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去高薪逆行回村,24歲女村支書因牆繪走紅,曾3天一小哭

(原標題:辭去高薪逆行回村,24歲女村支書因牆繪走紅,曾3天一小哭)

“24歲女生當村支書在家鄉做牆繪”,媒體的採訪將張桂芳連同她所工作三家村一起送上了7月2日的微博熱搜。張桂芳興奮地截了圖,發了一條朋友圈,配文:“人生高光時刻。”張桂芳現任鶴壁山城區石林鎮三家村村支部書記。上任後,她根據三家村北部房屋呈階梯形坐落的特點,在主幹道兩側的圍牆上畫彩繪,將這個原本普通的小村莊一舉變成了“網紅彩虹村”,吸引了媒體和網友的關注,其中有讚美,也有質疑。

上了熱搜,張桂芳很高興,但還是迅速調整心態,開始了忙碌的工作:參加黨建培訓課程,結束後趕回村和畫師溝通下一步彩繪方案,接受媒體採訪… …正觀新聞記者撥通張桂芳的電話時,已經是晚上八點鐘,而她剛剛結束一天的工作。

突如其來的熱度並沒有衝昏張桂芳的頭腦,反倒讓她多了幾分擔心:“我很害怕自己沒有抓住這次機會,給村子創造最大的收益。”

回鄉之路:從果斷拒絕到捨不得離開

張桂芳是三家村本村人,大學畢業後,她先是和朋友創業做輔導班,後又合夥經營民宿。去年12月,張桂芳在下班的路上接到接到村幹部回村競選的邀約。“那段時間正是民宿盈利最多的時候,我一個月能賺一萬多塊錢。”穩定的收入,安逸的生活,大城市的繁華,讓她理所當然地拒絕了邀約:“根本和我的人生規劃不符合嘛。”

原以爲此事就此罷了,但第二天,村幹部又打來了電話,從爲村民服務,說到爲父母盡孝,張桂芳終於動了心:“那就回去試試看吧。”

回村後,張桂芳順利當選,但農村工作卻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張桂芳告訴正觀新聞記者,她上任時正值年底,村裡原先建設中拖欠了一些工程款債主紛紛在這時上門要債,她只能一一應對。還有危房拆除,年底慰問…. …每一件事都那麼難,在媒體的採訪中,她表示自己“三天一小哭,五天一大哭,回到家正在吃飯,突然就眼淚往下流。”

但困難中也有溫暖。電話裡,張桂芳對正觀新聞的記者回憶起村裡工作的地點點滴滴,語氣裡滿是感動。有一次,村裡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因爲自己的訴求沒有被滿足,跑到村委會門口大聲理論。張桂芳努力調節,還是沒有平息老人的怒氣。事後,她以爲老人會很久不理自己,但第二天她正在開會的時候,到了老人的電話,說自己家在炸油條,請她來吃。

張桂芳覺得感動:“即使是朋友之間吵架,也要好幾天才能和好。可奶奶竟然打電話來主動示好。”

工作中,同事、父母也給予她很多支持和鼓勵。“我有一個女同事,特別不善言辭,但經常會在半夜發很長的微信鼓勵我,開導我。”記者詢問起張桂芳現在的收入,她笑了,說:“只有在天津時的三分之一。”隨即又補充道:“但是父母給了我很大支持,在生活上補貼我,讓我能夠安心工作。”

雖然困難重重,但這些大大小小的溫暖,讓張桂芳決定留下來,好好幹。除了完成本職的工作,她還想爲村民謀取更大的福利。年底政府慰問品有限,她就跑到幫扶企業去要。爲了幾桶油,幾袋米,她跑了一趟又一趟,在企業門口一等就是一上午:“真的是三顧茅廬… …不對,是三登寶殿。最後那個負責人也被我說服了,親自開車把慰問品送到了村裡。”

面對質疑:父母只是普通的農民

走紅帶來的不只是讚譽,也有質疑。在媒體採訪的視頻下,不乏這樣的疑問:“24歲當上村支書?是怎樣選上的?有沒有違規操作?”

