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智庫》中美臺海爭端性質與前景(鄭保國)

(示意圖/達志影像)

一、引言

2023年2月初,中美「氣球風波」使許多人期望的中美關係緩和的「窗口期」戛然而止,中美全面對抗隨即加劇。美國媒體和朝野藉機大肆炒作「中國氣球入侵」,刻意渲染「中國威脅」。中國強烈譴責美國不顧中國一再解釋而公然擊落誤入其領空的中國民用氣象氣球的霸道黷武行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高官指責中國侵犯美國領空並警告中國「下不爲例」,還以此爲由推遲訪華並煞有介事地警告中國不要「改變臺海現狀」、不要給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針對美方的這些無端指責,中國理所當然地予以嚴正駁斥,導致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王佈會」在王毅「若美方執意對抗,中國將奉陪到底」的警告聲中不歡而散。在不久後召開的20國外長會議期間,中美外長罕見地沒有會面。中美外交從「聾子對話」變成了「瞎子見面」。中國在闡明自己在俄烏衝突中堅持勸和促談、在臺海問題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立場的同時,對美國顛倒黑白、「衹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繼續嚴重侵犯中國主權、肆意干涉別國內政的霸權霸凌霸道行徑忍無可忍。2月下旬,新華社十分罕見地發佈了《美國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的討美檄文,從五個維度徹底剝開了美國霸權的畫皮,代表世界正義力量發出了「天下苦美久矣」的聲討。美國則變本加厲地對華遏制,在繼續對華企業制裁、科技打壓和經濟脫鉤的同時,以空前力度狂打「臺灣牌」,加緊與「臺獨」勢力勾結、不斷侵犯中國主權(如2月下旬美臺在華盛頓公開舉行「3+5」安全會議,五角大樓計劃派一至二百現役軍人到臺灣培訓臺軍並在臺灣設立備戰臺海的美軍彈藥庫,美國國務院批准超6億美元的新一輪對臺先進導彈軍售案,美軍偵察機穿越臺海和戰略轟炸機妄圖穿越臺海,等等),給業已高度緊張的臺海局勢火上澆油,中美臺海爭端隨即趨於白熱化。美國一些軍政高官紛紛提出大陸即將「武力攻臺」的警告,要求美軍做好「今夜就戰的戰備」。美國政府和國會甚至不惜公然拋棄其「一中政策」的遮羞布,露出對華攤牌、徹底破壞臺海和平的獠牙。

據臺灣政治名嘴蔡正元2月21日在臉書上透露,美國新廣播節目主持人加蘭•尼克松在2月16日推文中引述白宮內線消息稱,拜登曾「無意」泄露了美國「毀滅臺灣的計劃」(臺灣有人解釋爲在戰時炸燬臺灣四座核電站,以焦土政策阻止、破壞兩岸統一)。布林肯於2月23日公然宣稱「臺海問題不是中國內政」。3月1日,美國衆議院金融委員會和外事委員會通過了「臺海衝突遏阻法」「不歧視臺灣法」「保衛臺灣法」「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法」等11個反華涉臺法案,公然宣稱把臺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叫囂以武力阻止兩岸統一併在戰時沒收中國所有在美資產。針對美國接連不斷的極端反華涉臺言行,中國外長秦剛3月7日在第14屆全國人大新聞發佈會上特意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條文,反駁布林肯「臺海不是中國內政」的謬論,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中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的嚴正立場,對美國發出「臺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將地動山搖」的嚴厲警告。他還十分罕見地說,「豺狼來了,惡狼當道,中國必須『與狼共舞』,保家衛國。」他還三問美國:「爲什麼美方在烏克蘭問題上大談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卻在臺灣問題上不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爲什麼一邊要求中國不得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一邊卻長期違反《八一七公報》向臺灣售武?爲什麼一邊口口聲聲說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一邊卻暗地裡制定了所謂『摧毀臺灣』的計劃?」

秦剛外長義正詞嚴的對美質問一定會引起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所有熱愛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的世界人民的共鳴,也引出了本文的問題,即美國對華對己如此霸道地搞赤裸裸的「雙重標準」且言行不一,其根源何在?更重要的問題是,美國霸權邏輯下中美臺海爭端的性質爲何?其前景如何?本文以「美利堅例外主義」蘊涵的霸權邏輯爲視角對此進行剖析。

