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運動補充蛋白質 防範「肌少症」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呼籲長者,每週至少要進行150分鐘中度有氧活動。圖爲長輩們做有氧運動。(鄧博仁攝)

民衆隨年紀增長,體力、肌力、骨質都會逐漸流失,自然老化的過程,也會使吞嚥的生理、神經功能產生變化,導致牙齒功能不好、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內感覺變差、舌頭力量減少等,這種非由疾病造成的吞嚥障礙,英文稱作「Presbyphagia」,日文稱作「老咽」,與肌少症息息相關。專家表示,若要避免肌少症,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每週至少2天中度以上的肌肉強化活動,且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老化常見的肌肉量下降會影響吞嚥功能,例如臉部肌肉力量下降、口咽部肌肉無力、舌頭的力量不足等。肌少症可能導致吞嚥困難等障礙,相對的,吞嚥困難造成的營養不良,也可能導致肌少症,兩者息息相關、互相影響,目前肌少症無藥物可醫,最有效的因應方式是飲食和運動。

許惠玉表示,部分長者雖有運動習慣,但多選擇有氧,忽略了肌力運動,誤以爲較高強度運動會對心臟、關節不好,但事實上兩者皆要做。她呼籲長者,每週至少要進行150分鐘中度有氧活動,例如快走、游泳、慢跑、健行、排舞等,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身體攝氧能力。

除了有氧運動,每週也應進行至少2天中度以上的肌肉強化活動,如太極拳、瑜珈、重訓、阻力訓練等,促進身體特定骨骼肌中蛋白質合成,增加肌肉力量。與此同時,長者也應減少久坐時間,維持動態生活方式,將活動納入日常,外出以走路爲主、以爬樓梯取代坐電梯等。

另外,攝取足夠蛋白質及熱量也相當重要,許惠玉建議長者應在適當的熱量下,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每日攝取1.5份的乳品及5份豆魚蛋肉類。面對吞嚥功能不佳的長者,不一定得將食物製成糊狀,以免降低長者的食慾,建議利用擺盤或顏色鮮豔的食物增加食慾,以天然調味料如蔥、姜、蒜等增添風味,切成適口大小,刺激長者的吞嚥功能。用餐時,應放慢吃飯速度、坐正吃、避免長者邊吃邊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