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層法治新樣板 豐臺區方莊街道創新“律所+社區”模式
“太感謝你們了,困擾我許久的房產過戶問題終於解決了!”近日,豐臺區方莊街道芳古園一區第一社區的王大姐將兩面錦旗分別送到社區居委會和方莊轄區一家長期紮根社區從事公益服務的律師事務所。此前,王大姐一直被房產繼承相關的複雜手續和法律問題所困擾,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走進了社區的法律服務工作站,遇到了律所的主任律師。律師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爲王大姐詳細講解了相關法律依據,並提出了一個簡單易操作的解決方案。很快,困擾王大姐許久的難題迎刃而解。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爲了讓法律服務更貼近居民,方莊街道創新“律所+社區”法律服務模式,聯合轄區多家律所,精心動態調整法律顧問值班表,爲居民提供貼心的“一對一”專業諮詢。對於樓道堆物、噪音擾民等17類共性法律問題,街道司法所聯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管理實習組,制定了《清理樓道堆物堆料明白紙》等規範化指導文件,讓居民遇到問題有章可循。
在矛盾化解方面,社區法律顧問深入參與社區調解,巧用“情理法融合”策略化解鄰里糾紛。一位社區法律顧問向北青報記者介紹,在芳羣園三區,曾有一起房屋漏水糾紛,雙方僵持不下。律師通過回顧鄰里情誼,再結合法律責任分析,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成功化解矛盾。街道還與北京市二中法、市檢二分院建立“法治共建”機制,在2024年發佈的5個典型案例,成爲基層矛盾預防的“法治寶典”。
此外,爲了讓法治建設長效化,方莊街道計劃爲17個社區巡迴舉辦法治講座,強化社區幹部法律培訓。通過“法官進社區”“法治共建”等機制,持續深化與法檢、律所合作的服務機制。與此同時,律師經常走進社區,以生動的案例爲居民講解房產繼承、消費者權益等法律知識,還通過反詐小劇場等創新形式,提升居民的防範意識。街道更是打造了“紫芳園普法公園”“芳·種”普法驛站等特色陣地,線上線下齊發力,讓法律知識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知依
編輯/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