面對這些疑問,張桂芳有些哭笑不得。她告訴正觀新聞記者,自己父母只是普通的本村農民,“這次競選要求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下,高中以上學歷,他們也是把所有符合條件的人都找了一遍,我是他們最後的稻草了。”

對於鄉村彩繪,網絡上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有些人認爲彩繪的想法並不新鮮,三家村的彩繪只是對其他村子的模仿。也有一些人懷疑,僅僅只靠彩繪,沒有配套的基礎旅遊設施和農業發展項目,能不能真正給村民帶來長久的收益。

對此,張桂芳也對正觀新聞的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很多人說,這個東西別的地方都有,但我們鶴壁就是沒有呀,做成之後,也起到了宣傳的效果,大家起碼知道我們村子了。”

決定做牆體彩繪,是張桂芳和大家共同商議的結果。有了想法之後,她迅速召集村民代表大會和黨員大會,獲得了大家的一致支持。“因爲我之前做民宿,知道好看的東西對人的吸引力。民宿和普通酒店比起來,多的就是氛圍和美感,但大家願意爲了美多花錢。做彩繪也是一樣。”

想法落地,需要錢,需要人。張桂芳先聯繫了之前爲村裡做黨建宣傳圖的畫師,向對方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並表示“即使項目最後失敗,我也會想盡一切辦法跟你結算,哪怕我從家裡借錢,用自己的工資抵債。”她的誠意打動了畫師,答應了她的請求。

彩繪過程中,有的村民不願意自己家的房子被改造,張桂芳就去做工作,搞清楚村民的矛盾點,對症下藥。“那個大爺說花花綠綠的不好看,我就告訴他,花花綠綠纔好看,將來你孫子找媳婦,人家一看就你家最好看。大爺一聽就笑了,當時表示同意。”張桂芳還告訴對方,自己喜歡什麼顏色、圖案可以和畫師溝通,儘量滿足大家的喜好。

繼續前進:農村發展不能只是澆菜種地

電話裡,提起村子未來的發展,張桂芳信心滿滿。她告訴正觀新聞記者,如今農業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村發展如果只停留在土地上,農民永遠只能種地。她希望拓展農村發揮的渠道,爲村民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

從大城市回來的她,深知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力量。村子主幹道的彩繪完成後,她主動聯繫了當地的媒體。果然,電視臺和當地報紙報道過後,村子裡多了聞名而來的遊客,村民們也很高興,自己上了電視。

張桂芳深知,緊靠彩繪走紅,只是一個開始,村子未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她希望下一步能夠吸引來政府和企業投資,發展全方位的旅遊基地。“我們村有河道,可以修繕之後做成垂釣樂園。閒置的土地也可以發展露營基地,紡布紡紗體驗館,變成孩子們的研學基地… …”提起村子未來的規劃,張桂芳語氣中滿是希望。她認爲新時代的農民,不只可以種地養殖,還能發展多種職業,也可以做孩子們的老師。

果然,村子的新聞登上熱搜之後,就有企業找上門來,表示可以提供慰問品,請她去給員工宣講。“只要能爲村民換來實際的利益,我就願意無償去做。”

除了找上門的合作,張桂芳也不放過任何一個發展機會。外出學習時,她去觀摩了一個以黃豆爲原材料生產食品的工廠。觀摩中,她馬上詢問負責人,工廠一年的黃豆需求量是多少,是否考慮採購外地黃豆等問題,如果可以促成合作,就發動大家種植。

目前,村子正在進行彩繪二期工程——將主幹道以外的街道牆面按照不同主題作畫。“不能只有一條街。遊客想往裡面參觀,發現沒有畫了,就會失望。另外,住在裡面的人也可以做點小生意,增加一點收入。”

對於走紅,張桂芳高興的同時,也有了緊迫感。“就希望投資商趕快來,我想趁着熱度多爲村民做一點事,哪怕只是修修路,修修河。”

對於自己的未來,她反而看得很淡:“我沒有什麼長遠的規劃,只是希望我在任的每一天,都讓村子往前走一小步。我只知道如果我走了,所有的一切可能會半途而廢。我不希望這樣,所以不管多困難,都要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