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集團軍某旅一營:猛士突擊當先鋒
長途機動。
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陸軍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
――習近平
中原某演兵場,合成營戰術綜合演練進入縱深奪要關鍵時刻,一支“猛士”突擊車隊捲起滾滾煙塵,猶如銳利的尖刀,直插“敵”心臟。
百團大戰,一營前身部隊擔當先鋒,連戰連捷,被晉察冀軍區授予“勢如破竹”戰旗。國慶70週年閱兵戰旗方隊中,這面榮譽戰旗,矗立在一輛“猛士”車上,接受習主席和全國人民檢閱。
改革潮頭,一營擔負我軍新型步兵建設試點任務,在全無經驗借鑑的條件下,整建制機動萬餘公里,完成18種火力毀傷效能、邊界性能和實戰對抗檢驗,採集數據近4000組,將新裝備跑出極限、打出極限、試出極限。
在強軍“年輪”上,一營留下了閃光的印記。該旅政委黃亮說,敢打硬仗,勇猛向前,傳承“勢如破竹”的英雄血脈,源自那個振奮人心的時刻――
2016年八一前夕,習主席視察陸軍機關,向陸軍全體官兵發佈號令: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陸軍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
從那一刻起,一營官兵信念更加堅定,目標更加清晰,瞄準“機動作戰、立體攻防”,跑出了轉型“加速度”。
轉型,勇於打破自己身上的“繭殼”――
該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李林棟,原是一營教導員。他仍然記得,新裝備列裝後的首次實兵對抗。
第一輪,一營猛打猛衝,卻在前沿突擊時被“敵”炮火覆蓋;第二輪,他們滲透到藍軍防禦要點,距勝利僅一步之遙,卻被對手“狙殺”;第三輪,一營官兵強守陣地8小時,總評僅爲“及格”。
那一晚,李林棟寫下戰地日記,題目是《不及格的“60分”》。
“作爲新型高機動步兵,我們沒發揮出新裝備戰技術優勢,打法還是老一套……”李林棟坦言,“面對轉型考驗,我們要打破自己身上的‘繭殼’,有鳳凰涅��、浴火重生的勇氣和擔當。”
“困難再大,幹部帶頭。這是從戰爭年代開始,一營就堅持的光榮傳統。”李林棟回憶說,從“不及格”開始,營黨委帶領全營官兵一步一個腳印向上攀登。
迎難而上,勇於突破自我;破立並舉,磨礪新質戰力。一營先後探索創新一批戰法,被上級收入“戰法庫”。
轉型,要有“滴水穿石”之功――
2020年8月,第三代“猛士”突擊車正式列裝,一營火力編配更多元,信息集成更密集。
撫摸着新裝備,一營官兵卻如同見到老朋友。“新裝備改進升級的許多建議和依據,都有我們的智慧和汗水。”上士李小雨說。
爲測算一組突擊車越野數據,官兵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連續機動27小時;
爲論證一扇剪刀門的實用性,官兵全副武裝上下車千餘次,褲子磨爛、作戰靴磕成“翻毛皮”;
火力毀傷效能檢驗中,射手肩扛幾十斤重的火箭筒,連續射彈20多發,巨大爆裂聲導致的耳鳴,許久都未消退……
“形成新質戰鬥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滴水穿石’之功,這個‘水’其實就是我們付出的汗水。”李小雨感慨道。
這些年,一營官兵不停訓練、不停試驗,先後攻克裝備加改裝3類26項難題,探索總結出多能、極限、對抗、惡劣環境“特訓四法”,自主編寫10多本訓練教材,探索形成多項理論研究成果,成爲陸軍新型步兵戰鬥力建設的樣本。
轉型,“走向更壯闊的世界”――
去年,在全旅組織的營連幹部實戰化考評中,前10名裡,一營佔7人。
“只有把握戰爭之變,努力孵化戰爭利器,才能走向更壯闊的世界。”該旅旅長佘建旺如是說。
向戰而行,爲戰轉型。從試驗場到演訓場,一營官兵堅持向“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目標前行,極大地拓展了戰爭視野。
這是一張“聯合地圖”。
“很酷!”營長秦明亮感慨。曾經一張地圖便可囊括全營“作戰區域”,現在要拼用6到8張,作戰半徑大大增加;地圖上標註兵種、要素的隊標形狀、顏色種類變得“五彩繽紛”;營級“中軍帳”增設偵察、防空、衛勤等席位,甚至容納了空軍等友鄰軍種人員。
這是一次“多維打擊”。
“很燃!”排長顏志龍回想起那次體系作戰演習:前方有無人機偵察,上方有陸航戰機護航,地面有工兵開路,他帶領“猛士”突擊車組乘坐空軍運輸機直抵“敵”前沿,聯合特戰分隊快速撕破“敵”陣,完成“斬首”行動。
牢記領袖囑託,在強軍新徵程上逐夢,一營官兵“勢如破竹”奮力疾行。
“我們衝鋒在轉型的高地,我們擊敗所有的不可能……”演訓結束,演兵場上冷雨延綿,一營官兵踏歌返營。那歌聲,就像這羣“猛士”,銳氣充盈,穿透雨幕。(歐世金 韓 成 楊 悅 張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