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漫畫店「蛙蛙書店」生意狂掉7成 老闆:早有關店念頭
數位科技改變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北臺灣最知名的漫畫實體書店「蛙蛙書店」也面臨經營危機。蛙蛙書店老闆陳肇偉透露,現在營業額「不到全盛時期的3分之1」,整整掉了近7成,店裡幾乎沒有30歲以下的客人,也因自覺這是不可逆的趨勢,幾年前就開始有關店的念頭。
陳肇偉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你的根已經不見了,在網路上看的會回來看紙本嗎?不可能嘛。這就是時代的眼淚呀。」
「你確定要採訪我嗎?這是一個走向墳墓的產業耶。」54歲的陳肇偉在電話那頭再三確認,在實體書店成爲黃昏產業的今日,對這樣的採訪要求有些詫異。
但蛙蛙書店在臺灣漫畫史上有其歷史地位,說它是臺灣最強的漫畫零售商也不爲過。陳肇偉表示,10多年前生意好的時候,蛙蛙書店漫畫暢銷書的銷量可佔全臺灣3%,「當時有3個結帳口,客人從早排到晚,好像阿宗面線在賣蚵仔麪線,假日更不用說,一定是滿檔。」由於客人多,出版社還會主動推薦書籍給蛙蛙書店進書。
此外,列出漫畫銷售排名、蛙蛙書店獨有的「蛙蛙榜」,更被作家視爲指標榜單,只要進榜就是「解鎖」成就。全臺漫畫租書店最多曾高達5,000家,由於蛙蛙書店賣量大、夠權威,租書店大多參照蛙蛙榜來進書,當作瞭解讀者口味的重要依據。
但如今光景不再。採訪當天下午跟陳肇偉約在店裡,一開始還怕影響他做生意,但陳肇偉淡淡地笑說:「這個時間很閒啦,沒關係。」蛙蛙書店在巔峰時最多有14名員工,現在加上陳肇偉的老婆,只剩3名員工,店面也從兩層樓變半層樓,萎縮程度簡直是臺灣實體書店的縮影。
「生意大概只剩原來的3分之1,而且還繼續往下掉。」陳肇偉表示,蛙蛙書店生意最好的時候約在2006年到2010年,往後生意衰退的最大原因,是「智慧型手機」的崛起。
「它改變了實體店的零售生態。」陳肇偉指出,尤其以文化產業最受影響,以前雖然有網路,但用電腦看漫畫不方便,「有了手機就可以隨處看,問題是有了手機後你只會看漫畫嗎?當然是看動畫,再來就是玩手遊,手機把讀者的娛樂轉移了。」他表示,「客羣的年齡層一定愈來愈高,流失掉的都是年輕人。」目前店裡幾乎沒有30歲以下的客人。
陳肇偉強調,整個市場是不可逆的,「它不會好,年輕人不可能突然被雷打到,說要來買實體漫畫。」客源只會愈來愈老、愈來愈少,「老婆會管他,小孩也會逼他不要買呀。」他再以《鬼滅之刃》跟《航海王》相比,「《鬼滅》是目前最夯的漫畫,但因爲《航海王》有10多年的消費基礎,《鬼滅》一集的銷量還是足足少了《航海王》7倍。」可見年輕客源的嚴重流失。
蛙蛙書店的發跡,要從光華商場說起。陳肇偉父親早期在牯嶺街賣二手書,後來政府爲了整頓市容,把書攤安置到臺北市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1973年以「肇文書局」名號正式開張。
肇文書局以批發爲主,由於當時臺灣沒有足夠的版權意識,盜版漫畫興起後,形成漫畫市場蓬勃發展;1992年臺灣通過著作權法,漫畫出版社轉型爲授權廠商,除了造就精美的正版漫畫,更帶動漫畫租書店興起,1990年代全臺曾高達5,000間租書店,光批發書籍給租書店就是一筆不小的生意。
1999年,32歲的陳肇偉回來接管家業,後來碰上光華商場拆遷,2005年正式以「蛙蛙書店」爲名坐落在臺北市八德路,「『肇文』不好記,而且很多人不會念『肇』,想說取一個好記的店名,剛好我的綽號叫『青蛙』,那就叫蛙蛙書店吧。」
更多鏡週刊報導他走在時代前端打響漫畫店名號 如今卻深陷數位洪流自嘲最後的「迴光返照」 老牌漫畫店的奮力一擊悼念黑豹離世 漫畫平臺釋出200套《黑豹》作品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