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升遷無望 年輕人該如何面對機器人時代?
根據國外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未來5到10年,白領機器人(人工智慧)將取代白領中階工作者;2033年全球有六種行業因爲人工智慧的來臨,消失比例超過80%。全世界都在面臨一個窘況,就是:當我們告訴年輕人在工作上要更積極進取的同時,前方卻只有低階低薪的工作等着他們。
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GEAT)於10月29日舉辦「全球人才趨勢分析暨陳超明教授《語言管理》新書發表」記者會。GEAT理事長陳超明, 9月底前往美國出席全球最大人資組織,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HRM)所主辦的「2014思想領袖會議」,帶回臺灣有關未來5至10年全球工作與人才演變趨勢的最新訊息,包括臺灣在內的全球職場環境因工作人力的演變逐漸走向低薪、升遷無望的局面。而企業如何因應未來勞動人力演變的新結構?個人又該如何增強個人的職能,以避開被淘汰的命運?陳超明以發表新書《語言管理-面對世界人才大戰的臺灣策略》,提出要成爲全球化人才(Global Talents),培養解決問題、整合跨語言跨文化等能力,纔是生存之道。
▲面對白領機器人時代,成爲全球化人才,培養解決問題、整合跨語言跨文化等能力,纔是生存之道。(左起:財經專欄作家範疇、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陳超明、中華人資協會常務顧問王冠軍)
上班族應發展機器人無法取代的「跨文化能力、語言能力及情境智商」
面對這股全球性的職場人力演變趨勢,陳超明認爲,企業和個人都必須思考因應之道,上班族惟有發展機器人不能取代的跨文化能力、語言能力及情境智商(contextual intelligence),才能在未來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而其中語言能力更是跨文化能力及情境智商的基礎,因此推動「語言管理」將是對抗白領機器人危機的有效對策。
未來企業更以「任務」爲導向的選才需求,讓職場工作者必須體認工作(Work)爲核心,取代職業(Job)。陳超明說,企業不再提供「職位」,但「工作」仍需要有人解決,因此惟有能力的增強,才能應付更多的工作需求,獲得更多收入,以對抗低薪趨勢。
個人、企業到國家都需要做好「語言管理」
目前於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及創意產業博士班擔任講座教授的陳超明觀察,臺灣人英文學不好,不是教育問題,而是管理問題。這是從政府、企業,至個人都需要正視的問題。他強調,過去都認爲語言是個人的資產,必須由個人來掌握或由個體自行發展,但在企業推動全球化擴展或政府推動提升國際競爭力需求下,唯有建立一套具前瞻性與可操作性「語言管理政策」,成爲經營管理一環,才能培育出全球化人才,企業才能走得出去,國家國力才得以提升。
爲什麼要做語言管理?陳超明以企業爲例,未來公司型態解體,會產生許多跨國公司,或是羣衆外包(crowdsourcing)的模式,企業內部就需要有跨文化、跨語言溝通的人才。像是臺積電就有制訂內部英文標準化,將常用的1千多個英文單字作爲企業用語,避免因爲文化不同而在溝通時產生誤解。
爲新書作序的財經專欄作家範疇用一句話概括《語言管理》這本書:「臺灣的英語能力的落後,已經足以構成國安層級的問題了。」他認爲,外語能力資產化的概念,足以成爲臺灣政府和企業的最高指導原則,而且可以通過創新的財會政策來達成。
「管理需要溝通,而語言正是溝通不可或缺的載具。」中華人資協會常務顧問王冠軍表示,大家都同意全球化是臺灣企業必走的方向,卻鮮少聽過企業推動語言管理策略;最近日本樂天集團推動「英語化策略」,與全球併購策略,成功地轉型成爲全球化的電子商務公司。他建議臺灣的企業如要成爲全球化企業,也應將語言管理列入全球化策略地圖,明確揭示公司的語言政策,在人事制度中建立語言職能的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