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創新老舊小區更新模式
本報訊(記者 蒲長廷)閒置配電室華麗變身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角邊地再利用升級廚餘垃圾處理站、公共共享空間翻新重裝亮相……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大興區獲悉,大興區立足“新國門・新大興”區域定位,依託“區級統籌、部門協同、企業參與、社區協調、居民議事”的“五方聯動”,以清源街道棗園小區、興豐街道三合南里社區爲試點,引入社會資本打破小區之間物理界限,通過跨社區資源共享,開創“片區統籌、街區更新”的老舊小區有機更新“大興模式”。
“以前,買菜到距離最近的菜市場需要步行20分鐘,小區內沒有健身設施,聊天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居住在這裡的張大爺說,小區改造之前,召開了22次“拉家常”議事會,大家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多建議都被採納併成爲了現實。
如今,在公共活動空間裡,鞦韆滑梯、露天電影、跳蚤市場、環形跑道、生態廊架、共享洗菜池等居民休閒娛樂場所一應俱全,這裡成爲了老人和孩子們最喜愛的場所;爲了解決居民的生活所需,充分盤活利用閒置空間,提供社區便利店、主食廚房、文具書吧等便民生活配套;同時,社區利用閒置邊角地還建立了廚餘垃圾處理站,讓廚餘垃圾不出社區就能變成有機肥料,同時在場地內打造垃圾分類教育示範基地,與棗園小學在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環節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良性互動,營造人人蔘與的良好氛圍。
老百姓的事還得老百姓做主,根據老舊小區有機更新需求和重點,棗園小區依託“拉家常”議事會機制,動員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組建了“居民智囊團”。改造前,全方位徵集居民對社區更新及物業服務相關意見,“實際上就是問計於民,結合小區實際,按照小區居民的意願經過充分論證後編制規劃設計方案,初步方案需公示徵詢居民意見,半數以上的居民同意後,方可最終定稿實施。”棗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茂會介紹。棗園小區23號樓居民張爺爺家住1樓,老兩口身體狀況均不是很好,喜歡安靜,因此在與居民溝通並考慮老人身體狀況後,將現有慢跑道改線,繞過了張爺爺家的窗口。
今年,大興區將老舊小區有機更新作爲補齊民生短板的重要工作,按照“五方聯動、六型社區、點面遞進、主體多元、六步實現”的工作思路,通過區級統籌、部門協同、企業參與、社區協調、居民議事,打破小區之間物理界限,統籌全域資源,拓展社區公共服務輻射範圍,實現資源互補、統籌平衡組團聯動。截至目前,棗園社區和三合南里社區作爲大興區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的試點,撬動社會資本投資5588萬元,啓動25個改造項目,已完成21個,剩餘4個將於12月全面完工。
攝像/本報記者 胡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