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四聯”矛盾風險化解路徑 北京市延慶區打造基層治理爲民服務新模式

記者|任文岱

責編|張晶

通訊員|惠裕嵐

正文共2795個字,預計閱讀需8分鐘▼

近年來,面對基層矛盾糾紛主體多元、訴求交織、化解難度大的新形勢,北京市延慶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羣衆急難愁盼,以“四聯”機制爲核心,通過資源整合、機制創新、服務提質,探索出“聯合排查、聯動處置、聯調資源、聯治難題”的矛盾糾紛化解新路徑,打造基層治理爲民服務新模式,使羣衆安全感不斷提升,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聯合排查織密風險防範網絡,下好矛盾化解“先手棋”

新時代“楓橋經驗”要求對社會矛盾糾紛做到預防在前。近年來,延慶區委政法委立足這一要求,通過“點、線、面”三個層面對矛盾糾紛開展全面深入排查。

“點”上聚焦,重點排查110警情、12345熱線、來訪、上級轉辦交辦事項,2024年以來圍繞徵地拆遷、欠薪欠資、婚姻家庭、鄰里關係、涉法涉訴等12個領域梳理3969個矛盾風險點;“線”上查清,突出網格、村(社區)、鄉鎮(街道)一條線,每10日開展一次矛盾糾紛排查,及時發現矛盾風險隱患;“面”上摸實,發動社區民警、1619名網格員、8865名協管員進村入戶,摸底子、講政策、問需求,全面掌握社情民意。

爲進一步發揮新時代人民調解工作在化解基層問題中的源頭治理、系統治理、依法治理作用,積極探索推動人民調解工作的創新發展,着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延慶區委政法委組織政法單位紮實開展“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工作,動員全區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結合屬地實際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及時發現、主動化解民間糾紛,發揮人民調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作用。

據瞭解,延慶區司法局秉持“應建盡建”原則,積極指導各鄉鎮(街道)依法依規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確保調解組織全覆蓋,爲基層矛盾糾紛防範化解築牢堅實基礎,有力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穩步前行。截至目前,延慶區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454個,村調委會374個,居調委會58個,鄉鎮調委會15個,街道調委會3個,社會團體和其他調解組織4個,實現基層調解組織全區全覆蓋。

此外,延慶區還針對矛盾糾紛多發領域開展風險防範重點工作,例如,聚焦勞動爭議多發問題,搭建“1+N”平臺(即1個區級調解中心、18個鄉鎮街道爭議調解中心和人社、工會等多部門),關口前移,提前制定應對策略,提升風險防範能力。

聯動處置構建快速響應體系,打造矛盾化解“高速路”

延慶區委政法委立足政法職能,推動在區級層面成立矛盾糾紛法律會診中心,匯聚法律專家、司法工作人員等專業力量,實行“會診”“巡診”雙軌並行機制,爲矛盾糾紛的解決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和建議。

在鄉鎮層面,延慶區設立了“兩所聯動”調解工作站,由司法所和派出所緊密合作。當遇到矛盾糾紛時,民警和調解員迅速到達現場,充分發揮派出所的執法優勢和司法所的調解專長,通過兩所協同開展工作,提高矛盾糾紛的處置效率,推動一批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針對欠資欠薪等突出矛盾,延慶區住建、信訪、司法、人社等多部門聯動,建立欠薪應急保障機制。各部門各司其職,採用現場情緒安撫、調查拖欠理由、約談項目相關單位負責人、後續跟蹤處理等方式,儘可能地依法妥善化解欠資欠薪糾紛。

此外,延慶區錨定數據監測,依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全方位融入社會治理信息化格局。以“和風調解”微信小程序爲平臺,系統自動派單至責任部門,全程跟蹤督辦,2024年以來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5458次,調解糾紛244件。

爲解決園林、公路、市政及各鄉鎮發包項目管理手段單一、實名制監管缺位等問題,延慶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還自主研發並上線全市首例區級開放式工程建設項目實名制綜合管理系統“嬀川勞工通”,共錄入園林、公路、市政項目114個,註冊農民工1819人,實時監測在建項目和工資發放信息,助力防範化解工程建設領域欠資欠薪糾紛。

聯調資源凝聚多元解紛合力,搭建矛盾化解“同心橋”

矛盾糾紛的化解需要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多元解紛的強大合力。延慶區打破部門壁壘,構建“專業+羣衆”“法治+德治”相結合的聯調資源體系。

一方面,延慶區組建法學諮詢專家隊伍,94名各政法單位業務骨幹、法律實務工作者及律師融入374個村(社區)調委會,並建立醫療糾紛、勞動爭議、家事調解等專業化調解室,爲矛盾糾紛化解提供精準的調解服務。比如,在婚姻家事領域,構建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婦聯維權網絡,成立446個基層婦女議事會,2024年以來聚焦夫妻矛盾、鄰里糾紛等羣衆煩心事、揪心事,開展現場議、集中議、隨時議等議事活動1952場次,矛盾調解169次,有效解決婚姻家庭矛盾等熱點難點問題。

另一方面,延慶區充分培育“草根調解隊”,人民調解組織遍佈城鄉社區,他們紮根基層、熟悉社情民意。近年來,海坨山老幹部志願隊、“村民說事”、“社區協商議事園”等人民調解組織充分發揮作用,在調解工作中融入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將中華傳統禮讓和諧文化注入基層調解,就地化解鄰里糾紛,實現德法互濟相容,營造和諧鄰里關係。

此外,延慶區還注重推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無縫銜接,建立“三調對接”機制。人民法院、公安、司法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搭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定期通報轄區重大矛盾糾紛情況,研究解決日常管理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人民調解員參與治安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工作,近3年通過“三調對接”機制共化解糾紛417件,以矛盾糾紛化解助力基層社會穩定。

聯治難題破解積案癥結,打好矛盾化解“攻堅戰”

聚焦歷史遺留問題、重複信訪積案等“硬骨頭”,延慶區建立“領導包案、多方會診、靶向治療”聯治機制。實行“一案一檔案”管理,對積案逐一分析成因,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組建由分管領導、法律專家、調解骨幹構成的“攻堅專班”,通過公開聽證、困難幫扶、心理疏導等方式綜合施策。

2024年12月,針對某房地產項目討薪問題,延慶區組織成立化解專班,建立定期會商機制,統籌協調人社、住建等部門提前聯合約談開發商,並提取監管資金轉入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應急週轉金賬戶,順利化解春節前該項目7家分包單位農民工討薪信訪問題,共爲324人代發工資688萬元,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據瞭解,針對10人以上集體爭議及大型農民工欠薪案,延慶區實行領導督辦掛牌制,主管領導全程監督案件辦理。同時爲農民工開闢“綠色通道”,做好立案引導工作,將來訪羣衆引導到法律援助工作站進行法律諮詢,由法律工作者免費代寫仲裁申請書,在立案過程中及時完整告知申請人仲裁流程及相關法律風險,促進快立、快審、快結。

下一步,延慶區將持續深化“四聯”機制實踐,通過全鏈條排查、全流程響應、全社會參與、全要素治理,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從“單兵作戰”向“協同作戰”,從“末端處置”向“源頭防控”,從“就事論事”向“系統治理”的轉變,推動矛盾糾紛化解更接“地氣”,更具“溫度”,更有“效能”,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煥發更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