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93.53%!中國最大汽車集團何至於此?內行人一語道破,明白了

前言

冬天馬上來了,各個行業也開始步入寒冬,大家都知道中國的電動汽車在國際上受到“排擠”,所以本來大家的目光都在這電動汽車上,結果沒想到這次中國的汽車巨頭也傳來了不好的消息。

上汽集團

提起上汽集團,相信沒有人會不知道,這個企業在中國的汽車行業裡面已經相當有話語權了,然而現在這個集團公佈的財經報告讓人大吃一驚。

前幾天上汽公佈了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收記錄,營收額四千多億,相比上次降了不到40%,但是算到利潤竟然才2.79億,直接暴跌93.53%,這上汽集團到底怎麼回事?

或許這上汽的情況也只是現在中國汽車行業的冰山一角。

困境的“冰山一角”,中國汽車行業鉅變

10月30日晚間,上汽集團發佈了2024年三季度財報,這份財報如同一個重磅炸彈,引爆了整個汽車圈。

上汽旗下汽車

1425.60億元的營收,同比下滑25.58%,這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或許並不算意外,但真正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上汽三季度的淨利潤僅爲2.79億元,同比暴跌93.53%!這個數字背後,隱藏着怎樣的危機?

回顧上半年,上汽的業績還算不錯。一季度淨利潤27.14億元,同比下降2.48%;二季度淨利潤39.14億元,同比下降9.03%。

雖然營收有所下滑,但利潤依然保持在相對合理的範圍內。然而,三季度的數據卻如同過山車般驟然下跌,讓人不禁疑惑:短短三個月,究竟發生了什麼?

信息來源:同比暴跌 93.53%,上汽集團 2024 年第三季度淨利潤僅 2.79 億元 IT之家 2024-10-30

上汽表示,燃油車市場不景氣,競爭非常激烈,導致公司收入減少,利潤下滑,現金流也變少了。這的確是事實,但並非全部真相。

仔細分析財報數據,就能發現更多問題。上汽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73.73億元,同比減少48.09%。

1-9月營業總收入減少了4304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929億元,成本也相應減少了798億元。

這組數據透露出的信息是,上汽的“節流”並沒有有效阻止“開源”的乏力,反而暴露了其在市場競爭中的被動局面,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上汽的合資板塊。

上汽財報

曾經是利潤奶牛的合資企業,如今卻成了拖累業績的沉重包袱。財報顯示,上汽1-9月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爲32.64億元,而去年同期爲73.69億元。

上半年,上汽大衆貢獻了8.65億元的利潤,同比增長62%,但這仍然無法彌補上汽通用22.75億元的鉅額虧損。

上汽通用五菱的淨利潤只有0.97億元,這真是九牛二虎之力才擠出來的幾滴水。上汽的自主品牌,像上汽乘用車還在虧損,這讓上汽的盈利壓力更大了。

上汽集團

前三季度,通用汽車中國累計虧損3.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8億元)。上汽通用的具體虧損情況雖然沒有披露,但通用中國整體虧損的擴大,無疑預示着上汽通用的處境更加艱難。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上汽新管理層提出了“臥薪嚐膽”的口號,並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新任總裁賈建旭在上汽集團2024年年中幹部大會上,直接指出公司內部存在的問題,強調要擺脫負擔,斷掉不必要的拖累,專注於七大核心技術。

在市場層面,他要求銷售人員要懂市場、敢預測、上效能和抓銷售,降低獲客成本,提高轉化率。

信息來源:上汽總裁賈健旭:要一鳴驚人,要跪着做人 大河財立方 2024-10-19

同時,他還強調要推動零部件板塊轉型,實現“整零同”,爲整車提供成本和能力支持。上汽爲旗下各個整車企業制定了不同的發展戰略。

上汽大衆要“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上汽通用要“樹信心、求生存、謀發展”,上汽乘用車要“提效能、理型譜、謀協同”。

