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日本納上投名狀
爲加入“五眼聯盟”對抗中國,日本已經不滿足於口頭表態,正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擁有成爲“第六隻眼”的潛力。
日本北海道新聞29日報道稱,日本政府於28日向美國和英國提供了中國“涉疆”情報,並對其消息來源保密。
北海道新聞報道截圖
報道稱,28日,日本在匿名信源的幫助下,向美國和英國政府提供了有關中國新疆的情報,並聲稱有證據表明中國“強行拘留維吾爾族同胞”。美國則基於日本提供的消息,發表指責中國新疆政策的言論。
共同社稱,此舉表明日本政府在呼籲加入“五眼聯盟”,並藉此對抗朝鮮和中國的同時,已在幕後與合作伙伴分享關鍵情報。
“五眼聯盟”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組成的情報互換聯盟。2013年愛德華·斯諾登揭露了“五眼聯盟”的二級和三級情報共享層,囊括了法國、德國、丹麥和瑞典等歐洲國家。但在亞洲地區,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雖躍躍欲試,但是實際貢獻並不突出。
“五眼聯盟”體系
根據相關報道,日本前防務大臣河野太郎今年8月表示,希望日本能夠加入“五眼聯盟”,成爲其情報網的第6個成員。他自稱日本的價值觀和“五眼聯盟”國家相同,非常想與該組織合作。
河野太郎資料圖。圖源:新華社
“五眼”也和日本看對了眼。前者認爲日本能夠更方便地提供有關中國的情報。英國《衛報》此前報道稱,“五眼聯盟”有意將日本拉入其中,就是爲了要強化戰略伙伴關係,加強對於中國的封鎖。
《衛報》報道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提醒日本,要想加入聯盟,日本就得展示出自己的價值。日本能爲聯盟做什麼?關鍵詞就是“技術”和“中國”。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英國軍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亞太安全高級研究員尤安·格雷厄姆(Euan Graham)說,日本在情報收集技術方面有優勢,包括捕捉電磁頻譜上的數據,例如無線電廣播和電子共享信息等。
格雷厄姆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情報收集基礎設施網絡之一,由於該網絡毗鄰中國,這成爲日本進入聯盟的敲門磚。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近幾年,日本在中國的情報活動相當頻繁。
2017年5月22日,共同社報道稱,中國有關部門3月份在山東省和海南省拘留6名日本男子;2016年7月,一名打着中日交流團體負責人牌號的日本男子被逮捕;2015年5月到6月間,先後有4名日本人在中國因涉嫌從事間諜活動被捕。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抵京赴任的時間較原計劃略有延遲。在大使官邸度過2周隔離期後,11月26日,垂秀夫發表履新致辭:“有幸擔任對日本而言如此重要的國家的大使,既感格外高興,又覺責任重大。”
就任近一個月之際,垂秀夫12月23日在日本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中心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身着一身黑色西裝,髮梢中露出幾縷銀髮,大使始終面帶笑意。他至今仍然記得2008年在接受澎湃新聞的前身《東方早報》採訪時所說的話——將推動日中關係發展作爲畢生事業。時隔十餘年,垂秀夫說:“這一信念到今天也沒有絲毫改變。”
採訪開始前,垂秀夫用流利的中文聊起了自己過往的在華經歷,直言“和中國有緣分”,並將北京和南京當作自己在中國的故鄉,前者是他作爲外交官多次在華工作的駐地,後者是他年輕時留學的城市,言談中展現出他與中國的深厚淵源。
擔任駐華大使是垂秀夫第五次來華工作,正值日本政府換屆,日本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中心的玄關處也換上了一張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和垂秀夫的合影。“我相信雖然我們的首相換了,但對華政策大方向、大戰略還是不會有改變。”在垂秀夫看來,中日之間“最需要的是建立穩定的關係”,“我相信這就是菅義偉的對華政策”。
“穩定”是貫穿了整場採訪的高頻詞。現年59歲的垂秀夫出身於日本外務省漢語研修班,長年從事對華工作,見證了中日關係一路的起起伏伏,深感目前的良好局面來之不易,“今後在兩國之間建立穩定的、具有建設性的,特別是高層可隨時溝通的關係有着重要的意義”。
