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我是歌手》不只是好節目 是一種專業態度

撰文/楊泰興

《我是歌手》是大陸湖南衛視節目決賽歌手超過一半來自臺灣。無比精緻的質感、每集人民幣1500萬元的製作費更讓臺灣望之興嘆。然而,真的只要灑錢就能有好品質嗎?答案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臺灣對大陸綜藝節目向來無感,但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改變了既有的刻板印象。隨着幾位臺灣歌手陸續加入比賽、拿到好成績,節目急速在臺增溫,總決賽在臺灣新聞臺幾乎全程播出(非法),甚至創下當時段最收視率。高收視率、高臺灣成分、高質感、高收益,《我是歌手》不僅成爲兩岸共同的熱門話題,爲華人歌唱節目樹立全新里程碑,更在臺灣的電視圈丟下一枚震撼彈。

一開始,沒人看好這個節目,「一檔純歌唱節目怎麼可能抓住大家的眼球?」大陸的媒體觀察家們普遍如此認爲。跨海蔘與該節目製作的三立電視戲劇總監敖君怡回憶當初:「坊間出現大量『我是過氣歌手』的惡意戲謔批評呢!」

這節目並非湖南衛視原創,原是韓國MBC電視臺在2011年初一炮而紅的作品。當年湖南衛視就買下版權,卻無法啓動。「難度甚高,」《我是歌手》總導演洪濤分析,因爲中國和韓國的娛樂生態不一樣,韓國是偶像派的天下,實力派邊緣化,只要不參加就沒有舞臺。而中國呢,只要有名氣、還能唱的歌手,收入往往很可觀,沒動力來參與這樣的節目。電視臺曾試着聯繫藝人,果然沒有人願意參加。

洪濤:這是個有態度的節目包括洪濤自己在內,一開始也沒太把韓國《我是歌手》當作是一回事。直到接獲電視臺交代去研判重新啓動的可能時,他才找出韓版《我是歌手》第一季第一集來看。他澄清:「沒有媒體上傳的那麼戲劇性,」說他在1萬英呎高空、在飛機上看得淚流滿面。但他看到第一位歌手宰範唱〈爲了你〉時,「我被震撼了!」洪濤說,一個滿臉鬍渣平頭中年大叔那鑽入骨髓滄桑感滿場1000雙眼睛的專注,讓他改變了想法。

敖君怡也分享:「我聽任宰範唱完,我完全哭了!」而團隊成員在看完三集之後,也全投了啓動的贊成票。於是,做一個華語樂壇頂尖歌手「華山論劍」「高手過招」的節目,成爲洪濤的目標,也是製作團隊的共識。 然而,該如何說服實力派歌手來參加生存戰?

洪濤認爲,必須靠打造一個令歌手嚮往的藝術舞臺,讓他們願意拋開自尊、名譽。他經常說:「這是一個有態度的節目。」所謂的態度就是指對音樂、對藝人、以及對品質的執着。因此節目裡沒有像《中國好聲音》1分鐘230字的商業置入臺詞;一首歌與一首歌間,主持人的串場降到最低。因爲,除了協助音樂更加完美極致之外,其他都用「減法」處理。「冠名贊助立白洗衣液的臺詞雖然還是讓人不舒服,但已經是大陸最少的了,」敖君怡說。

不只灑錢 而是對完美的執着分析所有大陸影視節目成功因素,永遠難以迴避掉中國特色「子彈充足」,這也是臺灣製作人夢寐以求的。單集人民幣1500萬元(約7221.6萬臺幣)的超高製作費,令臺灣製作人咋舌,但洪濤認爲這是「花對錢」。因爲,節目強調對藝人、對音樂都必須有「態度」,這些正是爲了追求音樂專業完美極致的必要投資。

攝影機來說,錄影現場韓版僅有10部,但中國版同步就有47部開動,工作人員高達3、400人,光一個編劇組就20人。不是拍連續劇幹嘛有編劇組?事實上,編劇功能是紀錄、規劃、安排音樂型式編曲行程、表演設計,甚至每一個藝人身邊都放了一個編劇,隨時緊跟,記錄下這個藝人的所有行動、想法,然後隨時回報,立即調整。換言之,洪濤可以隨時掌握所有藝人的最新動態。

配備給歌手的工作團隊更是驚人。以林志炫團隊來說,除他本人與搭配的大陸經紀人沈夢辰外,還有兩位攝影跟拍,鏡頭永遠盯着他兩人。另外有一位編劇隨時記錄,加上林志炫的兩個臺灣經紀人、一個化妝師,共有八個人。全程的食、宿、機票,全由電視臺埋單。

樂團隊則找來王菲演唱會音樂製作人香港大師樑翹柏,因爲他可以網羅到中、港一流樂手。絃樂團規模擴充一倍到24人,統籌編曲。但爲豐富音樂性,也找了日韓編曲團隊支援。所有藝人如果另有編曲考量,節目還贊助另找編曲老師。錄音更不馬虎,一場演出就要動用80多支最頂級麥克風,進行同步多軌收音,讓每個聲音都能有最細緻的表現。還有索價400萬人民幣一對的音箱,總決賽冠軍羽泉說:「那是拿來唱萬人演唱會的,」難怪現場會high翻天。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5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