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闖」到「創」 大陸經濟特區深圳迸發創新活力

本報訊

26日,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迎來35歲生日。

從一個小漁村經濟總量位居大陸大中城市第四位,深圳以「敢闖敢試」精神締造了城市發展奇蹟。如今,創新驅動使深圳再領潮頭,各種創新創業企業大量涌現,使這座特區城市持續併發活力

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海歸博士劉自鴻,是深圳市孔雀計劃」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短短三年時間,他所創辦的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已研發生產出全球最薄、可任意彎曲的柔性屏,屏幕厚度甚至可以縮小到0.01毫米,顛覆性地改變了傳統的顯示技術

「柔性顯示技術,我們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做別人沒有做過的,纔是最酷的事。」劉自鴻說。

事實上,「做別人沒有做過的」——原創型科技正在成爲深圳一種創新熱潮從柔宇科技柔性顯示器的橫空出世,到深圳光啓臨近空間飛行器的一飛沖天,再到大疆無人機的炫酷奪目……近年來,一大批創新創業型企業在深圳蓬勃發展起來。

在超材料領域居於國際科技前沿的深圳光啓理工研究院,成立5年來擁有2800多項專利,佔全球這一領域的86%。其實施的「臨近空間計劃」,利用超材料技術研製飛行器,在離地20-100公里的平流層放飛,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通信覆蓋、電視廣播氣象監測、海洋勘探等功能。

今年2月,光啓研製的高空駐留平臺雲端號」進行了首次試飛,相比傳統平臺,其監控海域面積增加了9倍,顯示出廣闊的市場前景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陸健說,深圳的產業也是在「三來一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深圳抓住自主創新的機會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1999年深圳開始舉辦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此爲平臺,華爲中興騰訊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企業迅速成長起來。

如今,深圳企業所追求的創新方式,已從傳統的吸收、消化、引進式創新,逐步向原始創新、源頭式創新轉變。

數據顯示,2014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到4.02%,位居全國前列;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16萬件,佔全國的48.5%;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5.7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4倍。

「當前,科技已成爲國家競爭的主戰場,而源頭創新的能力決定了國家的實力,亦步亦趨的模仿式創新、跟隨式創新難有大的作爲。」原深圳市科協主席周路明說。

從「殺出一條血路」、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闖」,到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突破國際技術瓶頸、瞄準未來產業的「創」,新的發展活力正在深圳迸發。

「回顧35年來深圳特區的發展歷程,由『闖』到『創』,深圳已初步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的質量型增長、內涵式發展的道路。」深圳市發改委主任吳優說。

在大力鼓勵創新的背景下,儘管外部經濟形勢複雜多變,近5年深圳仍保持了10.3%的GDP平均增速。今年上半年深圳GDP增速達8.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深圳市政協委員樂正說,這一成績的取得是有底氣的,深圳發展的動力已經從拼資源、拼規模的粗放式發展,轉變爲質量引領、創新驅動,深圳的經濟結構調整已經基本到位,未來的可持續穩定增長可期。

陸健說,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正在呈「雁陣形」發展,目前年銷售額超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企業有上千家,過50億元的50多家,過千億元的也已有3家,這些企業產業創新能力強,擁有巨大的國際市場份額。與此同時,深圳正加快佈局生物科技等新的產業領域,將培育一批龍頭領軍企業,若干年後有望形成下一批華爲、騰訊。(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