今年10月,日本新一屆政府上任不久,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問日本,分別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和外長茂木敏充舉行會談。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王毅此行促成中日兩國達成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其中包括啓動兩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擴大地方交流合作,增進兩國民衆相互瞭解和友好感情。
“百聞不如一見”,垂秀夫在採訪中引用中國俗語,希望兩國人民切身瞭解對方,增進民間情感。“我們爲了向中國朋友介紹日本做了很多宣傳工作,但我認爲還是遠遠不如讓民衆自己親眼去看。”
專訪結束後,垂秀夫來到日本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中心的走廊,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牆上所掛的畫作,有兩幅畫均出自日本畫家平山鬱夫之手,他曾是日中友好協會名譽會長,長年從事中日文化交流活動。其中一幅名爲《唐招提寺之夜》,垂秀夫指向畫中寺廟說,這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親手興建,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這幅畫掛置於此,別具意義。
新年將至,履新不久的垂秀夫已然忙碌了起來。日本駐華使館網站的消息欄不斷有信息更新,考察、出席活動、會議致辭、拜會官員以及接受媒體採訪,行程密集。展望此次任期,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以及將於2022年迎來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是垂秀夫關注的重點。垂秀夫希望,身爲大使的他依然能爲中日關係“充分發揮所積累的知識、經驗與人脈”。
信念未改:將推動日中關係作爲畢生事業
澎湃新聞:澎湃新聞的前身《東方早報》2008年曾經採訪您,那時您剛剛擔任外務省中國課課長,曾表示“將推動日中關係發展作爲畢生事業”。多年過去,大使如何看待過去幾年中日關係發展成果?能否請您談談對自己新角色的看法以及在大使任內推動中日關係發展的計劃?
垂秀夫:2008年8月,在我就任中國蒙古課長不久曾經接受貴報採訪,貴報用差不多兩個版面刊登了採訪內容。我記得當時應該說的是:“我想充分利用自己積累的知識、經驗和人脈,將推動日中關係發展作爲畢生事業。”這一信念到今天也沒有絲毫改變。
日中關係對日本來說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對中國來說也應該是同樣的。儘管日中關係對彼此都很重要,但是它也有着脆弱的一面。一路走來,既有好的時期,也有不好的時期。今天比較良好的日中關係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這一局面。
日中兩國是鄰國關係,存在許多懸而未決的事情和意見分歧是很正常的。但毋庸置疑的是,二者也是互相搬不走的鄰居。既然如此,我們就只有通過外交手段在日中之間建立起穩定的關係。在堅持正當主張的同時,也要儘可能地開拓合作領域、積極保持互動。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爲今後在兩國之間建立穩定的、具有建設性的,特別是高層可隨時溝通的關係有着重要的意義。爲此,正如剛纔提到的,我希望充分發揮所積累的知識、經驗與人脈。
澎湃新聞:日本首相菅義偉今年10月在施政演講中表示:“(日本)和中國的穩定關係是極其重要的。”您如何看待這一表述?
垂秀夫:菅義偉首相剛上任不久,就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電話形式進行了首腦會談。在這一會談中,兩國領導人就推動兩國關係新發展達成了一致。就你所問的內容,我認爲最需要的是建立穩定的關係,我相信這就是菅義偉首相的對華政策。
澎湃新聞:菅義偉首相的上述表述,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執政時提出的構建“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有所不同,大使怎麼看?
垂秀夫:我記得2006年安倍第一次內閣時期,提出了“戰略互惠關係”,後來中方也接受了這個概念。就像我剛纔所介紹的一樣,這個概念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要建立穩定的、不受外部環境影響的、有建設性的關係,這也是“戰略互惠關係”的最重要內涵。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相信雖然我們的首相換了,但對華政策上大方向、大戰略還是不會有改變。
垂秀夫 澎湃新聞記者 權義 圖
澎湃新聞:王毅國務委員此前剛剛結束對日本訪問,訪問期間中日達成多項共識和成果。您如何看待這些內容?其中重點之一是中日兩國11月30日已正式啓動便利雙邊商務等必要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您能介紹一下日方目前的工作嗎?中日之間在疫情常態化下應如何加強人員交流與往來?
