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校招的潮涌與暗流:重金押注AI、卷向海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實習生華苒君 北京報道
AI有多火熱?還沒正式走向社會的準畢業生們已經“學到了一課”。
互聯網大廠們陸續開啓了2025屆秋招,多位應屆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AI相關崗位“很香,但也很辛苦”,與AI相關的崗位,薪資總比其他類別高出一截,競爭也極其激烈。
不只AI崗刷足了存在感,每逢校招季,互聯網大廠的崗位設置就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公司在重點業務上的籌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京東光是採銷崗位就設置了4000個,足可見其擴大核心業務團隊、持續搭建高效供應鏈和採購體系,以保證“低價策略”長久執行、順利進入新電商周期的野心。
在內容與變現的拉扯中逐漸將重心轉向後者的小紅書,秋招特別設立了“商業化管培生”專項,誓要把商業化進行到底。
正嘗試出海征途的美團,設置了境外運營崗,其他崗位的base地點也出現了香港、利雅得等城市。
以短視頻“稱王”、積極謀求在大模型領域有所建樹的字節跳動,對算法和大模型工程師的需求量,呈現出碾壓其他大廠之勢。
騰訊、本站對遊戲相關業務的招聘,仍佔據主流位置。
押注大模型及商業化的百度,涉AI崗位五花八門又非常具體,包括機器學習工程師、計算機視覺工程研發工程師、AI編譯器研發工程師、機器學習架構工程師、大模型算法工程師(商業AIGC)、崑崙芯IC前端實現、崑崙芯芯片驗證工程師、高性能計算研發工程師、大模型機器學習/數據挖掘、AI訓練框架研發工程師……
從技術研發到運營管理,再到新興的人工智能領域,喧囂的校招背後,是大廠們戰略方向的脈動。
採訪及調研的過程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發現,互聯網大廠們近來紛紛在傳統業務基本盤之上積極尋求革新,一些已經被證明有效的路徑如直播、內容生態、電商閉環、AI工具等,紛紛被寄予厚望。
一位長期關注互聯網大廠的分析人士表示:“幾乎每家大廠都有焦慮,怎麼在老業務上開出新花。”典型案例包括但不限於京東、美團搭建內容生態,重視直播;小紅書對電商閉環和商業化變現的渴求;百度在大模型及自動駕駛方面投入巨大心力。
而受訪的應屆生、招聘機構校招業務人士、互聯網大廠校招相關負責人紛紛透露,校招的難度在增加,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校招生需要更加上心,早早準備,這個準備週期可能要提早幾年。
校招規模的星星之火
今年秋招開始得格外早,宋樺說,往年9-10月纔是校招週期,而2025屆秋招從8月初就已經拉開了帷幕。
截至9月上旬,幾乎所有知名互聯網大廠都已經正式發佈了校招計劃,有的大廠已經進入了offer發放環節。
觀察各大廠的校招計劃可以發現,部分大廠的校招規模有所提升。
美團CEO王興近日在內部全員信中透露,過去3年,美團每年招聘超過5000名應屆畢業生,2025屆計劃招募6000名。
京東2025屆秋招的規模也堪稱“史上最大”“行業內最大”,將提供1.2萬個應屆生校招崗,並大幅提升校招生薪酬。
字節跳動校招崗位約爲4000人,拼多多這一數字是3000+。
但科銳國際校園招聘業務總監安慶提醒說,這並不意味着行業整體的復甦繁榮,仍應審慎看待。
放眼望去,互聯網大廠的整體校招規模並未出現顯著的增長,均是基於業務需求,在一定基礎上的納新。
“互聯網大廠校招規模的具體數字目前還無從得知,實際最終錄取額和留用額也存在變化餘地。我們會非常審慎地看待‘互聯網大廠擴大了校招規模’這個說法。”安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
據安慶透露,大部分互聯網大廠對於校招,都比前些年謹慎一些。“因爲校招本身是一個長遠投資,與市場預期緊密相關,據業內人士觀察,大廠們在批覆校招預算、崗位時,會相對慎重。”她說,能感覺到大廠們的校招會動態化調整方向,不斷驗證,招人的訴求、數量、決策,會有一定的空間。
