作或健康上有更出色表現,能獲得更大心靈滿足。營養師鄭惠文也在粉專上發起投票活動,結果發現有76%的網友們和自己一樣「把最喜歡的食物留到最後才吃」,她透過研究發現,該習慣竟與其在家排行第幾有關。
▲你也總是喜歡把「最好吃的」留到最後再享用嗎?(圖/翻攝自爆廢公社)
營養師鄭惠文7月在粉專《Rain Bread 飲食信仰-鄭惠文營養師》發起「你會把自己最喜歡的食物留到最後再吃嗎?」的調查,自曝總是將愛吃的撐到最後一口才吃完。她在個人部落格中指出,心理學家認爲人們會對「開始」及「結束」最有印象,若一家餐廳可提供完美前菜和飯後甜點,中間的主菜可能不會被記住。
有一實驗以該觀點出發,研究者提供12種各式各樣的零食,其中包括糖果、豬血糕等等,並邀請183位肚子餓爆的學生參加該場「零食吃到飽」派對,並請受測者將12種零食依照個人喜好排序,並挑出第1名(最喜歡)、第6名(中等)及第12名(最不喜歡)的零食,在派對前先將以上3種吃掉,並記錄整場派對的用餐體驗。
▲專家透過進食的順序研究,有了意外的發現。(圖/達志/示意圖)
鄭惠文表示,研究者想了解受測者「最不喜歡的零食」的排序對於用餐體驗是否有影響,但實驗數據說明整個研究毫無章法可理、是個失敗實驗,再次檢視受測者進食順序發現,僅有2種:
第1名(最喜歡)→第6名(中等)→第12名(最不喜歡)第12名(最不喜歡)→第6名(中等)→第1名(最喜歡)
鄭惠文接着說,受測者不是先將最愛吃的零食吃掉,就是留在最後才吃,進一步研究其背景發現,「先吃掉最喜歡的食物的人:家中排行最小或在大家庭中成長(研究者認爲:因家庭人數較多,食物變成一種爭奪,若不先吃到最喜歡的食物,恐怕最後只剩大家都不想吃的)。」
至於會將最喜歡的食物留在最後者,則是獨生子女或家中排行老大,研究者認爲這些人把最愛的食物當作「獎賞」,這些食物反而會一直在碗裡不會跑掉,推斷出「小時候的飲食模式通常會發展出長期的飲食習慣。」習慣先吃者,可能不小心先吃愛吃的食物(高熱量、高油鹽糖),而捨棄相對健康的蔬果沙拉,該飲食模式易成肥胖元兇。
鄭惠文指出,現代生活食物較不匱乏,因而不會有上述爭不到食物吃的情況,「先吃與後吃,只是取決於個人享樂的順序而已」。她也提醒網友們,吃飯時要把握3個小原則,包括先喝湯、再吃蔬菜或蛋白質,最後攝取澱粉;再來放慢速度,細嚼慢嚥;還有吃多少盛多少,7~8分飽剛剛好,避免浪費、攝取過多熱量的同時,也能邁向更健康的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