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敢,公司更敢等你兩年!」國泰金控與TFT合作推出跨界人才培育計劃
▲TFT創辦人劉安婷(左)與國泰金控副總翁德雁對談,分享今年雙方合作的人才交流計劃。(圖/翻攝自影片,下同)
「如果我一個人不能做什麼,可是一羣人可以做些什麼。」TFT爲臺灣而教基金會創辦人劉安婷,在美國念大學時,曾以志工、老師的身分踏上非洲迦納、海地等第三世界國家。爲外國付出貢獻的同時,她想起家鄉臺灣的角落也有弱勢孩童需要被拉一把,於是她決定投身臺灣偏鄉教育。成立「爲臺灣而教(簡稱TFT)」,透過徵選和培訓制度,養成來自各行各業的「老師」們,深入偏鄉教學現場,並期待參與者能帶着兩年在現場的收穫與看見,帶動更長期的改變。
組織從2013年成立至今已累積送出173位老師,服務約5000位以上的學童,這些老師的身分來自不同背景,有記者、工程師、業務員、藥師和社會工作者等,對劉安婷而言,這些人就是真正的人才,不需要有高學歷或美麗的履歷表,只要願意也有能力迴應教育使命,TFT期許自己能成爲培育這些多元人才改變教育不平等的基地。
在多年經驗中,劉安婷認爲最難的是「思維的轉變」。以往總認爲讀財經系未來就要做財經相關工作,教育這塊就該由學教育出身的人來做,但如今產業界線愈趨模糊,跨界合作反而能有新的火花。教育行業也可以有跨領域的人才加入發揮多元的影響力。她認爲,非營利組織工作並不全然得要「犧牲奉獻」,TFT的老師不是志工,而是領有薪水任教的全職教育工作者,在2年任期結束後,更有TFT校友系統支撐着未來的發展,目前91位校友完成兩年計劃,約有90%的人都持續在與改變教育不平等相關的領域工作。
從TFT成立第1年就開始支持的國泰金控,這幾年在『What if We Could(如果不問如果,又怎麼知道其實我們能夠)』的轉型概念下也不斷在思考,在經營策略、人才招募上是否也能有所不同,對於人才的選用,鼓勵大家有不一樣的思維。國泰金控副總翁德雁表示:「雖然專業很重要,但現在更看重人才的溝通協調力、領導力和持續學習的能力,最棒的是,TFT同樣在培養這些人這樣的能力,我們完全不需要競爭。」就因爲與TFT培育人才的目標一致,促成了今年國泰和TFT的跨界人才招募計劃,擴大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本次計劃主軸在於讓兩個組織的人才互相流通,像是延續先前的合作,TFT畢業校友可以優先獲得國泰面試機會,但今年加碼開放可面試國泰所有的職缺。「計劃一方面向國泰內部同仁宣示『What if We Could』理念──如果你不去想如果,你怎麼知道你其實能夠?鼓勵同仁勇敢嘗試。另一方面也希望扭轉TFT熱血青年們對國泰的傳統印象,只要你願意挑戰,國泰願意等你兩年!」
國泰金控 X TFT 跨界人才招募計劃 :
劉安婷相當認同國泰打破以往二分法的框架,例如企業就是要賺錢、社會問題就該由慈善機構解決,導致人才得在「賺錢或不賺錢」之間抉擇。「龐大的教育問題需要聯手來解決,希望跨域合作給年輕人和其他企業看見可能性,並且成爲人才考量的選項。」
曾任第三屆TFT校友與國泰產險教育訓練專員的何佩璇就分享,她在就讀社會福利學系四年級時報名了TFT計劃,錄取TFT計劃後,參與者會先被密集培訓1個月,學習如何備課、教學演示,併到恆春實習等,通過培訓者纔有機會進入偏鄉小學授課。被問到2年教學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何佩璇分享了一個教育經驗,是一個小女孩因爲數學只考個位數而變得不想上課、自信心低落,連帶影響到人際關係的學生故事。
在過程中,何佩璇試着瞭解女孩的心情,才知道原來小女生不喜歡同儕互教(數學好的同學教程度較差的人),這讓她很有壓力、認爲自己比上不別人。透過對話何佩璇才驚覺自己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感到挫折的她卻反而得到小女孩一句「老師,我會努力的」安慰。透過溫暖而有效的溝通,讓何佩璇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選擇以「大人對大人」的平等眼光對待孩子,2年來師生之間的言語、情感交流,對她而言珍貴且無可取代。
▲何佩璇赴偏鄉小學教書的2年經驗,讓她感受到和孩子之間無可取代的情感交流。
何佩璇在臉書分享這段「工作經歷」,讓她身邊不少非教育科系出身卻也曾想當老師或爲教育不平等議題盡力的朋友們,燃起「或許我也可以」的想法。這樣的影響力正是國泰樂見的效果,體現「What if We Could」的精神,也呼應着TFT今年的口號「Not only a Job(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改變教育不平等的起點)」,期望衆人對於工作的想法更寬廣、更加不設限。
國泰金融集團 新人類招募計劃 https://recruit.cathayholdings.com/第七屆TFT計劃招募網頁 https://www.teach4taiwan.org/recrui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