另一位從事校園招聘相關業務的資深人士進一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表示:“當謹慎和變化產生了以後,大廠們對於人才的要求其實更高的。”該人士說,行業內客觀看到,企業招聘要求的變化,屬於水漲船高的過程,也是激烈競爭的一個自然結果。
宋樺是將於2025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她感慨說,當年本科畢業時候能夠拿到的offer,反而現在觸達會有難度,無論是企業的要求,還是同期生的競爭,都在往上走。
“985院校”本科生林冉說,通過互聯網大廠的實習身份尋求轉正這條路,淘汰率也變高了,大概只有一半的實習生能夠轉正。“如果實習無法轉正,繼續校招的壓力難免會大,並且今年秋招開始得早,邊實習邊秋招其實是一個常態了,需要加倍努力。”
“要做好一顆螺絲釘”,在談到大廠時,剛結束字節跳動實習的駿捷坦然講到:“方向被切得越來越細,我只需要在我那個崗位上做好我那一件事,會感覺自己是流程非常具體的小小一環。”駿捷表示,這是大廠們共同的特色,也是校招時最真切的狀態,大多數應屆生需要拉高自己與崗位的匹配度,“越垂直越好”。
已經有過阿里、本站等多家頭部大廠實習經歷的明悅深感認同。她發現,許多大廠對於非技術類崗位的招聘標準通常是比較高的,通過層層篩選終於入職之後,會發現負責的內容相對固定。
對於這樣工作技術難度低但門檻越來越高的情況,小賓則表示理解,“在校招中,如果你有一個非常好的學歷背景,可以一定程度上說明你人又聰明、又肯幹活,對於非技術類崗位來說,其實沒有什麼事情是學不會的”。
AI崗卷學歷、卷實習
2024年校招的AI熱潮,在2025屆秋招中得到了延續和放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智聯招聘方面獲得的數據顯示,2024年7-8月,企業釋放出的與AI大模型相關的應屆生崗位數量,同比去年增加了293%。
脈脈高聘人才智庫數據顯示,純互聯網行業對大模型人才需求量最大,招聘指數達74.77,遠超過第二名電子商務&新零售行業和第三名新生活服務行業。
與此同時,2024年1-7月,大模型算法、技術類人才的招聘數量、人才緊缺度均位居前列。雲計算成爲人才最緊缺的崗位,人才供需比0.33,相當於3個崗位爭奪1個人才。值得關注的是,雲計算、搜索算法、大模型算法、DSP開發、反欺詐-風控算法5個崗位連續兩年位居人才緊缺度TOP10。
需求高企,但大廠對於AI崗位的要求並未放鬆,競爭普遍非常激烈。
互聯網大廠校招的AI賽道中,小賓自認爲是一位比較特殊的同學。
作爲“雙非本科生”,又是非技術背景出身,他憑藉AI相關實習經歷,似乎撕開了一道口子。
在今年的秋招中,小賓屬於投遞方向相當明確的。各家互聯網大廠AI方向的產品經理是他的主要目標。“做出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是因爲我對這個領域相當感興趣,另一方面就是想讓實習更加對口,不希望浪費在這個垂直領域的長時間積累”。
小賓口中的“垂直”“對口”,在招聘中通常指求職者擁有和應聘崗位方向高度一致的一段或幾段實習經歷,而這樣的要求,似乎已成爲了大廠們篩選求職者的重要標準,有的公司則會在崗位介紹中直接標註“需要有相關實習經歷”。
爲了在“簡歷關”能夠顯示出自身的匹配度,有經驗的求職者會提取崗位信息的關鍵信息來修改簡歷,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多地出現通過歸納和展示關鍵詞來提升簡歷通過機器篩選成功率的經驗帖。
小賓是幸運的,作爲早早入局AI行業並抓住了第一批風口的實習生,他在本科階段便積累了百度等互聯網大廠以及大模型獨角獸公司智譜AI的實習經歷。三段AI方向的頭部公司產品實習,也成爲了小賓求職簡歷中最出色的部分。
小賓直言“非技術背景出身的學生要進AI賽道是很有難度的”。在準備入行之前,本科建築設計專業出身的小賓做了一系列準備,已基本掌握了生成式大模型的基本原理、技術架構,以及智能體等行業熱點。同時,小賓還在自媒體平臺持續更新自己對於AI方向的一些學習思考,自主發起的交流羣也迅速吸引了幾百名網友的加入。
而真正步入校招時,有備而來的小賓卻依然受到了衝擊。儘管自己在AI領域已有一定基礎,但學歷仍是難以逾越的關卡,名校計算機相關技術專業畢業生,將校招平均線拉昇了一截。