二、美國的霸權邏輯

美國的霸權邏輯根源於「美利堅例外主義」。「美利堅例外主義」包含「美利堅榜樣、燈塔、救世」、「美利堅獨特、聖潔、優越」、「美利堅無私、正義、偉大」等三大美利堅意識和信念。其中,「美利堅榜樣、燈塔、救世」是「美利堅例外主義」的核心內涵,「美利堅獨特、聖潔、優越」是其邏輯前提和精神動因,而「美利堅無私、正義、偉大」既是其思想原因,也是其辯護詞。因此,「美利堅例外主義」包含的三組美利堅民族意識和文化信念彼此關聯、互爲論證,構成一套獨特的美式霸權邏輯——「獨特、聖潔、優越」的美利堅在充滿邪惡的世界上代表「善」,是全人類的「榜樣、燈塔」並肩負着神聖的「救世使命」,是「無私、正義、偉大」的「例外」力量,是唯一有資格有責任向全世界傳播上帝福音和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觀」、帶領人類擺脫無神論和專制邪惡的天生「領袖」。按照「美利堅例外主義」的霸權邏輯,其核心內涵含兩個層次:當美國相對弱小時,它的「例外」(即上帝對美國的特殊關照及由此決定的其獨特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能擺脫一般弱小國家被列強侵佔或消滅的命運,得以充當人類的「榜樣、燈塔」,履行在美洲傳播「文明」的「使命」;而當它足夠強大時,它的「例外」(即貫徹上帝「救世」意志的特殊責任)要求它肩負起以輸出文化價值觀和社會制度拯救人類的神聖「使命」,而不是像歷史上的霸權國那樣對別國巧取豪奪乃至奴役弱小民族。概括地說,「美利堅例外主義」意味着美國在弱小時以上帝的「應許之地」(Promised Land)充當人類「燈塔」,在強大後要當「十字軍國家」(Crusader State)以「救世」。由於弱小與強大無絕對區別,美利堅在美洲傳播「文明」既是「燈塔」作用的延伸,也是「救世」使命的肇始。總之,「美利堅例外主義」堅信:在充滿善惡對立的世界上,作爲上帝唯一「選民」的美利堅出污泥而不染,既「獨特、聖潔、優越」,又「無私、正義、偉大」,是「善」的代表與道德的化身,既能在遠離邪惡的獨特環境中潔身自好、發展壯大,充當全世界的「榜樣、燈塔」,又肩負着按上帝意志傳播「普世價值觀」的「救世」使命。

「美利堅例外主義」的霸權邏輯最早表現在其美歐關係觀上,儘管當時美國很弱小。美歐歷史同根、文化同源,其差別在外界看來並非很大,但「美利堅例外主義」認爲歐美絕然不同:舊大陸的歐洲充斥腐敗與衰落、邪惡與墮落、專制與壓迫、陰謀詭計與爾虞我詐、骯髒權力政治與秘密外交;而新大陸的美國洋溢着生氣與活力、善良與純潔、自由與民主、平等與正義,是「獨特、聖潔、優越」且「無私、正義、偉大」的「例外」力量。其眼中的「例外」還有:美國人來自歐洲不同民族和宗教派別,作爲其始祖的英國清教徒清廉、節儉、勤勞、善良,懷抱着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的強烈願望來到北美,建立了充滿機會的「希望之鄉」。其新國家既是理想的基督教王國,也是自由的世俗民主之國;既是其他民族或國家的「燈塔」,也有不同於歐洲的利益。美利堅人肩負着上帝賦予的特殊使命,即把美國建成自由民主的典範並把其價值觀和制度推廣到全世界,以拯救全人類;遠離歐洲戰亂的美洲有廣袤肥沃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人人都有機會通過虔誠信仰上帝和自我奮鬥實現夢想;美國清白無辜,樂善好施,替天行道,是上帝意志的當然代表。正因爲美歐如此不同,當年清教徒移居北美的艱辛歷程就是早期「追夢史」(即「擺脫歐洲宗教迫害、政治不公、經濟窘境,到北美去尋求自由、平等和個性發展」)。

「美利堅例外主義」用自封的一系列天生特質和使命感,以循環證明的方式證明其自命清高、自以爲是、替天行道的霸權外交邏輯:美國之所以是人類的「榜樣、燈塔」且有強烈的「救世」使命感,是因爲它作爲「上帝選民」是「獨特、聖潔、優越」的「例外」力量,而它之所以如此「例外」,是因爲它作爲「上帝選民」具有巨大的「榜樣」力量、「燈塔」作用和強烈的「救世」使命感。

