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壓力無所不在,更要學習與其共處
文/滕淑芬
壓力會讓人生病,已被國內外衛生組織視爲現代人心身疾病的重要根源之一。繼《健康遠見》5月出刊的《2015健檢指南——如何聰明做健檢》後,第二本《健康遠見》專刊即鎖定壓力,提供現代人各種減壓良方。
壓力對身心靈的傷害遠超過我們想像,壓力生理學在西方發展60年來,已成爲一門厚實學問。壓力著作《爲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中提及,人際互動充滿算計,又有個掌管情緒的複雜大腦,讓壓力系統疲於奔命,因此容易生病。
壓力非壞事 但不能擊垮身心
爲了瞭解國人的壓力源,《健康遠見》針對一般民衆和精神專業人員個別發出問卷,結果民衆自評的壓力分數平均是5.68分,有四成七民衆的壓力程度都在中高度以上。
精神專業人員則給國人壓力指數打出7.3的高分;九成五更認爲,國人的壓力指標在中高程度以上,這也呼應了近年心身科門診病患人數增加的趨勢。
這兩份調查結果一致的是,擔心失業、經濟不振、社會秩序或安全問題,是觸發壓力的三大社會事件。
從分析壓力源、壓力症候羣導致的心身疾病,專刊也訪問日理萬機的企業界名人的壓力管理之道,並整理了十種常保身心健康的紓壓法。
壓力特刊想傳達的概念是,適當壓力不必然是壞事,沒有壓力,日子會過得懶散,但壓力過大又會讓身心垮掉,因此必須想辦法讓壓力反應系統降下來,維持平衡。
以失眠來說,全臺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爲20%,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罹犯,每年平均吃掉3億多顆安眠藥;但其實安眠藥是戒得掉的,失眠也可以透過認知行爲治療復原。睡眠醫學的重要觀念是,不要認爲今晚睡不着,今天情緒很糟,明天就完了。用平常心看待睡眠和失眠,反而能帶來一夜好眠。
只要是人,就有壓力,只要處在現代社會,就有壓力。學會與壓力共處,已經是現代人必修的功課。
【本文摘自《健康遠見》找到你的快樂日記;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立即購買《健康遠見》找到你的快樂日記: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