在AI行業的一年時間裡,小賓明顯感受到了這個賽道正在變得擁擠,入局的標準也水漲船高。自己曾經實習過的崗位,在離職後的兩天內便收到了4份來自清北以及40餘份985、211學生投來的簡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智聯招聘發佈的報告也顯示,大模型相關崗位對學歷的要求提高,四成要求碩博學歷。報告指出,2024年上半年,大模型、自動駕駛相關崗位招聘需求增加,自然語言處理崗位量翻倍,其中,自然語言處理崗位中,要求碩博學歷的佔比爲35.8%,比去年同期提高5.5個百分點;深度學習崗位中,要求碩博學歷的佔比爲45.5%。
“從求職的角度來說,這一年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小賓觀察到,在產品經理等服務支持類崗位中,和AI直接掛鉤的崗位越來越多,很多公司在招聘系統中會把AI產品經理單拎出來作爲一個區別於傳統產品經理的崗位。
AI賽道的細分和新型人才需求也體現在了新一屆招聘動態中。通過檢索最新一屆校招信息,百度、快手、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已對AI方向的崗位完成了新一輪配置。AI行業職場正經歷着大清洗,帶有AI字樣或是直接標註(AI方向)的崗位前所未有地出現在了各家大廠的熱門列表中。
僅在AI產品經理方向,字節跳動便將其細分至開發者AI 、抖音電商、大模型、LLM等多個條線,職位要求和具體職責也有細微差異。百度也爲AI創新產品、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多部門分別設置了AI/大模型產品經理崗位。
華爲的AI工程師板塊的崗位則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語義、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決策推理、推薦搜索、AI性能優化、AI軟件開發、AI算子開發等。
當產品經理、戰略研究、產品運營等傳統崗位被加上AI的前綴,“熟悉海內外大模型產品”“瞭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原理”等要求便成爲了各家大廠提出的必要條件。
一位來自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技術崗的從業者,在分析互聯網大廠AI頭部人才計劃時更是直白地表示:“如果你的名字google不到,說明你就不應該考慮AI頭部人才計劃。”
重金爭奪AI人才
資本用腳投票,大量投資涌向AI領域,AI崗位的薪資也水漲船高。
脈脈高聘人才智庫數據顯示,大模型算法崗位平均月薪最高,超過6.75萬元。但同時,從業者面臨“高薪高壓”的局面,三成從業者日均工時超12小時。
一家頭部互聯網大廠AI大模型核心業務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們對AI相關技術崗位的需求非常大,薪資也給得很高,幾家頭部公司都會把資源向算法、大模型領域傾斜。
非技術背景出身的蔣力,是將於2025年畢業的211本科生,已經拿到了香港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入學資格,並在9月順利入學。他也積極參與了互聯網大廠2025屆秋招,並憑藉與AI強相關的實習經歷,拿到了一家頭部大廠AI生態相關的offer。
據蔣力透露,即便是非技術崗,與AI相關的崗位薪資還是要高出其他類崗位一些。
從業人士介紹,AI領域的年薪普遍較高,對於應屆生來說,年薪總包甚至會高出其他類崗位50%,而針對頂尖AI人才,各個大廠都會“面議”,私下裡定下了“不惜代價、上不封頂”的原則。
不同於其他崗位,AI所需人力並非海量,對人才要求更苛刻,對頂尖人才的爭奪也需要花費更多精力。
“大模型的關鍵在於人,哪怕只有一個非常出色的技術人員,我們都要花很大力氣把他招進來。”前述頭部大廠人士感慨說。
爲了爭奪頂尖AI人才,各家大廠也紛紛推出了專門的定製計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整理,頭部大廠們單獨開闢的頂尖技術人才專項包括華爲“天才少年計劃”、字節跳動“筋斗雲人才計劃”、騰訊“青雲計劃”、阿里“星Lab”、淘天“T-Star頂尖人才計劃”、美團“北斗計劃”、京東“DMT校招計劃”、百度“AIDU計劃”、快手“快Star計劃”、小紅書“REDstar計劃”、小米“未來星計劃”。
這些互聯網大廠的專項招聘計劃,薪資待遇都是行業頂尖水平,百萬年薪毫不費力,提供的算力、資源、培養機制、長期激勵都是校招最高水準。