三、中美臺海爭端的性質

從新中國成立至朝鮮戰爭爆發,「美利堅例外主義」滋生的中美五大結構性矛盾釀成了中美關係中的死結——臺灣問題。儘管臺灣問題在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40餘年裡隨中美關係總體上升而大體處於「蟄伏」的緩和狀態,但是在此之前它是中美全面敵對中的核心問題,多次使中美處於戰爭邊緣。臺灣問題作爲新中國成立前國共內爭的遺留問題,本屬中國特殊內政問題,其本質是大陸和臺灣關於誰是全中國的合法代表之爭,即國內政權對立問題。但是,隨着二戰後東西方冷戰的展開,美國在霸權擴張和護持過程中,從武力封鎖臺灣海峽起,在地緣政治、意識形態等領域實施「以臺製華」戰略,把臺灣變成侵華和遏華的特殊「棋子」,以致純屬中國內政的臺灣問題被深度「中美關係化」,成爲中美關係中最敏感最重要最危險的問題。而臺灣問題關涉中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國家安全,攸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能否最終實現。因此,中美關係中的臺灣問題是美國霸權強姦中國主權所產生的「怪胎」,其本質是美國霸權侵犯中國主權的嚴重國際違法行爲。換言之,中美臺海爭端的實質是中國維護領土主權、實現國家政治統一和全面崛起與美國維護霸權、遏制中國崛起之間史無前例的大較量和全面對決,是雙方難以調和的結構性矛盾全面激化的必然產物和集中體現。

從地緣政治及軍事安全角度看,臺灣既是中國的東南門戶和進入太平洋的踏腳石,也是美國「制華」的東亞前哨和「第一島鏈」的中間環節。倘若失去臺灣,中國不僅無軍事安全,而且會「國將不國」;如果兩岸統一,美國的東亞-西太平洋霸權即使猶存也搖搖欲墜。因此,對臺灣這個地緣戰略要地,中美都志在必得,至少不能完全失掉,即中國不容許臺灣「法理獨立」,美國不容許兩岸政治統一。中國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對臺灣的主權。而美國把臺灣當作地緣政治盟友,極力維持兩岸對立以維護其東亞霸權。美國把臺灣問題這一中國特殊內政問題「地緣政治化」,導致中美在臺海展開反霸與護霸的地緣政治較量,激化中美結構性地緣政治矛盾。換言之,中美不斷激化的東亞地緣政治矛盾集中體現在日益嚴重的臺灣問題上。這既反映爲中國的「區域拒止」戰略(AD/A2)與美國的「太平洋威懾計劃(PDI)間主要針對臺海的相互威懾上,更反映爲佩羅西訪臺後中美兩軍在臺海地區日益激烈的緊張對峙上。

從意識形態及政治制度角度看,中國主張淡化國家間意識形態分歧和超越兩岸意識形態對立,極力維持中美間超意識形態的和平外交關係,努力以「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但是視共產主義爲洪水猛獸的美國認爲,已從獨裁專制政治成功轉型爲自由民主政治的臺灣屬於「民主陣營」,海峽兩岸政治敵對是「兩制」國際鬥爭的縮影,因而把臺灣當作對抗「大陸威權主義」的自由民主樣板和橋頭堡。拜登政府認爲「作爲領先民主和科技重鎮的臺灣是美國的關鍵夥伴」。美國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分別把大陸和臺灣當作異類和同類,在加劇中美意識形態敵對的同時加劇兩岸政治意識形態對抗。美國邀請臺灣參加2021年12月9日舉行的全球「民主峰會」,而中國大陸在大力宣揚其「全過程民主」的同時,抨擊美式「選舉式民主」。以支持臺灣民主爲由的佩羅西訪臺也是中美意識形態對抗的體現。

從經濟發展模式及現代化道路角度看,臺灣爲凸顯與大陸不同,於冷戰末期選擇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和西式現代化道路。在中美國際經濟影響力此長彼消的趨勢下,企圖實現「臺獨」的臺灣自然被美國當作制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殊力量。美國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以臺製華」考慮,把大陸和臺灣分別定性爲非市場經濟體和市場經濟體,對兩岸經濟模式黨同伐異,加劇美臺在經濟發展模式上與中國大陸對抗。這正是美國力圖把臺灣拉入「印太經濟框架」和「四方芯片聯盟」以打壓中國經濟的根本原因。

