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臺灣研發 中共22型飛彈快艇逐步淡出舞臺

民國85年,爲影響中華民國首次總統直選結果,中共對臺試射彈道飛彈目標區在基隆高雄外海,美國派出「獨立」(CV 62)號及「尼米茲」號(CVN 68)航艦戰鬥支隊介入臺海局勢。中共感受到中美軍事實力的巨大差距,當時中共海軍王牌爲兩艘現代級驅逐艦,而051型驅逐艦和053型巡防艦雖多,但戰力無法與中華民國海軍的二代艦抗衡。爲對應當時嚴峻的局勢,需要一款針對性強、效能高、研發時程短的武器,因此建案研發22型飛彈快艇

大陸微信公衆號「浩瀚防務」106年12月21日專欄介紹,22型艇是專門用於攻擊敵大型艦船及航艦支隊的武器,採用隱蔽接敵、突然攻擊的「羣狼」戰術,使用攻船飛彈進行飽和攻擊,力圖摧毀或癱瘓敵大型艦船或航艦戰鬥支隊。這一時期是快速補強弱點的階段,研發了很多極具「針對性」和「應急性」的武器,都是針對中華民國和美國的威脅而來,如「船載砲兵射擊、殲6自殺型無人機、053HG型『九江』號火力支援艦(舷號516)、『萬船齊發登陸戰」等,逐步演進至今日的「彈道飛彈打航艦」。

22型艇由中船工業廣州船舶設計院設計,共有8個船廠參與建造,原型艇2208號艇於2004年4月在江南下水、10月28日試航、同年年底交艇。22型艇爲200噸級高速雙體穿浪無槳噴水推進的設計,設計最大航速不低於48節,4年合計建造60艘,2008年完成了國防工業產品一級設計定型。22型艇的高速雙體穿浪船型具有小水線面船和深V型船的優良航行性能、雙體船結構形式及水翼船弧形支柱等優點,既有小水線面雙體船的低阻力、高耐波性的優點,還具有常規雙體船甲板寬大的優點,便於艇載武器的佈置

22型艇整體線條流暢,採用外壁向上內傾的和角錐桅杆、將甲板上的附屬設備進行匿蹤化處理或隱藏於舷牆後,對艦砲護盾、導航雷達和搜索雷達的底座駕駛室頂部複視羅經和艇中部磁羅經的殼體都進行匿蹤處理,對體積較大的錨機,採用大內傾殼體封閉隱藏於舷牆後的匿蹤設計,對於舷窗的邊緣也進行了鋸齒處理。這些設計大幅度減少敵雷達可探測度。22型艇將主機排氣口設置在兩個片體內的空間位置上,隔絕了90%以上的紅外輻射信號源,降低了敵方紅外探測系統可探測度,還採用低可視度海洋迷彩塗裝,提高光匿蹤性。22型艇採用噴水推進器,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但噴水推進的方式也容易將海水中的漂浮物吸入,堵塞濾網而導致推進效率的下降,故需定期或視情對進水濾網進行清潔。22型艇大量採用了鋁合金材料,降低了自身重量,但耐撞擊程度稍差,早期因操控不熟,發生過撞碼頭的事故,艇上被撞出大洞,22型艇開始採用日本進口的鋁材,在禁運後換用大陸自產鋁材。

22型導艇以作戰指揮系統爲核心,配備ZBT-1型指揮控制系統。系統包括搜索、通信、導航、電戰、艦砲和飛彈等分系統。武裝爲兩具SJ-17型四聯裝固定式鷹擊83型攻船飛彈發射器(共8枚),配置ZJ-26型飛彈指揮儀和ZMX2型超視距艦載站。前甲板上佈置有一座海/砲艦13型(H/PJ-13)型6管30公釐艦砲,是主要的自衛硬殺武器,此外還有RJZ-728型干擾彈發射裝置,與艦砲共同組成防禦武器系統。配置有LJQ-362改良型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和656型敵我識別器、海軍綜合資料鏈等。22型艇是聯合作戰的一環,通過資料鏈接收預警機或其它水面艦艇發送的外部遠端目標參數和引導時,艇載鷹擊83飛彈可遠距攻擊。

22型艇的缺點主要爲,自身對外部目標探測距離不足,無法發揮鷹擊83飛彈的射程優勢;續航力、耐航力略爲差強人意;對空防禦能力稍弱;飛彈發射完畢後需要時間調整艇「埋艏」狀態後才能快速撤離等,故有22型艇艇員戲稱該艇爲「敢死艇」。對這些弱點需客觀看待,畢竟22型艇是「特定時期的應急產物」,只要符合當時的作戰需求就是正確的。隨着中共海軍的快速發展,對艦打擊能力和手段都大幅提升,在遠距離拒止、阻隔和打擊美國的航艦支隊,使其無法靠近包括臺灣海域在內的中共作戰海域已與85年大不相同。

目前22型飛彈快艇因用途單一,大部分已由056/056A型巡邏艦取代,部分岸置保存,去年越南官方電視臺曾曝光22型艇在南海驅逐越南漁船,除此之外能見度越來越低,可能將逐步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