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2年高考熱點作文預測:"一飲一啄"

(本文來源:冠華作文網)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張曉風《飲啄篇》:一飲一啄無不循天之功,因人之力,思之令人五內感激;至於一桌之上,含哺之恩,共箸之情,鄉關之愛,泥土之親,無不令人莊嚴。

一飲一啄間,確實關乎人情,凸顯人格,昭示世風,根據你的經歷或感悟,展開聯想,自選角度,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自選角度不少於800字。寫一篇文章,自選角度,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題目解讀】

一飲一啄:飲:喝水;啄:鳥類吃食。原指鳥類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後也指人的飲食。對人而言,吃是頭等大事,民以食爲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是身體之需,一日三餐,樸素簡單,投口的菜就是好菜。本文立意的角度好像不多,可扣住材料“至於一桌之上,含哺之恩,共箸之情,鄉關之愛,泥土之親”寫飲食中所融的真情真愛。可以寫扣住材料“令人五內感激”,寫飲食給人帶來的廕庇,我們作爲受恩者要知恩圖報。你還可以寫飲食以簡單爲美,鍼砭現代社會吃喝之風。當然,如果記敘自己的一次吃的經歷,不算離題,但顯得低幼化。

本文審題,難度不大。不過要寫好本文, 並非易事。最大的問題素材缺乏, 因此寫作前要精心挑選出彩素材。缺少了典型而豐富的素材,文章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審題後你會發現,與“飲食”有關的素材確實不多。除了大家的簞食壺漿,山珍海味,錦衣玉食等幾個耳熟能詳的俗語, 似乎難以找到合適的名言佳句了,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在課本中去尋找素材。從含哺之恩生髮,你可能想到《陳情表》中的“烏鳥私情”;從共箸之情生髮,你可能想到《將進酒》中的“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如果把上敘兩者歸類爲親情友情的話,那麼你可能想到飲食中包含的難捨難分的愛情,你也許還會想到無情緒的帳飲,想到 《雨霖鈴》……假如有如此豐富的構思入文,便是一篇不同尋常的飲食文化的佳作了。

你可以從材料“然而現代人在飲食方面,彷彿脫離了本色……”,聯繫當今飲食中一味求新求高的不良現象,分析大吃大喝的危害,指出根除措施, 便是一篇標新立異的說吃的每文了。

你可以記敘一個物質缺乏年代與飲食有關的故事,構想雙線並進,表現祖孫情父子愛,但不要老生常談,再次敘寫祖父愛吃魚頭的故事,可以標新立異,改編王氏自食糟糠的故事,表現新時代兒媳的高尚人格,突出婆媳之間的和諧的主旨。

擬題參考: ①一飲一啄總關情 ②我的“好吃”傳奇 ③吃了金子吃什麼 ④王氏自食糟糠 ⑤黃金宴·人體宴·黃金龍鳳蟹⑥千年修得共飲啄⑦將進酒——記一次同學聚會⑧謝師宴⑨春江水暖吃刀魚⑩飯局的三重境界11.天價刀魚:刀下留魚!

提綱參考:《吃》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思維方式來構思全文:其一,橫向思維,採用橫式結構,如用對比式,讚頌正面"吃",批判反面"吃",一正一反形成對比;或用並列式,從"民以食爲天,吃飯第一"聯想到爲廣大人民着想,要擺脫一窮二白的困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首先是如何解決溫飽問題。其二,縱向思維,先舉實例(列舉社會上各種各樣?吃"),再進行剖析(分析各種"吃"的利害),最後得出結論,發出號召。

【經典素材】

有關名言:

1.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食嗟來之食。譯文: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裡的水,廉潔的人不接受嗟來之食,何況是撿取失物貪求利益而玷污了自己的品行呢?——范曄《後漢書·樂羊子妻)》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論語〉十則》

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

4.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6.三餐莫忘農夫苦,一飯常思佛祖恩。——《漢書.酈食其傳》

7. 人到世上來一回,權當赴了一次宴,吃飽了,喝足了,就舒舒服服地回家去,這是很自然的,有什麼不好呢?——文懷沙

8.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客至》

有關事例:

1.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幹名,但順吾性而已。衆人皆以奢靡爲榮,吾心獨以儉素爲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爲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爲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訓儉示康

2.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爲忠。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 ,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qiu1)知其及禍﹔及戌(xū),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訓儉示康

3.阿里木的早餐:3年下來,阿里木已攢下10多萬元,大多數都寄回家給了年邁的父母及小弟小妹,自己生活過得極其簡單,每天早餐是饅頭和牛奶,中午吃過麪條後,阿里木便開始了一天的營業。

