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有活力 文旅添魅力
核心閱讀
渝中半島,長江、嘉陵江環抱,是重慶的老城。近年來,渝中區強化金融服務業發展,推動以區塊鏈爲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同時注重文旅融合,走出一條高質量、高品質的轉型升級之路。
週末,在重慶讀大學的郭彥接到了老家來的父母。“我規劃了重慶主城一日遊!”郭彥想讓第一次來的爸媽感受這些最具重慶底蘊的地方。
乘過江索道進入渝中區,打卡洪崖洞、重慶來福士、輕軌穿樓等地之後,一家人來到解放碑五四路一家“特殊”的咖啡館休憩。“這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去年對外開放後,也成網紅了。”坐在陳列館的室外花園,郭彥向父母介紹,解放碑古老又新潮!他指向不遠處的商業區,“眼鏡店像藝術館,運動服裝賣場能上健身課,銀行大廳還有機器人引導員呢!”
渝中半島,長江、嘉陵江環抱,是重慶的老城。渝中區近年來全力打造現代服務業引領區、歷史文化展示區、國際交往窗口區、美好城市示範區。轉型發展,讓渝中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金融聚集,讓企業安心發展
“渝中區擁有重慶自貿試驗區、中新示範項目承載地、中央商務區疊加的優勢。”中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程慧娟告訴記者。今年6月,作爲中國銀行金融租賃業務的全球性總部,中銀金租正式落戶渝中半島,這也是重慶市首家註冊資本金超百億的金融法人總部機構。“完善的金融機構門類、較強的市場輻射力、豐富的金融產品……這裡已形成了良好的現代金融體系。”談到落戶渝中的原因,程慧娟如是說。
金融,是渝中區名副其實的第一支柱產業。目前全區各類金融機構419家,其中全國性法人金融總部6家、市級以上金融機構達到183家。截至2020年三季度,全區金融業增加值佔重慶市的15%。
現代商貿、文化旅遊、數字經濟……豐富的產業門類和濃厚的產業氛圍,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聚集渝中,給這裡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金融機構與本土企業共同搭建起產業服務鏈條,這背後是渝中對金融產業的佈局和謀劃――提升金融集聚能級,建設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載區。爲了讓金融企業安心發展,渝中區政府提供“一企一策”服務,幫助企業打通發展堵點。
“政府把金融機構的服務產品彙編成冊,主動上門發給企業,幫我們做宣傳。”一家金融機構的負責人介紹,政府還與金融機構共同策劃很多新產品。
優質的金融服務,也讓更多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今年,渝中區積極開展“助企貸”“轉貸應急週轉資金”業務,累計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貸款融資3.8億元,逾600家企業受益。疫情防控期間,駐區金融機構累計爲4000餘家受困企業辦理貸款延期43.7億元,向3000餘家企業發放低息貸款約90億元,盡顯金融行業的助力。
新興產業,讓發展動能更強
“別瞧這小小一包,從採摘到銷售的所有環節,消費者全流程可溯源!”渝中區某科技企業負責人拿起一份蓴菜介紹說,這背後就是區塊鏈技術的支撐。
2017年,重慶市經濟信息委與渝中區政府聯合啓動重慶首個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建設。3年過去,區塊鏈數字經濟產業園初具規模:園區已建成載體面積20萬餘平方米,擁有50餘家區塊鏈相關的科技創新企業,年產值超過120億元。
“相關產業配套方便,所以我們來了。”在區塊鏈數字經濟產業園內,IBM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隔壁是做基礎研發的,對門是做電商的,區塊鏈的上下游企業在這裡都能找到。”
產業園雖然年輕,但發展的速度並不慢。據《2019年中國區塊鏈產業園發展報告》,2019年重慶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綜合競爭力排名位居全國前列,進入第一梯隊。
如何把企業引得來又能留得住?
缺市場,政府帶着企業拓展業務;愁人才,渝中區政府與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高校共建區塊鏈人才培訓中心;想向優秀企業學習經驗,政府出面促成雙方合作……“多虧了政府的幫助,我們纔有機會打造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看着公司繁忙的場景,某區塊鏈科技公司負責人說。
“隨着全國首個省級區塊鏈應用創新產業聯盟的落地,以及工業互聯網服務創新基地等一系列產學研配套體系建立,園區‘技術支撐―生態應用―創新延展’三位一體服務架構初步顯現,推動區塊鏈發展生態和產業深度融合必然更加有力。”重慶市區塊鏈數字經濟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人信心滿滿。
文旅融合,讓城市更有內涵
新建的重慶來福士往南約800米,坐落着始建於清朝的湖廣會館;再往西南方向走不到兩公里,就到達南宋重慶府衙署所在地、有800多年曆史的白象街傳統風貌區……厚重的城市歷史,強勁的時代脈搏,就這樣在渝中區水乳交融。據統計,渝中區有不可移動文物14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佔重慶市約30%,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處,佔全市約13%。近年來,渝中的文旅融合又增添了諸多新鮮時尚的元素。
走進渝中區,可以在旅遊體驗中細讀舊時光留給重慶的印記。渝中區先後完成東華觀藏經樓等50處文物修繕工程,推動中國銀行舊址保護工程等文物保護修繕工程10餘個。“過程中我們儘可能保持街名地名不更改、院落建築不拆遷、街巷肌理不斷裂,同時還要在保護中活化利用,讓城市記憶活起來,讓鄉愁可見可感。”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說。
推動文旅融合,渝中巧妙實施“新舊結合”。活用枇杷山印製一廠、鵝嶺二廠、戴家巷社區等老廠區和老街區,打造文創園區、文化街區;開放幾棟高樓部分空間,形成“山城陽臺”,爲遊客提供更多體驗和觀賞兩江四岸的平臺。
親近歷史文化,品讀城市故事,需要慢行系統來增加深度體驗。目前,渝中區已完成步行系統專項規劃,正在逐步打造總長爲114.5公里的“一帶、六橫、十六縱”步行系統。
2019年,渝中區接待遊客6744.2萬人次,比2017年增加1258.2萬人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來已有15部電影來到渝中取景。
圍繞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渝中的轉型升級之路堅定不移。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9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