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力破壁之路 多的是你不瞭解的事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15日報道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工業化發展突飛猛進,快速走過世界發達國家在過往百年工業化發展的歷程。和大部分被濃縮的工業化歷程一樣,起步較晚的中國汽車工業,同樣在短短二、三十年中,一路疾跑追趕擁有百年曆史的全球汽車巨頭,從無到有,從追趕到齊頭並進,建立國際水準技術實力。

在最新一期本站《了不起的中國製造》系列科普節目中,本站有幸邀請到中國航空核電高鐵領域行業專家及相關領域行業翹楚。圍繞中國動力破壁之路展開一場論壇思辨,一同探尋在發動機、動力技術層面上如何實現“軟肋鎧甲”,共同“論道中國動力,探尋破壁之路”。

嘉賓:

郭淑英 |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

胡鐵剛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動力研究院總經理 兼長安英國研發中心總經理

範建新 |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原副總工程師

許餘 |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以下是精彩對話瞬間回顧: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郭淑英女士談到中國高鐵跨越式發展時講到:

復興號爲什麼叫復興號?因爲這是完全中國標準的動車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中國高鐵是將國際先進成熟技術專利引進並消化吸收,最終完成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加跨越式發展的“中國奇蹟”。因中國高鐵奮發崛起,預測中國在全球尖端機械製造出口市場中的份額將從2010年的8%增加到2020年的30%。中國高鐵吸收外國技術並創新改進的做法對世界鐵路市場產生了影響,在成本效益、推進速度層面更是技高一籌。因此,通過中國高鐵之科技強體的發展方式或許將嚴重影響到美國、日本、歐盟等創新型經濟體的未來競爭力。

中國製造產業升級着重體現在智能化對於生產技術的有效變革,我瞭解到長安在合肥設有模範智慧工廠,明日座駕CS75 PLUS正是誕生自此處。智能工廠最大亮點是生產效率極高,每60秒就會有一輛汽車發動機走下生產線。生產中應用大量機器人在焊裝、組裝等工序。這是中國製造自動化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的最好佐證案例,與此同時運用了雲、大數據等生產管理技術,生產線數控率達到了80%,自動化率達到了90%,數據上雲達到了100%,車輛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會被記錄下來可追溯,如此一來就能保證汽車生產質量的高度一致性。

郭淑英 |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

可以看到汽車在智能化、網聯化層面近年來是所有交通運輸工具範疇內的先鋒,對於自我革新,積極開發智能化技術的魄力大家有目共睹。可以預知的未來,實現汽車共享、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有效措施。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原副總工程師範建新先生就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型產業規劃議題時講到:

對於全領域交通工具節能減排,減少對環境的侵擾早已成爲世界範圍內的共識,我國船舶行業也積極加入到世界性組織中,參與討論船舶工業如何實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策略。近年來在排放法規層面上開始逐步接近汽車排放法規要求,特別是更清潔的原料,比如LNG、氫氣等等,最終目標方向一定是電氣化、清潔能源等符合可持續化發展規劃的能源替代方案。

範建新 |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原副總工程師

中國造船技術從海外引進,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創新,走過數十年的快速發展軌跡。可以看到以長安汽車爲代表的優秀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同樣採用全球技術爲我所用戰略,藍鯨動力正是中國車用內燃機里程碑式明星產品。未來船舶動力與汽車動力有相似目標,就是積極加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應用,實現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標進發。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總工程師許餘先生談道:

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技術;經過近40年的吸收消化創新中國成功研製出世界上最先進的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併成功走出國門開始爲英國建造大型核電站就是採用的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技術。

核動力未來的發展是“多用途”。我們希望它能到離用戶更近的地方,成爲安全地放在我們的身邊的應用。核能技術與新能源汽車、氫能源汽車在內的清潔技術可以有機結合,利用核能高效清潔的特徵發電、制氫。從而實現真正環保、清潔能源效應,實現可持續發展宏圖。

許餘 |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華龍一號”作爲我國“走出去”的先進技術,我認爲是一個旗艦型產品,我們也希望它未來在國際上去博弈,得到國際的認可。 核電作爲一種高效清潔且可持續利用的能源,努力方向正是希望未來天更藍、水更綠,這是中國核電人永恆的追求目標。同理可以看到長安汽車通過全球戰略佈局、技術持續革新,以藍鯨動力爲代表,在發動機動力、排放、品質層面上完全達到國際水準,正是中國動力的時代壯舉。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動力研究院副總經理,兼長安英國研發中心總經理胡鐵剛先生最後談道:

與船舶、航空、高鐵、核電覆蓋海陸空三維交通體系,以及核能尖端技術在發展歷程中所克服的技術壁壘相似,長安汽車在動力知識產權和研發技術實力上也是從無到有,從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到掌握全部知識產權,一路踐行。

胡鐵剛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動力研究院副總經理 兼長安英國研發中心總經理

在汽車領域,涌現出以長安“藍鯨動力”爲代表,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斷突破技術壁壘的中國汽車歷史性成就。