4.和工作習慣截然不同的是,身處高位的總理在吃穿方面卻十分儉樸和隨便。

周總理吃的一向比較簡單,早餐通常是一杯牛奶或者一碗玉米糊,再加兩三片面包;如果在家吃午餐或晚餐就是兩菜一湯。總理的兩菜是一葷一素,葷菜他喜歡吃魚或紅燒肉,特別愛吃的是淮陽燒獅子頭。素菜裡總理比較喜歡吃豆類和帶葉的綠菜,像蠶豆、豌豆和豆製品以及油菜、空心菜這些大路菜都是他最喜歡吃的。由於經常工作到深夜,總理半夜難免有飢餓的時候,這時,他的夜宵就是一小盤花生米。

5. 王氏自食糟糠

明朝夏誠明之妻王氏,是江蘇無錫的農家婦女,家境貧苦,又遇上荒年,丈夫到外地工作,王氏日夜不停地紡紗織布,盡力準備飯菜給公婆吃,自己以糟糠和野菜果腹。

她婆婆偶然進到廚房,看見她吃的東西,忍不住流下淚來。後來王氏享年八十多歲,沒有病痛,安然而逝。家人夢中看見打旗奏樂的隊伍,迎接孝婦而去。同裡有位貢生(注3),每過王氏家門,必定在門外敬禮三次,表示恭敬。

【優秀例文】

吃了金子吃什麼

郝小邪

消息傳來,廣州出了個吃金子的新聞:“將1克24K黃金打成0.55平方米、只有1/10000毫米薄的金箔,再將這些金箔製作成菜餚。”據說,這種一席六七千元的“黃金宴”不到一個月竟售出100多席。又據說,推出此“黃金宴”之目的在於“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引述消息,以具體數字反映黃金宴的豪奢,爲下文批判豎靶子。)

中國可真的有富豪!中國人確實有智慧!中華飲食文化也確實是一座開掘不盡的寶藏!(三個“!”號寫出作者強烈的憤慨。)

吃,向來就是有檔次的。飢腸轆轆的餓漢只求填飽肚子,吃的是飯菜;三餐有餘的飽漢酸甜辣麻,吃的是味道;富人講究色香味俱佳,主要吃花樣;而那些富豪們雞鴨魚肉吃膩了,山珍海味不希罕,就要設法弄點兒像王熙鳳對劉姥姥講的,我們怎麼也記不住其做法的“茄鯗”之類的佳餚,或是據說足足要上108道菜餚的滿漢全席,這當然是吃派頭了。當今,一些善於揣摩消費者心理、生意經念得爛熟的精明人,深知有些大款們已經吃得腸肥口膩而極需擺闊誇富,於是,金光閃閃富麗皇的“黃金宴”便在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的中華大地上應運而生了。(分析指出“黃金宴”應運而生的原因,語言亦莊亦諧,諷刺性強。)

但我也有杞人之憂。俗話說:“吃了五穀想六穀。”既然闊佬們吃“黃金宴”只是吃“感覺”,追求心理上的滿足,那麼,久而久之,黃金也吃膩了,“感覺”不再新鮮,那時,他們又會吃什麼?“黃金宴”的經營者稱:吃黃金可上溯至秦代,當時就有“食金以求長生不老”之說。以文化類型論,那或許屬醫藥保健文化;要論飲食文化,有一樣倒是可以追溯到秦代以前,那就是:吃人。春秋時齊桓公說他什麼都吃過了,惟獨沒有嘗過蒸嬰兒的滋味,他的寵臣——高級烹調師易牙就把親生小兒蒸了給他吃。齊桓公原來是爲吃個新鮮,這麼一來,大概也吃出了我要吃啥就吃啥的霸主“感覺”。西晉豪族石崇設宴請客,常令美人勸酒。如客人飲酒不盡,便殺掉勸酒者。一次,大將軍王敦故意不肯飲酒,藉以觀看斬殺美人的情景。爲此石崇“已斬三人”,而王敦“顏色如故,尚不肯飲”。實際上是名爲吃酒,實爲“吃”人。當時,石崇的“感覺”肯定是“殺個美人如換個酒杯”一樣“豪爽”,王敦恐怕會有一種“這真好玩”的“感覺”哩。我擔憂,吃“黃金宴”的人們會不會變個花樣,把那種窮奢極侈,爲了誇豪顯富殺陪酒美人、蒸無知嬰兒的人肉筵宴也“弘揚”起來。(照應“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一句,追根尋源。以歷史上“吃人”的兩個例子,觸目驚心地寫出封建統治者的殘忍無道,影射今天吃“黃金宴”的人們。)

在當今,看一些大款們吃黃金,聽某些美食家談文化,都令人渾身戰慄而又反胃不止,什麼也不想吃。(以雜文的格調收束全文。)

