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股向下,地產消費向上!

時間進入6月下旬,上半年的交易漸漸落幕,新的週期即將開啓。

下半年的市場,或許將迎來一場風格大變。

最近已經有所反應,週期股的熱度開始消退,新能源車在經歷了一輪炒作,估值飆升之後,也進入休息狀態。

地產、消費等板塊接過了復甦大旗,正在成爲新的主流板塊。

核心原因,在於政策預期和經濟基本面的變化。

1

回顧二季度的投資,交易的焦點在於兩條主線:

第一,由俄烏戰爭帶來的通脹主線,包括傳統的能源、農業價格飆升,和新能源上游的硅料、鋰礦的價格上漲等。

第二,由奧密克戎疫情爆發帶來的核酸檢測、新冠特效藥等醫藥主線。

兩條主線,都是小範圍的機會和大範圍的危機。

前者導致了下游消費行業的萎靡,後者導致了更廣泛的幾乎99%行業的停工停產危機。

當危機出現的時候,政策便開始介入。

我國政府的出手更快,在第一輪政策壓制住疫情的蔓延後,接着便是第二輪復工復產,和第三輪復商復市的政策啓動。

市場也跟着政策的腳步,快速展開了相關交易。

截至5月底,復工復產的交易邏輯已經結束,市場開始轉入第三階段的交易——

由美國加息+中國復商復市政策驅動的地產和消費的復興行情。

這裡面,又分成幾個節點:

第一階段,是6月上旬新能源車消費的復興。

觀察我國高層的這一輪刺激政策,可以發現一個有意思的點:

對汽車行業的關懷呵護程度,比地產行業更大。

雖然,今年以來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的地產救市舉措,比如提供購房補貼、放鬆限購、住房消費補貼等措施。

但總的來看,這些政策主要還是“因城施策”,由各個地方政府主導推出的,屬於“微刺激”的層次。

在全國層面上,還沒有一個地產救市的強力政策推出,這就導致地產復甦的腳步也相對緩慢。

汽車行業,整體力度則要強的多,傳統燃油車有購置稅的減免,新能源車的消費補貼力度甚至更大,包括增發牌照,汽車下鄉,鼓勵置換等一系列政策。

因此在銷售數據層面上,汽車行業的反彈速度要更快。

地產和汽車,分別是我國第一、第二大支柱產業,面對同樣的困境,高層出現瞭如此明顯的偏愛,是值得玩味的。

這或許跟我國當下面臨的全球博弈大背景有關。

畢竟房地產是個傳統行業,刺激帶來的潛在收益率不高,還容易形成泡沫後遺症,弊大於利;

新能源車則相反,這是個新興行業,刺激帶來的潛在收益率高,還有利於我國的產業升級和大國競爭。

未來即使出現產能過剩了,汽車也可以用較低的價格大規模出口。

既消化了庫存,也削弱了競爭對手,利遠大於弊。(房地產泡沫通常只能內部消化)

在財政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當然會重點傾斜於汽車行業。

第二階段,美國加息,通脹消退交易開始。

6月9日的時候,君臨寫了一篇《能源股還能創新高?!》,對煤炭股、資源股的大漲表示質疑。

事後回看,這正是資源股的階段性高點。

至今,煤炭股已經出現了周線的兩連陰,這會是資源股的拐點嗎?

我們還不能確認。

但君臨認爲,即使6月份還不是,三季度也會出現。

隨着通脹的持續上升,美聯儲的出手也會越來越狠,最終將通脹壓制,這是沒有懸念的。

美聯儲的工作目標,就是兩個:一是失業率,二是通脹。

在美國失業率現在還比較低的情況下,通脹已經上升爲核心矛盾。

只有通過持續的加息,製造一場輕量級的經濟衰退,使得經濟需求萎縮的情況下,才能將通脹壓制。

如果一次、兩次加息不行,那就再來三次、四次加息。

這已經是市場的共識,因此當本月75個基點的加息落地,資源股的退卻便成了大趨勢。

第三階段,地產和消費股的復興。

這裡面有三層邏輯在支撐:

第一層是基本面的回暖在持續。

比如上海的解封將帶來消費的景氣度回升,5月的社融數據回暖支撐了市場情緒,還有政策面的支持力度在加大。

參考歷史,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我國當時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包括四萬億基建投資計劃、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十大產業振興計劃等。

2009年的行情是這樣的——

上半年,基建和地產板塊首先受益。有色、房地產、建材分別取得了60.53%、49.82%與8.72%的超額收益。

下半年,隨着“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政策落地,汽車、家電板塊成爲了當年最靚的仔。

