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米油鹽》第15期|“排骨自由”不全是好事 多部門聯手平滑“豬週期”波動
自今年春節以來,全國豬肉價格已連降20周。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到6月份第二週,全國豬肉集貿市場的平均價格每公斤27.8元,與年初的最高價相比,已下降一半。許多消費者直呼“終於實現‘排骨自由’了!”
那麼,豬肉價格持續走低背後原因爲何?繼續下跌還會帶來哪些後果?未來價格走勢又會怎樣?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介紹,本輪豬肉價格下行主要由於大體重生豬集中出欄、進口凍豬肉增加及季節性需求偏弱等因素疊加影響。
從供給側來看,根據批發市場監測,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1996萬頭,同比增長44%;從需求側來看,夏天的到來讓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改變。相比豬肉,消費者對於牛羊肉的消費熱情更高。
此次豬肉價格下跌來勢洶洶,究其原因,主要還在於“豬週期”的深層影響。由於生豬生產具有周期長、途中難改變的特性。從能繁母豬配種到商品豬出欄大約需要一年左右,這導致生豬養殖對價格波動的反應具有一定滯後性,養殖場戶產量調速難趕上豬肉價格變速,
正所謂“豬賤傷農、豬貴傷民”。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生豬價格下降,養殖效益大幅縮水,據定點監測,5月份生豬養殖場戶虧損面爲9.7%。
另據國家發改委監測,6月7日至11日期間,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爲5.88∶1,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以下簡稱《預案》)設定的過度下跌三級預警區間(低於6∶1)。《預案》因此在6月9日出臺後發佈了首次預警,國家發改委建議養殖場戶科學安排生產經營決策,將生豬產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價格進入下行通道,養殖的高利潤時代已經結束,我們建議養豬場戶首先不要恐慌,第二合理調整生產結構,在這個時期要從擴量要轉到提質增效這方面上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辛國昌表示。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也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已恢復到正常年份的97.6%,有關方面預計今年下半年生豬出欄量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隨着產能持續恢復,生豬和豬肉價格有望繼續向合理水平迴歸。
據瞭解,《預案》對生豬及豬肉價格堅持“調高”與“調低”並重,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價格過高時,將投放儲備以保障居民消費需要,推動價格向合理區間回落,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擴張;價格過低時,將啓動收儲以托住市場,爲養殖場戶吃下“定心丸”,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