從東亞乃至全球國際秩序的角度看,中國「基於國際法」的國際秩序主張,不同於美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立場。就東亞而言,美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觀實際上是出於其霸權優勢的「基於權力」和對兩岸敵友分明的「基於關係」的國際秩序觀。中國堅決反對美國「以臺製華」這一干涉中國內政、損害「基於國際法」的東亞國際秩序的霸權行徑;而美國反對中國「反獨促統」的合法之舉,視之爲試圖顛覆「基於規則」的東亞國際秩序的「外交脅迫」和「軍事擴張」。美國雖宣稱堅持「一中政策」,卻不接受符合當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以聯合國憲章爲核心的當代國際法的「一中原則」,因而百般阻擾兩岸統一,視之爲「改變臺海現狀」而加以反對,反而把維持兩岸「不統不獨」現狀視爲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重要體現,以維護其包含兩岸敵對的東亞霸權秩序。因此,美國必然把兩岸統一尤其是「武統」視爲對其東亞霸權秩序的嚴重威脅並竭力加以阻止。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揚言「要確保中國武統臺灣永遠不會發生」。美國參聯會主席米利宣稱「要讓中國知道『武統』做不到」。布林肯多次稱「美國堅決確保臺灣有自衛能力,抵禦中國的潛在『侵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2023年3月1日參加美國商會活動時叫囂:美國將以武力阻止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攻擊。假若中國屈從於美國東亞乃至全球霸權秩序,尤其是承諾不「武統」臺灣,而是維持兩岸不統一的「現狀」,中美就不會在臺海對抗。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2023年3月3日美國廣播公司的視頻講話中以狂言展示了美國的圖謀:美國不是要與中國對抗,而是要維護自己在亞太乃至全球的領導地位;臺海不是中國內政,中國必須接受美國的領導。

四、中美臺海爭端的前景

中美臺海爭端的性質根本上決定着其無法令人樂觀的前景。兩岸統一是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國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主權和實現統一。然而,美國認爲兩岸(無論以何方式)統一嚴重威脅其霸權,因此盡力阻止兩岸統一。鑑於中美各自巨大的綜合實力以及中國持續上升的國際地位與美國霸權的相對衰落,中美在臺海的爭端越來越接近攤牌,臺灣問題的最終解決攸關中美兩國國運、亞太安全穩定和世界和平發展。

隨着全面崛起的中國「和武並舉」推進兩岸統一進程,護霸心切的美國越來越覺得其臺海「戰略模糊」難以阻止兩岸統一。於是,拜登政府開始公然踐踏作爲中美關係政治基礎的「一中原則」,正在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從「不統不獨」的雙向遏制轉向「縱獨反統」的單向遏制,從不明確是否武力阻止「武統」到宣稱並加緊準備武力「保衛臺灣」。2022年5月5日,美國國務院網站在介紹美臺關係時公然刪除了「不支持『臺獨』」的表述,強調其「一中政策」基於《與臺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在迴應中國警告時稱,美國堅持的是「一中政策」而非「一中原則」。更有甚者,拜登竟在2022年5月23日的東京新聞發佈會上第三次稱「將武力保臺」(他曾於2021年8月、10月兩次公開說過),儘管他在三次「習拜會」時都稱不支持「臺獨」。可見,儘管美國尚未公開否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但其「一中政策」主要基於違反「一中原則」的《與臺灣關係法》和對臺「六項保證」。由於對華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意識形態戰基本失敗,美國打「臺灣牌」的頻度越來越高,力度越來越強,以此增大兩岸內耗、遲滯中國崛起,甚至圖謀在其軍事優勢消失前的未來幾年內冒險以戰爭阻擋中國崛起。換言之,以護霸爲根本目標的美國把兩岸敵對這一中華民族的不幸當作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而大加利用,強行推行「以臺製華」戰略,甘冒臺海戰爭及其外溢的巨大風險,以阻止兩岸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臺海是戰是和,雖主要取決於美臺是否徹底跨越「紅線」,但中國大陸在爲維護領土主權不惜一戰的決心與繼續爲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和平環境的戰略耐心之間保持艱難平衡的政治智慧也是重要因素。一方面,中國大陸要繼續對「臺獨」保持高壓態勢,顯示敢於爲此不惜一戰的決心;另一方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交織疊加的背景下,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追求、社會團結、經濟穩定與美國分裂世界的冷戰零和思維、政黨惡鬥、社會撕裂中的抗疫失敗和經濟滯漲形成鮮明對比,中美國力國運國勢呈現反向發展趨勢。在中美臺海爭端中,法理、道義和時間都在中國這邊,中國大陸會以最大善意、最大耐心、最大努力繼續追求兩岸和平統一。

