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史上的今天:育碧平臺動作遊戲代表《雷曼》

如今提起育碧,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刺客信條”、“孤島驚魂”等擁有龐大分支遊戲系列,但早在這些產品誕生之前,傳奇製作人Michel Ancel就用一款平臺動作遊戲的《雷曼(Rayman)》震驚了業界

這款作品最早誕生於1995年9月1日,在雅達利那臺非主流的32位主機美洲豹(Atari Jaguar)上首發,很快又在9月9日推出PlayStation版本,此後相繼被移植到世嘉土星、MS-DOS、GBA、GBC等多個平臺,從側面反映了這款系列鼻祖的強勁影響力

作爲一款橫版平臺動作遊戲,《雷曼》採用了偏歐美式的卡通畫風作爲美術基調玩家需要控制造型簡單、動作豐富的主人公雷曼突破重重關卡達成目標。很顯然,要用業界最經典的遊戲類型之一做出脫穎而出的效果,必須得有自己的特色才行。

遊戲雖然也借鑑了類似“吃金幣獎命”這樣的經典設定,但總的來講還是把製作重點放在了動作探索及解謎的過程上。經過製作組的反覆打磨之後,最終在操作複雜程度、玩家的挑戰欲、遊戲整體爽快度之間找到了比較完美的平衡點,既能吸引玩家不斷挑戰新的關卡,同時解謎和動作方面又不會造成太強的挫敗感。

部分隱藏內容雖然對玩家的操作精度雖然有一定要求,但也沒有達到讓人不快的地步,讓玩家能始終保持前進的動力

除此之外,《雷曼》的操作手感也擺脫了歐美動作遊戲一貫的飄忽不定,無論走動、攀爬還是攻擊都給人一種腳踏實地的切實感。玩家在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這樣設計讓雷曼顯得有些笨重,跳也跳不高,跑也跑不快,但嚴謹的關卡設計充分保證了絕大多數玩家都能順暢地完成關卡。

配合俏皮的音樂音效以及無處不在的小幽默,《雷曼》的流行幾乎成爲一種必然,其高質量的2D卡通畫面獲得外界極高的評價,整個遊戲氣氛也因此被承託得相當輕鬆。儘管本作留給後世一個“極難”的印象,但實際上只要不刻意追求那些隱藏寶箱,完全可以在閒庭信步間就度過一次愉快的遊戲旅程

無論媒體還是玩家都愛死了這個只有手掌腳掌而沒有手臂和腿的怪傢伙,PS版最終銷量超過300萬份,這對於當年的育碧來說是個了不起的數字

“雷曼”順理成章地走上系列化之路,不僅有《雷曼2:偉大逃亡》等全新形態的系列續作,2006年還出品了“瘋兔”這樣的人氣外傳性質作品,雖說整體影響力大不如前,但在業界的口碑名聲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