【點評】

文章由引述黃金宴入手,對吃喝風盛行中的大款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本文屬“問題式論文”,目的是“揭出病苦以引起療救的注意”。作者能敏銳地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說古道今,分析批判,視野開闊,縱橫聯繫。論時事不留情面,語言乾淨利落,調侃挪揄,流露出對吃黃金宴人的不屑與嘲諷,具有雜文的筆法。 (高星雲

君子食無求飽

湖南新化一中518班  胡金志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題記

俗語云:“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魯迅《傷逝》雲:“人必須活着,生活纔有所富麗。”它告訴我們只有飲水吃食,我們才得以生存;只有飲水吃食,愛情才得以維持。不可質疑,飲水吃食是維持生命的要素。但是現代人對飲食追求卻日趨奢侈,唯高檔是求,酒非茅臺不飲,菜非珍禽不食。我看沒有必要過份去追求飲食高檔化。

孔子說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 意思是說“君子不追求豐盛飽食,不追求居住得豪華安逸,而追求做事敏捷、說話謹慎,接近品德高尚的人,向他們請教是非,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孔子教導他的學生食物粗茶淡飯,不追求錦衣玉食,潛心治學,儉以養志。凡學子志向高遠,致力於知識的研磨切磋、品格人格的修養,自然就無暇顧及追求物質上的安飽。試想,如果孔子的弟子只顧享受美味佳餚,注重追求物質上的安飽,便容易因陷於物慾而失其應有的向學之志,因而將儒學置於一邊,怎麼會有賢人七十二位?弟子們可能個個落得一個“泯然衆人矣”的下場罷了。“一簞食,一瓢飲,樂在其中”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便是賢弟子們的生活寫照。

然而住在今天的廣廈華屋現代人卻將“聖人”的教導置之度外。除食求飽居求安外,追求酒店的星級,服務員的美貌,飲食崇奢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

先是廣東省鬧出一則“吃金”的新聞:將一克24K黃金製成0.05㎡,薄約萬分之一的金箔,製成菜餚出售。然而這價值上千元的“黃金餐”,在吃膩了米飯,就想方設法地去嘗些怪、新、奇的東西。如今懶漢們想方設法填飽肚子,並且要酸甜苦辣,吃的是風味;富豪們絞盡腦汁追求刺激,必須真金白銀,吃的是鈔票。

後是昆明風靡一時的人體宴的新聞:以人體做爲盛食物的器皿,將食物放在人體上……

再接着是今年清明前長江的刀魚餐的新聞:一斤刀魚8000元……

總之,一則比一則新奇,一餐比一餐高檔,這樣的飲食使得胃病復發,物種滅絕,世風頹廢。

反觀大學時宋濂,他的求學之路是非常艱苦的。行深山溝谷而足膚龜裂,寓逆旅,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一點也羨慕同學們的奢華生活。因爲他不“恥惡衣惡食”,不過於追求飲食上的美味,他才能專心於學習,才能成爲宋朝知名學者!無獨有偶,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每天飲食控制在10元,住每月100元的租房,低標準的生活金額,爲靠賣羊肉串資助上100名貧困學生奠定基礎。

可是現在的90後,不少人卻深陷物質享受的漩渦當中。跟風攀比,學生越來越多地崇尚大吃大喝,追求色香味齊全。下課就是往校園商店跑,然後拎着大包小包的零食邊啃邊往教室走。放學後,不是回家吃飯,而是往肯德基、德克士等垃圾食品商店奔。彷彿這才顯示富有。我未見其明也!嗚呼!節儉之不復,可知之矣!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同學們,我們該警醒了,要知道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不能以吃喝作爲樂趣。如果以學習爲樂,就會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學業就會有成。 (指導老師:高星雲)

紅燒肉

湖南新化一中505班  廖嫵晨

楊帆又闖禍了。他竟然對同學大打出手。

楊帆是個不幸的孩子。6歲的時候,父親就因車禍去世了。原本就窘迫的家又遭了一道晴天霹靂,家庭的重擔全壓在楊帆母親那瘦弱的肩膀上。楊媽媽靠給別人洗洗衣服,打打零工,收收廢品來勉強維持生計,還得供楊帆上學,家裡常窮得揭不開鍋。楊媽媽寄予了楊帆很大希望,之所以給他取這麼個名字,就是希望他能揚帆遠航,出人頭地。可是楊帆不爭氣啊,楊媽媽三天兩頭就得往學校跑。

楊媽媽把楊帆接回了家。楊媽媽並沒有訓斥楊帆,一進門,就說;洗洗手,吃飯。楊帆就去洗了手,坐到桌邊,卻有些不敢動筷子,只是眼巴巴地看着他媽媽。楊媽媽端來一盤紅燒肉,笑了,兒子,快吃啊,媽媽還給你做了紅燒肉呢。