垂秀夫:在王毅國務委員訪日期間,日中雙方一致認爲,地區及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與繁榮需要穩定的日中關係,日中兩國同爲負有責任的大國,共同致力於世界諸多課題的解決併爲之做出貢獻,這有助於兩國關係的進一步加強。此外,雙方還確定,在共同感興趣和方向性一致的領域開展經濟和務實合作。
有關這次外長會談中達成的日中間人員往來新機制,我們已在本館官方網站公佈了申請日本簽證的詳細手續流程,並從11月30日開始了受理工作。各駐華公館已經接到申請,並在審查通過後陸續頒發簽證。
還有兩點值得一提,一是面對即將來臨的明年夏天的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以及半年後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日中兩國一致同意爲兩屆奧運成功而保持合作;二是後年將迎來“日中邦交正常化”50週年這一重要的日子,雙方目前正在就如何促進兩國交流進行探討,並達成了爲實現兩國關係中長期發展,進一步推動青少年交流的共識。
澎湃新聞:中日剛剛共同簽署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對中日兩國的雙邊經貿往來意味着什麼?與此同時,中日韓三國也正探討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您如何看待FTA的前景?未來中日韓三方合作或者區域合作應如何儘量排除雙邊關係因素的干擾?
垂秀夫:希望RCEP起到這樣的效果,即不僅能夠改善包括日中兩國在內的成員國的市場準入環境,而且也能對健全知識產權和電子商務等規則、促進地區貿易和投資以及提高供應鏈效率方面起到推動作用。
當前的課題是RCEP的早日生效與全面落實。關於日中韓FTA,今後將參考RCEP的實施情況展開討論。包括規則在內,重要的是要使其成爲大幅超越RCEP的高標準協定。
此前,習近平主席曾對加入TPP11(即CPTPP)表示將積極考慮。但對於中國是否已經做好滿足其較高要求的準備,日方還將進一步觀察。
日中韓在地理上毗鄰並有着歷史上的淵源,從促進交流和相互理解的角度來看,三國間合作有着積極的意義。
日中間確實還存在着一些懸而未決的課題,但是作爲在世界經濟中發揮巨大作用、牽引東亞地區繁榮火車頭的日中韓三國,應本着攜手解決國際社會各種各樣課題的宗旨,繼續推進務實合作。
澎湃新聞:具體而言,在經濟領域,中日兩國之間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合作領域?
垂秀夫:我們有我們的特點,比如在技術方面,中國也有中國的特點,例如有很大的市場,兩國在經濟上可以互相幫助。就我所知,現在中國對TPP11(即CPTPP)也有興趣,所以我希望雙方能夠往好的方向發展,兩國在經濟方面能有開闊的合作。
澎湃新聞:不久前,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北京-東京論壇”上提出,日本應該在中美關係中發揮適當作用。您認爲日本應該在中美關係之間發揮怎麼樣的作用?當前正值美國政府換屆之際,日本對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期待?
垂秀夫:日美是同盟關係,而日中關係對日本來說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另外,中美兩國還分別是世界第二和第一大經濟體。在當前世界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衝擊的形勢下,無論是從日本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還是從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角度來講,中美兩國構建穩定關係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在美國新總統上臺後,我們仍會繼續關注中美關係的走勢,期待着兩國展開建設性對話。
今後,日本將繼續在保持與同盟國美國的牢固信賴關係的同時,密切與中國的溝通,並期待一道肩負起構建符合國際準則的自由和公正的世界秩序的責任。
垂秀夫接受採訪中 澎湃新聞記者 曹俊傑 圖
民間溫差:將爲改善中國人的對日情感不懈努力
澎湃新聞:在中日民間交往方面,此前有民調顯示,中日之間民間相互好感度出現反差。中方認爲這值得重視和深思,王毅國委說日本社會的對華認知似乎出了偏差和問題。您如何看待?對於如何促進兩國民衆之間的相互瞭解和友好感情有何看法?