我們就以長安“藍鯨動力”的發展歷程,作爲中國汽車動力突破技術枷鎖,實現”軟肋變鎧甲”的發展歷程縮影。“藍鯨動力”是長安汽車率先作爲中國汽車品牌所打造的專屬動力子品牌,它代表着先進高效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

●藍鯨動力,中國奇蹟

藍鯨NE動力平臺由長安汽車中國、英國及全球研發團隊以“時差接力”的不間斷研發模式,歷時4年打造而成,是中國品牌首個基於領先模塊化頂層設計,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標準的全新模塊化發動機研發平臺。

2016年,長安汽車便推出了第一款藍鯨2.0T GDI發動機,當時是爲長安高端SUV打造的專用動力,這款動力如今匹配在CS75 PLUS這款明日座駕上,具有171kW最大功率,覈算升功率大約是85kW餘,扭矩360N·m,在我們特殊的標定技術下超增壓可以達到380N·m,給用戶非常極端的動力感,已經相當於3.5升的自然吸氣動力。

在2019和2020年我們在藍鯨2.0T GDI發動機推出後又推出了它的姊妹篇,1.4和1.5TGI的發動機,性能與排放上進一步升級優化,並且隨着動力技術層面上的技術積累,用戶對於裝備藍鯨動力的長安車型已經建立了良好口碑,相繼長安汽車所推出新車首月銷量破萬的火爆市場反饋,都與藍鯨動力金字招牌息息相關。

長安藍鯨動力連續四年實力登榜十佳發動機,中國汽車發動機的突破技術壁壘。

藍鯨NE  1.5T高壓直噴發動機榮獲“中國心”2020年度十佳發動機。

藍鯨NE 1.5T高壓直噴發動機,由長安汽車攜手博世、舍弗勒、法雷奧、殼牌等頂級供應商打造,具備“勁、靜、淨”三大特點,不僅動力性能顯著提升,同時兼顧節能環保,滿足國六b排放法規。

在合肥長安智慧工廠,生產線上最快以47S生產節拍在生產一輛長安CS75 PLUS,被譽爲明日動力的藍鯨動力總成也在此生產、組裝。

藍鯨2.0T GDI高壓直噴發動機,擁有74項知識產權專利,具有360N·m超強扭矩。具備動力強勁、NVH控制優異、節能環保三個全面特徵。

藍鯨NE 1.5T發動機

※動力強勁:藍鯨2.0T GDI發動機引入“TC+GDI+DVVT”黃金組合——廢氣渦輪增壓技術提升升功率提升50%以上,中低速扭矩提升50%以上,加上INA的DVVT系統,最大扭矩轉速降低至1750rpm(轉),而最大額定功率可達171kW,扭矩則達到了360N·m,與不少3.5升V6級別的自然吸氣經典機型不相上下。

藍鯨2.0T GDI發動機

※NVH控制:安靜性是家用車的重點考量因素,與那些爲了節省成本的三缸發動機不同,藍鯨系列發動機採用更爲平穩的四缸設計。同時,這臺發動機集成國際一流的NVH控制技術,比如來自博世的高壓燃油直噴系統、蓋茨的正時輪系等,可以有效的降低發動機噪聲,讓發動機怠速噪音低至37分貝,趕超了不少合資同級增壓直噴發動機。此外,還引入平衡軸設計,實現振動的高效抑制,爲乘客帶來順滑舒適的感受。

※節能環保:效率與排放也是當前的汽車發動機非常看重的,尤其是國內推行的國六排放,對發動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藍鯨2.0T GDI發動機採用了滾流燃燒系統,並結合活塞頭的設計,實現缸內混合均勻,快速燃燒,此外還有缸體缸蓋平行冷卻技術,確保發動機快速暖機,從而降低油耗與排放——不但達到了國6b排放標準,而且結合愛信8速自動變速箱和STT智能節油啓停系統,推動1.7噸的CS75 PLUS綜合油耗也只有8.1L/100km,加上可以使用92號汽油,可謂非常節省。

●結語

在這些年的探索歷程中,時代曾賦予一些中國汽車品牌成爲自主品牌的先鋒者與帶頭人。也曾讓它們碰過壁、繞過彎。最終讓它們在千錘百煉與百折不撓中修煉出獨有內功,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

作爲中國汽車品牌的代表之一,長安汽車憑着“摸着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將摸過的石頭變成自身發展的基石,同時爲中國汽車企業蹚出了一條發展之路。如今,借力汽車智能化、共享化、新能源化等趨勢,長安汽車正在整合優勢資源,積極佈局,爲進入新一輪市場競爭做準備。

汽車動力與核電、高鐵、船舶等運用動力技術相關領域都在極力掌握核心技術,此外在光刻機、5G通訊方面,也頻頻上演破壁之路,將軟肋變鎧甲之中國力量。隨着技術的積累,中國力量助力產業發生重大變革,有充分理由相信,未來中國全領域會有越來越多趕超成績,有更多接近、超越國際領先技術水平的節目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