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迂/到底「國際觀」是個什麼鬼東西啊?

▲知道依斯蘭國,就代表國際觀了嗎?(翻攝自網路

文/子迂

這幾天有朋友又在跟我提所謂的國際觀問題,討論臺灣年輕人缺乏國際觀,然後開始大談甚麼伊斯蘭國或是歐盟經濟問題,講得好像自己多有國際經驗或是背景一樣,然後打開電視一看,所有的媒體都在討論臺灣的年輕人是怎樣缺乏所謂的國際觀,然後看到滅國妖姬文西又在誇耀他那無知的國際觀,嘆嘆氣關上電視打開書本自閉一下比較合理。

還記得幾年前跟個朋友去書店,當時他跟我說他的工作上有需要對國際局勢有更多的瞭解,我心想可能是要買些歷史書籍或是杭廷頓的政治類書籍,心想這朋友終於打算念這類硬書,由衷爲他感到開心的時候,他去書店挑了一本甚麼簡明世界局勢201X年版。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完全傻眼了,我從來沒有想過市面上會有這種國際局勢的速成書,然後我看了一下前一年和年兩年的版本看看有甚麼不同,我發現不同的點除了一些當前經濟的數字不同以外,幾乎沒有甚麼太大的差別,於是我開始思考看這類的書到底有沒有用? 甚至從心裡開始覺得這種書學到的不過就是一些國際的皮毛,到底有甚麼用?

不知道爲什麼臺灣媒體總是喜歡數落自己國家,說明自己國家的學生沒有國際觀,但臺灣媒體的國際觀定義非常的無知和愚蠢,依照這羣白癡的想法當中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國際觀的第一個標準就是去看他的英文分數,如果英文分數很高的人國際觀就會很好。

由於這個評分準則實在讓人難以相信,不過各位只要看看那些外語補習班的做法就會了解到底有多少白癡真的相信學英文或是其他外語自己的國際觀就會變好,蠢到不行再蠢,一種無藥可救的意味

另一種關於臺灣媒體認爲的國際觀就是是否會收看國際新聞,這也是個蠢到不行的想法,即便透過了大量的國際新聞來知道當今的世界局勢,難道就能夠說是擁有所謂的國際觀嗎?

知道以巴衝突、印度問題或是南北韓矛盾等等的說法就是擁有更多的國際觀嗎? 纔不是,因爲這些問題早就延宕已久,不去了解其背後的根源也算不上是甚麼真正的國際觀,充其量只能算是徒具其形罷了。

▲去趟知名書店看看國外旅遊書籍,就代表有國際觀了嗎?(圖/誠品提供)

最後一種奇怪的國際觀就是認爲只要多出國就會有國際觀,講講關於巴黎人吃甚麼、英國人穿甚麼或是尼泊爾人都怎樣過生活就算是一種國際觀,這也是莫名其妙的旅遊心得文過度氾濫,加上太多的智商落後者想要安慰自己那脆弱的心靈,告訴自己說自己是個有國際觀的人,就開始認爲自己只要花點錢出國玩一玩、吃一吃和買一買就是個有國際觀的人,最後就變成全民都在瘋狂追尋多出國,好像認爲多去日本、韓國或是泰國購物或是泡溫泉就會有強大的國際觀一樣。

不信的話去一趟誠品的旅遊書專區就會發現有一堆人整天只想出國買東西和吃東西,從來沒有想過好好從文化面去了解,這纔是跟真正國際有關的價值。

所以現在可以正式解答問題了,到底國際觀是甚麼? 答案是我其實也不知道爲什麼會有國際觀這個詞彙,但我確實經常被朋友稱讚有國際觀,時常也是不知道爲什麼會有這類的稱讚,不過那些稱讚之前的對話應該都是從分析國際的問題開始的。

但好玩的事情我並沒有時常關注所謂的國際新聞,這又引起朋友們的好奇到底爲什麼沒有關注國際新聞的我卻在他們心中是一個有國際觀的人。這問題馬上在我心中獲得解答,那就是文化史觀廣度問題。

簡單來說我曾經把我的精力放在19世紀之後的歷史發展,從現代化國家的建立,普法戰爭、明治維新南北戰爭或是20世紀之後的幾次世界大戰我都有稍微涉獵,甚至在戰後的局勢演變我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杭廷頓的書也看過幾本,但我依然不認爲這算是有國際觀的做法。

事實上我認爲有很多知識都是來自於我沒有想過的地方,例如我曾經念過一本關於茶葉的書,裡面談論到了當年英國是怎樣從大清偷茶葉出去種,裡面提到了很多當時的工業技術和農業瓶頸,無形之中讓我對器物史瞭解了一些。

而當我念到藝術史中的抽象主義的時候,我發現那個年代的東西都充斥着一種嘗試要解構世界的浪漫,讓我思考到了當年左派共產最盛的年代是怎樣,然後從藝術史當中我也逐步建立起關於自己的歷史觀,從冷戰的歷史當中我也慢慢了解到共產主義跟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

▲有沒有國際觀,真的那麼重要嗎?(翻攝自網路)

之後由另一本關於恐怖主義的書當中我才慢慢得知當前的恐怖分子或是革命組織都有其源頭,都是當年美國爲了平衡許許多多的意識形態所製造出來的,所有的現象都其來有自。

所以談到底,國際觀其實是一個根本難以定義的名稱,講白了這個詞唯一的用處就是拿來罵人沒有國際觀,可能偶而會用來稱讚,不過那也是少之又少的情況,更深一層的問題是有沒有國際觀真的很重要嗎?

這讓我回想到杜正勝同心圓史觀的基礎,就是從你我生活的事物先行了解之後再逐步擴大到縣市、國家、東亞、亞州以至於全世界,畢竟這些離我們越近的人事物能夠影響我們的程度最大,當然必須優先了解。

國際觀這個模糊不清的名詞已經夠讓我們搞不清楚的情況下,與其在乎國際觀到底是甚麼,不如把心思放在臺灣這塊土地的歷史,去思考思考自己想要知道的東西有哪些,如果看到有興趣的篇章再往外延伸去讀去思考,我覺得這纔是正確的作法,單純追求甚麼國際觀,只是白癡在做的事情。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子迂,原文刊於「子迂的蠹酸齋」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