但是,兩岸和平統一能否實現,根本上取決於臺海三方互動而非大陸單方面的善意和耐心。由於極力護霸的美國和妄圖「獨立」的臺灣皆把維護領土主權的中國大陸當作頭號威脅而結成同盟,雙雙不斷惡化的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互爲因果,形成惡性循環。新冠疫情下中美力量消長、美國對華遏制強化和世界格局新兩極化(同命相連的中俄不是盟友勝似盟友,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更是背靠背抵禦美國爲首的反華反俄聯盟的圍堵,如抵禦北約「全球化」)使中美關係繼續惡化。衹要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繼續惡化,臺海戰爭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

雖然「可能」不是「必定」,但從目前臺海局勢看,「可能」正向「必定」演變。拜登上臺以來,大肆鼓吹「武力保臺」「臺海有事即日本有事和美日同盟有事」的美日加緊與臺勾結(如美議員團接連訪臺、美接連對臺新軍售、美軍艦頻繁穿越臺海、日臺舉行執政黨「2+2」會談,等等),制訂「臺海聯合作戰計劃」,頻繁舉行鍼對大陸的大規模軍演。美國還計劃在日本部署中程導彈甚至核武器。日本實際上已放棄「專守防衛」的戰後和平戰略,計劃大量購買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以獲得「對敵國先發制人的打擊能力」。由於美國把中國當作最大競爭敵手,因此它擔心中國在美俄衝突中坐收漁利且懾於俄羅斯可能的核打擊而極力避免直接軍事介入烏克蘭戰爭,卻極力拉攏日韓等盟國,準備以武力阻止大陸對臺「武統」。與此同時,「臺獨」勢力不斷挑釁大陸。蔡英文在2021年和2022年的「雙十」講話中都稱「兩岸互不隸屬」。執意「臺獨」並充當美日反華馬前卒的民進黨當局在2021年12月18日的四項公投中全勝後更加猖狂,如藉烏克蘭戰爭抹黑大陸、加緊購武謀「獨」和軍演備戰。2022年3月24日,臺陸委會主委邱太三重拾「兩國論」,公然說「兩岸應互相承認主權」。在同年4月18日以視頻召開的所謂「海內外臺灣國是會議」上,蔡英文和賴清德都叫囂「聯合國際盟友、捍衛臺灣主權」。在內無強力制衡、外有美日縱容支持的民進黨當局「臺獨」氣焰日益囂張的形勢下,中國大陸被迫採取斷然措施的可能性大增。儘管烏克蘭戰爭令歐洲瀕臨大戰,但此前已被稱爲「世上最危險地方」的臺海正醞釀着最危險的戰爭。早在2022年年初,時任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就罕見地警告美國:臺灣是中美間最大火藥桶,美國支持「臺獨」或致中美軍事衝突。同年5月18日,楊潔篪在與沙利文通話時正告美方,若美方繼續打「臺灣牌」,中方必將堅決應對。同年6月10日,中國防長魏鳳和在新加坡當面對美國防長奧斯汀說,若有人膽敢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不惜一戰,將不惜代價戰鬥到底。然而,美國無視中國一再警告和反制而不斷加大「以臺製華」力度的事實(如佩洛西訪臺、解放軍圍臺軍演後美國議員和州長接連訪臺及美艦繼續頻繁穿過臺灣海峽)表明,中國「反獨促統」的主權維護戰略與美國「以臺製華」的護霸戰略已形成針尖對麥芒式的螺旋升級的死循環。因此,基辛格和李顯龍等國際有識之士接連警告:不斷激化的中美臺海爭端可能引發世界性大災難。

在美日同盟「以臺製華」、「護獨反統」與臺灣「倚美謀獨」「聯日抗中」的嚴峻形勢下,在未來4年左右的高危期,臺灣問題猶如一顆隨時可爆的「不定時炸彈」。2024年美國大選和臺灣選舉對臺海和平的衝擊更值得高度警惕。在視中國爲首要戰略競爭對手的政治共識下,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大肆渲染「中國威脅」、攻擊中國大陸、慫恿臺灣對抗大陸。民進黨爲確保繼續執政,可能變本加厲地踩踏「紅線」,從而掀起臺海「驚濤駭浪」,也使中美關係「地動山搖」,值得高度警惕。(作者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本文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原刊於中評社刊發、中評智庫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