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部落”到“王國”,國家公園爲大熊貓保護翻開新頁
(原標題:從“部落”到“王國”,國家公園爲大熊貓保護翻開新頁)
新華社成都4月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劉偉 馮昌勇;周相吉)中國已正式宣佈建立橫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將分散在秦嶺、岷山、邛崍山等六大山系的33個大熊貓“部落”變成統一“王國”。動物保護專家說,這將促進野生大熊貓交往、豐富基因庫,爲這一珍稀物種的保護翻開新一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已下發到三個省。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試點方案提到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達到27134平方公里,相當於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3倍大。
“中國已經做了大熊貓人工繁育和野化放歸兩大階段性工作,國家公園是未來的重點。”侯蓉說。
野性的呼喚
由於歷史上特大自然災害、氣候變化以及人爲活動加劇,中國獨有的珍稀物種大熊貓面臨生存條件惡化的威脅,其棲息地破碎化嚴重。同時,大熊貓分佈區在行政區劃上分屬三省,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等體制機制性問題,妨礙了保護這一物種所需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侯蓉說,將建立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包括核心保護區、生態修復區、科普遊憩區、傳統利用區4個功能分區,其中核心保護區覆蓋現有的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涉及大熊貓及區內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中國人工繁育大熊貓已經是世界上基因最爲豐富的圈養動物之一。
爲了豐富大熊貓的基因庫,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於2003年開始野化放歸的工作,目前已成功放歸七隻大熊貓,其中兩隻死亡。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和民並不希望大熊貓一直生活在保護區裡。“人工繁育和野化工作的目標還是讓大熊貓能夠迴歸山林,並且和野生大熊貓充分交流,復壯種羣。”張和民說。
2015年初公佈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野生大熊貓的數量爲1864只,較10年前增長了近17%。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大熊貓的保護可以樂觀。侯蓉說,野生大熊貓面臨嚴峻的生存環境:棲息地大片破碎化、連通性差,它們已不能在大片連塊棲息地自由漫步。
目前大熊貓種羣已退縮到六大山系,被分割爲33個局域種羣,其中22個熊貓個體數量小於30只的種羣有滅絕風險。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大熊貓氣候變化脆弱性評估報告》中指出,公路、鐵路加速了林地的破碎,造成大熊貓種羣的進一步隔離,不利於交配,也減少了大熊貓獲得竹子的可能性。這讓大熊貓更容易生病,遭遇近親繁殖的問題,也不利於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熊貓的新希望
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的建立,將增強大熊貓棲息地的聯通性、協調性、完整性,推動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實現種羣穩定繁衍。
“我很高興看到中國在大熊貓繁育、野化方面已經取得的突破,現在,是時候測試一下在國家公園體制下,這些努力能發揮什麼樣的協同效應了。”美國史密森學會生物保護研究所的資深科學家大衛·維爾特說。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中國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採取的重大改革舉措之一,目前有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在進行,包括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神農架、武夷山、錢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長城以及香格里拉普達措。
中國的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將在今年出臺。
大熊貓國家公園爲大熊貓保護和生態系統的恢復繪製了藍圖,但要克服的現實挑戰很大。
比如,修建大熊貓可以遷移、交流的生態廊道並不容易。1988年以來,中外科學家提出了跨越六大山系的20個生態廊道建設方案,但目前爲止幾乎沒有一個實現。
“中國仍然需要做更多的案例研究、開展保護工作,使得生態廊道能夠真正得以使用。”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的生物保護專家梅利莎·鬆格說。
人的發展問題
國家公園建成後,大熊貓可望在相隔的棲息地間自由漫步,但這也意味着大量人口將要遷出核心保護區,僅四川省就涉及至少17萬人。
在四川樂山市峨邊縣勒烏鄉山峰村,彝族村民曲別馬子生活了40多年,每年都能在村子裡見到大熊貓。山峰村有三個村民小組都在黑竹溝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是連接涼山大熊貓種羣的關鍵走廊。
一個月前,曲別馬子在村子裡發現一隻大熊貓,當時它正在一棟民房旁邊的地裡。這隻雄性大熊貓跨過村子所在的溝谷,可以到對面的山嶺上,那裡有一隻母熊貓。
曲別馬子一家六口人,每年的收入主要靠上山採藥和種土豆,但他和村裡其他人一樣,對大熊貓很親,“好得很哦,發現有什麼情況我們立即會給保護區打電話講。”
對山峰村的村民來說,建立國家公園可能意味着他們要離開這裡,以便爲大熊貓提供更多活動空間和生活走廊。曲別馬子說,如果大家都願意搬走,他肯定也會搬走。
“只要能解決住房、耕地和工作的問題就好。”曲別馬子說。
中國強調,大熊貓國家公園要統籌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
侯蓉說,大熊貓國家公園計劃爲搬遷人口提供新的住所和工作。原住居民可以在傳統利用區生活,也可以在科普遊憩區和國家公園周邊參與生態旅遊工作、提供服務,自然和人類可以和諧相處。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工作人員衡毅指出,國家公園的建立旨在保護物種和自然環境,但必須關注人的發展。
“社區水電能源解決了,就不會去砍柴了;有輕鬆體面的工作,就不會去開荒種地;有穩定的收入,就不會冒險去偷獵,”衡毅說,“如果老百姓在國家公園的建設中受益,他們就會變成環境保護的主力軍而不是破壞者。”
(原標題:從“部落”到“王國”,國家公園爲大熊貓保護翻開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