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施策做強生物農業

來源:經濟日報

國務院不久前印發《關於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培育發展生物農業,開拓新型食品資源。培育發展生物農業,是保障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的重要舉措,對於更高質量滿足人民羣衆多元化食物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物農業發展在政策扶持和技術革新的雙重推動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在生物育種領域,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完成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並且選育推廣節水小麥、高產優質水稻、宜機收玉米等突破性品種,自主研發的基因編輯“剪刀”效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據統計,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覆蓋率已達95%,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已經實現了種源總體保障有力、風險可控。在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等領域,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廣綠色防控和生物防治,實現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截至2023年底,全國化肥科學施用水平不斷提升,農藥施用量繼續保持下降趨勢,累計淘汰高毒高風險農藥58種。

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生物農業發展仍然面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不完整不配套以及生物農業人才支撐不足等方面。對此,需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多舉措佈局施策,推動農業關鍵性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培育生物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爲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注入新動能。

加強生物農業科技創新,實現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構建生物農業科技創新戰略計劃,培育生物農業“火花技術”,加快推進生物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方面,調整優化生物農業科技創新平臺佈局,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的研究力量,建設一批區域引領性科技創新中心,儘快實現新一代分子育種、人工智能育種、非糧生物質製糖等前沿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另一方面,出臺配套支持措施,健全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政策體系,激勵企業深度參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科研成果高效、順暢地轉化爲實際生產力。此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促進生物農業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

強化生物農業產業鏈建設,推動上下游協同發展。圍繞生物農業的規模化主導產業,加強對產業鏈上下游各主體的有效引導,建設一批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鏈條、網絡化服務體系和品牌化營銷渠道,構建完整完備的生物農業全產業鏈。充分發揮生物農業龍頭企業的“領航者”作用,藉助相關政策引導,加大研發投入和標準化建設,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帶動中小企業全面提升競爭力,並且促進數字化轉型,共同推動生物農業產業鏈的拓展與升級。

完善生物農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全國人才資源庫。優化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的合作機制,加大對生物農業領域研究和應用課題的資助力度,共建產業實習基地,實現“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吸引青年學生投身生物農業,培養未來生物農業研究與產業發展的創新者和實踐者。完善生物農業關鍵技術攻關的“揭榜掛帥”機制,精準引進和培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科技人才及創新團隊,培養一批行業領軍人才,構建全國生物農業人才資源庫,爲我國生物農業的“彎道超車”提供人才保障。此外,還要提升農業科技人才的收入、待遇和保障,有效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作者:張亞東 李宇霆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