招攬標語也是“極盡奢華”,京東標註了“多元技術應用、坐擁頂級資源,行業大牛領銜、攻克世界級難題,九大培養舉措、助力快速起飛,TOP薪酬福利、後顧無憂只管突破”。
字節跳動“筋斗雲人才計劃”是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團隊面向校園優秀人才推出的專項,詳細闡述了“行業前沿課題、頂尖導師團隊、爲頂尖人才提供行業Top薪酬與回報”的論據。
騰訊“青雲計劃”也不例外,“頂尖師資帶訓、頂峰科研戰場、定向培養計劃頂配薪資福利”樣樣不缺。
在“北斗計劃”的介紹頁上,美團甚至直接打出了“數萬卡資源”“別家給得起的,我們都給得起!”的標語。
淘天“T-Star頂尖人才計劃”計劃提供頂尖技術課題、算力資源、研發平臺資源,和百萬年薪起步、“大牛主管”專屬培養的成長空間。該計劃是“阿里星”計劃的延續,過往招聘進來的大多是博士,獲得副總裁級別帶隊、上不封頂的年薪。
但招聘是一個雙向選擇,尤其對於頂尖人才來說,選擇的餘地更大一些。
安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頭部人才不只看重薪資,他們還會慎重考慮所在崗位是否爲核心業務,業務方向與個人成長的匹配度,公司能夠提供的算力資源、實踐場景等。
出海野心勃勃
除了AI,出海也是校招的一抹亮色。
互聯網大廠對於業務出海的認知幾乎是一致的,紛紛尋求更多增量市場。
安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家都在尋求一些新的貿易模式,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出海正是一個重點關注的路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翻閱大廠校招說明發現,華爲延續了一貫的招聘需求,單獨設立了“面向全球招聘”板塊,邀請東歐、中歐、亞太等全球的科學家、博士、競賽人才、研發工程師、優秀大學生加盟。
阿里雲校招設置的工作城市包括香港、吉隆坡、新加坡、法蘭克福、森尼韋爾、西雅圖等,崗位遍佈全球20多個城市。
據悉,目前,阿里的出海業務涵蓋速賣通和國際站,4個跨境電商業務分別爲東南亞的Lazada、西班牙電商平臺Miravia、土耳其電商Trendyol、南亞電商平臺Daraz。
拼多多在小語種翻譯、用戶體驗運營(小語種)、跨境物流商務等領域設置的管培生計劃,與Temu雷厲風行的出海強相關。
2022年9月1日,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正式在海外上線,開始大殺四方。Temu上線僅一週便衝進了美國購物應用的第14名,上線兩月後,表現出了驚人的進展,GMV超過9000萬美元。憑藉低價,Temu迅速打開美國市場,此後,Temu先後在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上線,已進入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字節的校招崗位裡,海外方向頻繁出現。包括海外作者運營、國際化音樂生態產品經理、海外維權法務、國際電商運營、國際電商產品內容設計師、國際支付後端開發工程師等。
在業務方面,背靠巨大流量池,TikTok電商如火如荼。目前,在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Tik Tok電商業務風生水起,已基本實現了電商閉環。
與Tik Tok大殺四方相比,快手國際化進程不太樂觀。搜索快手秋招崗位,涉及海外的只有海外運營-葡語、海外產品經理、海外遊戲營銷發行、內容生態運營-國際化短視頻幾個類別。
美團在香港和利雅得設立的市場營銷、大客戶合作、銷售運營管理、營銷顧問/商務拓展、產品運營、商業分析師等崗位,則與美團在相關地區開展的外賣業務相關。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報道,按2024年3月訂單數量計,美團香港外賣業務KeeTa的單量市佔份額已達44%,躍升爲香港第一大外賣平臺;2024年9月,美團外賣海外版Keeta正式上線沙特,開啓了國際化擴張。
不過,與校招的人才儲備一樣,互聯網大廠的出海,也需要一定的培育期,海外崗位的校招生與海外業務,本身也是共成長的關係。
文中宋樺、林冉、駿捷、明悅、小賓、蔣力均爲化名。
(實習生張宇欣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