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興空難後,我們應該做的幾件事!
IAN
黑澤明在他的自傳裡說,哥哥曾經在關東大地震後帶着他去看滿地的屍體,黑澤明說:
「我感覺我們兩個像豆子般的微小存在。」「不對,我們也死了,站在地獄的入口。」
士官訓時,憲校教官說,在九二一當時,他們負責支援清運屍體、整理屍塊,往後的幾天裡,鼻腔跟身體都充滿屍塊腐爛的味道,因爲屍臭是有黏性的,怎麼洗都洗不掉,所以他要他的兵當天回去先喝一小杯高粱酒,讓濃烈的酒精沖淡鼻腔裡的屍臭。
吳念真在《這些人,那些事》書裡說,他拍〈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故事裡的老莫,其實是他軍中同袍的老士官長。老士官長不幸被火車撞死,他負責在大太陽下守着屍塊不被野狗分食,直到驗屍官來,吳念真說,他到五十歲以後,纔敢吃茄子,因爲爛爛的茄子太像老士官長。
回到黑澤明的書裡,當晚黑澤明回家,居然沒有做惡夢而且一夜好眠,他起牀後去問哥哥,他哥哥說:
「因爲不去看恐怖的東西,纔會覺得可怕,仔細看清楚後,那有什麼可怕的?」
在空難之後,我想全臺灣的人都再次了看見無常的可怕與人的渺小,我們都直視了真正的恐怖。
即使如此,我還是覺得非常可怕,你看到這兒,很可能也會覺得這些文字帶來的畫面噁心且可怕;但讓我感到可怕心寒的,其實是媒體,媒體可以爲了流量、收視,沒有了同理心,重播再重播,不停地在你的FACEBOOK 上洗動態,不斷地用鏡頭反覆地凌虐空難往生者的家屬。無論是記者、主播還是電視臺、報社高層,我恭喜你們超出人的境界了,因爲人應該有同理心。我想沒有一個臺灣人願意看着往生者家屬的失魂與哭喊,而且是二十四小時不分晝夜的看。
然後,媒體再用各種引言,找人出來負責,今天會發生空難其實沒有一個人願意,在現在的社會,以昨天的狀況,飛與不飛,航空公司與相關單位都會承受莫大的壓力,太多的事後諸葛,其實對事情沒有幫助,加上媒體斷章取義的引用某些重要人物的看法,因網友進去討論甚至爭吵,爲得就是流量。這種方式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沒有道德。
我想我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停止轉貼與分享那些新聞與圖片。
不要再找是誰的錯了,因爲一件不幸的事發生,或遠或近,其實每個人都有責任。
好好的擁抱身邊的人,因爲我們都不知道明天跟死亡誰會先到。
復興空難後,我們應該做的幾件事。
●作者IAN,大學講師,業餘社會觀察家,業餘部落客,個人部落格爲http://blog.roodo.com/ianhoho。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