垂秀夫:外交涉及的是國與國的關係,儘管說有各自的政府在管控,但歸根結底國民之間的感情和信任問題恰恰是需要外交部門去妥善應對的。
根據你提到的輿論調查,對日本印象“好”的中國人增多,而對中國印象“不好”的日本人也很多。
在過去中國人對日印象極爲不佳的時期,中方經常要求日本政府採取措施。而日本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比如健全吸引中國遊客的制度,切實開展各種文體交流和青年交流活動等。國民感情問題有着非常脆弱的一面,很多因素都可能成爲其突然爆發的導火索。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爲改善中國人的對日情感而不懈努力。
在日本人對華情感方面,針對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以及如何扭轉這種局面,還希望中方能夠好好研究。當然,我們願意同中方一起思索,如有需要也可以提出參考意見。對於中方的努力,我們會盡全力去協助。因爲搞好外交部門同行間的溝通正是我們外交官的職責所在。
另外,在這次的輿論調查中,日中雙方均有約7成的人回答說“日中關係很重要”。因此,我認爲日中兩國應該有更多的人,逾越認知上的不足和感情上的障礙,謙虛坦誠地客觀看待對方,並開展多領域和多層次的交往。
澎湃新聞:同時我們也看到,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間,有一句在中日網友之中流傳甚廣的古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展現了中日兩國人民之間古往今來的紐帶。大使對於此怎麼看?
垂秀夫:日中兩國有着2000多年的交流歷史。像這樣守望相助的人間情景劇,自古以來、特別是近代以後曾經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舉個例子說,1854年美國佩裡將軍率領黑船艦隊打開日本國門時,一位擔任美方助理譯員、名叫羅森的中國人曾經發揮了巨大作用。羅森完全不懂日語,他用漢文和江戶幕府的官員進行溝通,在當時深受日本人歡迎。另外,在中國近代化開啓、特別是在辛亥革命時代,許多日本朝野人士都曾經深度參與,或許不少中國朋友都瞭解這段史實。許許多多的日本人都給孫中山、黃興等提供過物質支援和精神支持。其中有一位山田良政,始終追隨孫中山,參與了惠州起義並最終戰死沙場。
這些事例說明,在近代,曾經有過日中兩國朝野上下相互交織、攜手互助的時期。這不正是現在的我們應該借鑑的嗎!日中兩國在近代化的黎明時期,相互之間都有過很深的關聯,這是不應該忘記的歷史事實。
我剛纔也提到過,回顧近十幾年日中關係所走過的歷程,可以說即有好的時期、也有不好的時期,我們不應該對此而感到忽喜忽憂。我們應該努力建立不受外部環境影響的、50年乃至100年都保持長期穩定的日中關係。我願從大使的角度對一幕幕日中關係人間情景劇的上演給予大力支持。
澎湃新聞:中日兩國友好關係的未來有賴於青年一代的交流,回顧兩國青年交流的歷史,1984年和1995年分別有3000名日本青年訪華交流,對中日友好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在日本駐華使館接下來的工作計劃中,是否有關於中日青年交流的項目?
垂秀夫:這十幾年我們一直都很注重推動青少年的交流,也邀請了上千上萬名中國年輕朋友前往日本。在疫情的限制下,我們目前無法推動中日兩國之間的一些項目,但是疫情結束之後,我們願意推動更多的交流。2022年我們將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相信屆時會有不少與青少年有關的活動。
另外,現在也有很多中國民衆選擇自己去日本遊玩,根據去年的數據,大約有1000萬人次的中國朋友前往日本。中國有一句老話是“百聞不如一見”,也就是說,自己親眼看到日本的現實情況,纔會產生對日本的真實看法。雖然我們爲了向中國朋友介紹日本做了很多宣傳工作,但我認爲還是遠遠不如讓民衆自己親眼去看。
澎湃新聞:大使對兩國青少年有何寄語?
垂秀夫:不管是中國朋友還是日本朋友,都要多去對方國家看看,通過親眼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將會有更多的體會。
澎湃新聞:您在華工作生活多年,這次來中國履新,工作之外有什麼其他規劃嗎?
垂秀夫:這是我第5次駐華,尤其是北京,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總有一種親切感。以前常駐時,攝影這項愛好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中國豐富多彩的美麗風景。譬如說,雲南羅平的油菜花海、黃山的雪景和內蒙古大草原等等,都是令人心馳神往、印象深刻的。
在這次任期內,我想遍歷中國各地,多拍攝些風景照,介紹給日本國內。同時,我會把所拍攝的日本風景放到本館微博等平臺,與大家分享。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於瀟清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