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世紀/您真的瞭解有機認證與標章的真相嗎?
文/江晃榮
市面上很多蔬菜水果等天然食材以及加工食品,都宣稱是有機方式栽種的,有些業者並展示出有機認證證件來,但是近來所發生的多起食品安全社會事件,卻發現經有機認證的產品也含有禁藥、農藥或非法添加物等,消費者滿頭霧水,不禁要問:有機認證與標章可信嗎?有沒有真正的有機產品呢?
地球上生物種類何其多,但幾乎所有生物都以改變自己去調適環境,只有人類是改變周圍各種生態來配合自己,所以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是與人口增加成正比,早在1924年,德國人史蒂納博士首先提倡農作物的有機栽培法,但是當時全球各地農業發展的目標是農業要以工業化量產與商品化,提高產量爲唯一目的,所以有機栽培法並未受到重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有所謂戰後嬰兒潮,全球人口激增,化學工業也隨着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各國爲了提振經濟,充裕糧食,達到增產糧食目的,於是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農藥以及機械化耕作的化學農法,當時觀念只求生產,生態破壞與污染則是擺一旁。
由於過度依賴化學肥料及合成農藥等化學物質,並以大型農業機械與種植單一作物來提高生產效率,雖然緩和了人口增加所導致糧食需求壓力,但卻影響了地球自然生態體系,天然資源因過度使用而逐漸枯竭,長久下來對於地球環境,即水資源、土壤及空氣等造成了負面影響。
因此,到了1970年代,爆發了能源危機,各國逐漸意識到地球資源有限,環境污染已相當嚴重,不僅破壞生態環境,也導致農業生產力日漸衰退,因此如何維護環境品質與生活水準,及確保後代永續生存空間,逐漸受到世界各國重視。另外,消費者對農產品消費型態也漸轉向多樣化、精緻化,並特別關注農產品的健康性與安全性,在這種背景下,近二十年來永續農業、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於是蓬勃發展。
有機農業有益生態環境,因爲可降低對環境污染、農業廢棄物回收再生資源利用、建立良好之耕作制度、改進空氣品質、防止土壤沖蝕等,而有機農產品具有比較自然、衛生與安全的觀念,不論在風味方面、營養成分、硝酸鹽含量以及農產品貯存期限等均較爲消費者接受,纔會成爲流行風潮。
有機認證問題多
有機認證標章是有機農業與有機產品辨識的重要依據,也是各國發展有機農業重要的一項措施。經過各國有機認證機構重重審覈把關後,以核發證明的方式區分有機產品,也就是證明產品合乎有機標準,能夠更有利的取信於消費者、協助消費者辨別並選擇有機產品,增進有機農業之發展,並保障消費者及生產者。
有機認證標章原始構想雖很好,但許多國家有機產品陸續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如臺灣有機蔬果驗出劇毒農藥、超高量亞硝酸鹽,連CAS肉品都有禁藥等,這都是由於政府行事馬虎把關不嚴,因此民衆對價位貴三至五倍的有機產品漸失去信心,加上消費者對有機認證標章認識不清,有很多是廠商自我吹噓的有機產品,在真假難辨,真品也不一定安全情況下,有機認證標章制度近乎有名無實,消費者不再相信了。
按政府規定短期作物之田區取得有機驗證前,需有二年的轉型期,長期作物(如多年生之果樹、茶樹等)則需三年的轉型期。轉型期間應在驗證機構輔導下,依據規範施行有機栽培,如以天然肥料取代化肥,不用化學農藥改用微生物產品及種植綠肥等,經嚴格審查才能得到認證。
至於「CAS」,原意「Certified Agricultural Standards」三個英文字字首而來,行政院農委會於1989年訂定完成CAS制度,旨在提升農水畜產品及其加工品品質水準,以維護生產者、販賣者及消費者之共同權益;現今美、日、德等先進國家均實施類似之食品品質認證制度。所謂 CAS優良食品具有的特點是:品質及成份規格合乎CNS國家標準,衛生條件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包裝完整,標示誠實明確,全部以國產農水畜產爲主原料,富含本土風味特色。
而爲確保CAS優良食品特點,行政院農委會及行政院衛生署會同執行單位的食品檢驗專家們,經常性巡迴督導各CAS優良食品工廠的製造設施、使用原料、生產管理制度及製品的品質與衛生,並赴通路賣場抽樣檢驗,但臺灣近來連學童營養午餐所用CAS肉品陸續發現抗生素等不該有的成分,實在令人不解。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直銷世紀》第2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