楊帆的眼裡放出了金子般的光,他最愛紅燒肉了。因此,儘管家裡窮,楊媽媽還是會偶爾做紅燒肉給兒子吃。但楊媽媽似乎與兒子完全不同,每次做紅燒肉,楊帆總是興奮不已,大快朵頤,可楊媽媽卻表現出一臉嫌棄,把盤子推的遠遠的,即使楊帆喂她,她也不吃,總說,太膩。

趁楊帆吃得正歡,楊媽媽問他,兒子,你今天又和同學打架了,是嗎?楊帆一怔,放下筷子,羞愧地點了點頭。能告訴媽媽爲什麼嗎?楊媽媽又問。楊帆猶豫着不肯說。楊媽媽見他如此,又說,兒子,你知道你對媽媽來說有多重要嗎?可不要讓媽媽失望啊。楊帆還是支支吾吾地說了,他……他們……嘲笑……你,說……說……說你是撿破爛的,就配給別人洗衣服……楊媽媽先是一愣,然後把楊帆擁入懷裡,兒子啊,你想保護媽媽,媽媽知道。但媽媽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媽媽只希望你好好學習,聽話。楊帆點了點頭。

日子還是那麼過,楊媽媽還是偶爾給楊帆燒紅燒肉,直到有一天。

這一天,楊媽媽又做了一盤紅燒肉。可這回楊帆只吃了兩塊,然後他說太飽,吃不下。楊媽媽急了,兒子,怎麼了?這紅燒肉都不愛吃了?大熱天的,咱家又沒冰箱,不吃壞了就可惜了。楊帆還是不吃。楊媽媽拗不過他,把肉端進了廚房。

楊帆起身倒水喝,走的時候往廚房瞟了一眼,媽媽在吃紅燒肉!楊帆擦了擦眼睛,他看清楚了,媽媽在吃紅燒肉,吃的那麼香,這情景只有以前爸爸在的時候她看見過……

楊帆明白了,淚水奪眶而出。

從此,楊帆再也不闖禍了,而且,他也不喜歡紅燒肉了。(指導老師:高星雲)

種子成長記

湖南新化一中517班   劉麗瑛

雖然渺小,但我願用一生的奮鬥,匯聚羣體的力量回報人類的養奇之恩。

——一粒種子的理想

我是從去年的稻穀中選拔出的種子精英,姐妹們把光榮的使命交付給了我。我親眼看見她們含着笑走上人們的餐桌。雖然是走向死亡,但我知道能傾盡一生回報恩情也是一種幸福。

我被播撒在育苗田裡,早春的水有點冷,我沉進泥土中,忍受着寒冷與黑暗的孤獨。我知道自己是一粒種子,我的使命是發芽,所以我拼命地吸收泥土中的水分與養料。黑暗中不知過了多少日子,在一天夜裡,我從泥土中伸出了我的小綠頭,我看見星光燦爛,我看見我的夥伴們都在爲自己的第一次成長而歡呼。早晨時,農民伯伯微笑着摸了摸我的頭,我看見了他欣慰的笑。

發芽後幾天,我們就把育苗田染得翠綠翠綠的了,我們被拔出了育苗田,移栽到山川中廣闊的田野裡。換了新環境,我們都被分散開來,不再那麼擁擠了,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我想不欠我就會長成一株強壯的禾苗了。但事不如人願,災難來臨了。

那些日子太陽越來越熱,雲朵們都躲了來,幾天幾夜沒下雨了,我注意到腳下的泥已經開裂了。我在田裡被曬得暈暈乎乎,搭着腦袋有氣無力地站着,我企盼着快點下雨我太渴了。我看見農民伯伯在田間走來走去,那擔心的眼神讓我心疼,我強忍着飢渴在風中努力搖擺着我的身軀,證明着我還有活力,但這已經有些力不從心。

第二天一大早,田野中熱鬧的聲音把我吵醒,我看見農民伯伯們引來了清涼的河水,我開心地吮吸着,我知道我有救了,又是農民伯伯救了我,我開心地在田野中搖曳,向他們道着謝。

秋天來了,我抽出了稻穗,哺育出了一堆白白胖胖的小穀粒。在星光燦爛的夏晚我向他們訴說農民伯伯的恩情,我細心地交代他們一定要學會感恩,即使傾盡生命也是幸福的。

那一天我看見我的小穀粒們躺在餐桌的陶瓷碗中,那時的我是幸福的,因爲我看見了那個在春天把我搖種,精心養育我人露出了微笑。

我懷着使命報答養育我的人,即使傾盡一生也再所不惜。我相信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是幸福的。這是小時候人類告訴我的道理,現在的人類還是遵循這個道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