最終,2009年全年汽車、家電的超額收益分別高達135.54%、48.37%,後來居上。

以家電下鄉爲例,政策自2008年12月推出,2009年3月銷量回暖,2010年2月達到歷史新高的同比增速31%。

銷量回暖的速度相對要比地產慢一些,比政策晚了3-4個月才見到拐點。

當時的基建、地產,還處於人口紅利階段,大多數人畢業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攢錢買房,可以理解爲“第一階段的復工復產邏輯”,見效最快。

汽車家電的邏輯,通常是有閒錢纔會去消費的,見效慢很正常。

但只要政策到位,總會見效。

當下的地產股,其實跟消費股是一個邏輯,就不多說了。

第二層邏輯,是通脹消退帶來的消費股利潤拐點預期。

上游和下游的利潤關係,是蹺蹺板效應。

當上遊資源的通脹高漲時,消費股的成本壓力巨大,業績自然難看;

但是,當市場開始交易美聯儲的超預期加息,通脹消退時,下游消費股的業績預期就開始變好了。

一個典型的例子,新能源車板塊。

二季度以來,上游鋰礦龍頭贛鋒鋰業、中游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表現遠不如下游的整車龍頭比亞迪。

這是資金在押注,新能源車行業的利潤分配格局,正在從上游主導變成下游主導。

第三層邏輯,來自情緒和估值的轉向。

隨着經濟基本面的回暖,A股5-6月份迎來了一波強力反轉,目前的估值是比較敏感的。

說貴不貴,說便宜也不便宜了。

上證指數的PE百分位,已經迅速回到了30%左右的水位;創業板指的PE百分位更是在50%以上了。

這種情況下,資金變得更敏感了。

有些資金是不願意掙最後一個銅板的。

地產和消費股的基本面雖然相對較差,但是估值低啊,全場最低的估值就在這了。

更低的估值,以及遲早會回暖的大趨勢,意味着可持續的確定性+更大的上升空間。

於是資金便開始了從高估值資源股向低估值消費股的加速流動。

2

交易端的邏輯,還需要市場數據的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行業景氣度的數據:

1)地產:拐點出現

6月截止12日,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積達到273.11萬平方米,周環比上升29.5%。

其中,一線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環比上升67.70%。

其中6月14-17日當日成交面積分別爲56、60、84、88萬平方米,連續創下2月以來單日成交面積新高。

四周滾動成交面積同比增速從6月初的-50%左右收窄至-30%左右,一週滾動成交面積同比增速從6月初的-40%以上大幅修復至近日的正增長水平。

自6月以來,全國40餘地出臺大量穩樓市政策,密集程度遠超4、5月份,一線城市開啓結構性放鬆,二三四線放鬆持續加碼。

由此,一二線城市的地產銷量拐點出現,上週100大中城市土地溢價率上調3.60%。

從拿地企業來看,上海首輪參拍企業大部分依然是央企和地方國企,央企拿地金額佔比達31%,地方國企佔比爲47%。

2)建材:施工板塊繼續低迷,裝修板塊開始回暖

以水泥爲代表的新房施工板塊,繼續低迷。

6月份水泥價格行情還在底部調整,上週全國水泥市場價格繼續回落,環比跌幅爲2.7%。

一般來說,從地產銷售回暖,到房企拿地的復甦,到施工建材的銷售回暖,需要3-6個月的傳導週期。

因此,水泥的銷售回暖還沒那麼快,並且各家企業目前普遍處於高庫存狀態。

不過,以防水、塗料爲代表的裝修板塊已經出現回暖跡象。

近期,防水龍頭東方雨虹發佈工程產品調價函,自6/22起對瀝青卷材/塗料提價25%,高分子卷材提價15%,水性塗料提價10%。

此前,科順股份和北新防水也已對總體產品提價10%-20%,並將於7月1日開始實施。

主要原因在於,防水、塗料等行業不僅僅面對新房市場,二手房也是很重要的銷量來源。

在人口紅利結束的今天,二手房的交易佔比正在變得更大,它們的市場靈活性更高,反轉會更快。

3)交通:客流增速超過貨運

根據OTA平臺數據顯示,近一週暑期機票訂單環比增長162%,近一週預訂上海、北京兩地暑期進出港機票票量環比上週分別增長118%和115%。

截止6月12日,上海市地鐵周平均客運量已經恢至476.84萬人次,環比增加175.92%;北京市地鐵周平均客運量已經恢復至444.96萬人次,環比增加144.73%。

截止6月12日,全國公路貨運流量指數達101.60,較上個月同期上升12.27%。

貨運量的環比上升數據在放緩,客運量的環比數據在飆升,顯示消費回暖已經取代復工復產,成爲6月份最值得關注的焦點。

參考研報

研究報告:西部證券-策略專題報告:消費正在成爲“新共識”-220619

研究報告:興業證券-2022年以來的宏觀政策覆盤與展望:本輪政策發力有哪些不同-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