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黑翻紅!婦產科「從收不到人到滿招」生產事故救濟助起死回生
婦產科因爲工時長、壓力大、風險高再加上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等性質,使得年輕醫師不願踏入此科,一度出現招生不足現象。然而在「生產事故救濟」措施上路後,除減少醫病糾紛也減輕醫師壓力,衛福部公佈統計,婦產科住院醫師招生在106年已經提升至72人、滿招的狀態,重回熱門職涯選項。
國內醫療人力有着五大皆空的說法,「內、外、婦、兒、急」等科別因爲工作性質而不受醫學生青睞,其中婦產科曾經面臨住院醫師招生不足,還有醫師平均年齡是所有醫師當中最年長,令人憂心婦產科的發展。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資深主治醫師黃閔照表示,過去國內研究報告分析指出,醫療糾紛、工時問題等爲影響醫學生選擇專科的重要因素,黃閔照也分享自身經驗,他帶領的住院醫師曾經因爲醫糾走上法院,隨即離開婦產科改去家醫科。另根據衛福部統計,99年婦產科一度僅招收到46人,招收率60%。
▲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公佈2018生產事故救濟報告 。(圖/記者洪巧藍攝)
爲了保障生產風險並且改善婦產科職業環境、人才招募困境,衛福部於101年試辦生育事故救濟計劃,並由於成效良好,進一步立法通過「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於105年6月30日上路。
該制度由國家承擔女性生產的風險,產婦、胎兒及新生兒若不幸於生產過程死亡或造成中度以上障礙者,由政府提供最高200萬元救濟金。規範一方面輔導醫院成立關懷小組,於生產事故發生後,主動向產婦及家屬進行說明及關懷、協助申請生產事故救濟給付;另一方面,則要求機構通報重大生產事故,檢討探究事故發生原因進行改善,並供生產機構共同借鏡學習、提升全面性生產品質,甚至透過政策,建立可預防事故發生或降低傷害的機制。
黃閔照說,在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推動後減少醫療糾紛濫訟減,讓職業壓力減輕,環境改善讓年輕醫師不怕走入產科,相關制度推動爲很重要的因素,此外,衛福部也做醫師容額調整、改善健保給付、自費項目增加等,讓醫學生不會覺得前途無望。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106年婦產科住院醫師招收已經提升至72人,招收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