通用五菱要“品牌向上、單車售價向上、利潤向上”,智己要“擔創新、強聲量、上規模”。不過這些方法能不能見效,還得看時間的檢驗。

上汽面臨的困境並不是孤例,反映了中國傳統車企在轉型過程中普遍遇到的難題。

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

風光無限的中國車企,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三季度財報中,廣汽集團虧損13.96億元,同比下滑190.4%;長安汽車淨利潤同比下降66.44%;北汽藍谷虧損19.20億元。

曾經風光無限的傳統車企,現在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與之相反,比亞迪、長城、賽力斯等車企卻在逆勢增長。

比亞迪三季度淨利潤高達116.07億元,長城汽車淨利潤也達到了33.5億元,賽力斯更是實現了24.13億元的淨利潤。

這不禁讓人思考:爲何傳統車企步履維艱,而這些車企卻能逆勢上揚?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相比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動作慢了一拍,比如說上汽的智己汽車成立於2020年底,而許多新勢力早在2015年前後就已經開始佈局。

起步晚,就意味着技術積累不足,市場競爭力下降,並且除此之外這些依賴傳統車企路徑太嚴重,難以擺脫燃油車的慣性思維。

長期以來,傳統車企靠合資品牌賺得盆滿鉢滿,習慣了這種模式。這種依賴使得他們難以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無法及時調整戰略方向。

而且這些車企的供應鏈很固化,轉型到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不太容易,因爲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差別很大。

信息來源:新京報比亞迪第三季度淨利潤116.07億元,同比增長11.47% 2024-10-30

傳統車企的供應鏈體系長期圍繞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構建,而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是電池、電機、電控。

轉型意味着要重建整個供應鏈體系,這對於傳統車企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且許多傳統車企存在外資和中資力量互相制衡的現象,這導致決策效率低下,難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一些合資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決策往往需要經過多輪會議和反覆討論,最終卻遲遲無法落地。

上汽集團出口汽車

最後就是缺少前瞻意識,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耗資巨大,耗時很長,短期內很難見到收益,一些股東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缺乏信心,不願意進行長期投入,這制約了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

中國傳統車企的挑戰和機遇,與新能源技術的融合

想要擺脫目前他們面臨的困境,除了上述一些短板問題需要克服,還需要傳統車企的思維方式,現在的傳統汽車廠商思維太過固化。

一些傳統汽車廠商還在用燃油車的思路來看待電動車,過於關注動力性能,卻忽視了用戶對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需求。

上汽集團

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需要更加靈活的組織架構,需要更加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便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廣汽集團第三季度的財報也反映了類似的難題。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的銷量減少了,直接導致利潤大幅下滑。

但深層次的原因仍然是其在新能源領域的佈局滯後,以及合資品牌的盈利能力下降。長安汽車的情況也類似。

長安汽車雖然在新能源領域進行了一系列佈局,但其新品牌深藍汽車和阿維塔科技均處於虧損狀態,這給長安汽車的整體盈利帶來了較大壓力。

信息來源:“三大因素”拖累長安三季報,多款新車蓄力第四季度 中國經濟網 2024-10-31

這說明,僅僅進行佈局是不夠的,還需要在產品力、品牌力、銷售渠道等方面進行全面提升,才能在新能源市場取得成功。

像比亞迪、長城、賽力斯這些汽車品牌的成功轉型就爲這些傳統車企的轉型提供了借鑑。

比亞迪在電池、電機和電控等核心技術上積累了深厚的優勢,加上垂直整合的供應鏈,讓它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一馬當先。

長城汽車則通過聚焦SUV市場,以及在新能源領域的積極佈局,實現了穩健增長,賽力斯則通過與華爲的合作,快速提升了其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力。

上汽工廠

結語

上汽的大變革,給其他傳統車企敲響了警鐘,轉型之路,註定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能否抓住機遇,實現彎道超車,取決於傳統車企能否徹底轉變思維模式,能否進行深層次的改革創新。

中國汽車市場現在不光面臨外來汽車的挑戰,更是面臨一場新舊時代之間的適應能力挑戰,俗話說勝者生存,敗者消失,或許這也是給他們的另一種脫穎而出的機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