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到底需要補充多少電解質

春暖花開,已經有人在揮汗如雨,準備用巧克力腹肌和馬甲線迎接夏天的到來。最近幾年,異常高溫天氣和馬拉松等運動熱潮帶火了補充能量和電解質的飲料,但面對各種各樣的產品和廣告,大家應該如何理性選擇?

哪些運動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

中高強度運動出汗快、易脫水

如果將人體比作一個機器,當輸出功率達到滿負荷的40%-60%或者心率達到每分鐘140-160時,算作中等強度運動,超過這個就是高強度運動。適度的中高強度運動可以有效提升心肺功能,且有助於骨骼和肌肉健康。

根據《中國人羣身體活動指南(2021)》的建議,6-17歲兒童青少年每天至少60分鐘中等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18-64歲成年人每週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或75-150分鐘高強度或等量的組合運動。相當於每週中等強度運動5次,每次1小時,比如慢跑(6-8公里/小時)、騎自行車(12-16公里/小時)、登山、爬樓梯、游泳等。

中高強度運動出汗速度快,如果持續時間長(比如1小時或以上),或者運動環境高溫高溼,容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在長跑、足球、籃球等中高強度運動中,抽筋甚至猝死都與此有關。

從事這些運動時除了補充水分,還需要適量補充電解質。此外,有很多研究表明,在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適量補充水和電解質,有助於提高運動表現並加快運動後的機體恢復速度。

補多少電解質合適?

1升汗約丟失500毫克電解質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準確答案。一方面,排汗的影響因素特別多,包括性別、體重、溫溼度、運動類型等,比如不同溫度下的排汗量可以相差3倍。國內外有不少運動排汗量方面的研究,主流觀點是:在15-3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中高強度運動1小時,平均出汗量約1升左右。

另一方面,流失電解質的量不僅和排汗量有關,還和電解質濃度有關。比如有些人天生汗更鹹,汗液中鈉含量的個體差異甚至可以達到10倍。正因如此,一些頂尖運動員需要量身定製補液方案,以獲得最佳效果。普通人運動強度不如運動員,也不需要追求“千分之一秒”的極致輸出,不用強求精準補充。

若按照較低的汗液電解質濃度來推算,1升汗液大約丟失500毫克左右的電解質,這個可以作爲普通人運動補液的粗線條參考。補的不那麼準也沒關係,人體本身是一個巨大的電解質緩衝池,維持內環境穩定是其基本功能。電解質多一點少一點不會有啥影響,都能滿足日常鍛鍊的需求。

除了水和電解質還要注意啥?

別忘了葡萄糖

除了水和電解質,運動補水的產品一般還會強調滲透壓和糖。現在市面上的主流產品是“人體等滲”的,也就是和人體內環境的滲透壓一致,這樣可以提高水和電解質的吸收效率。同時會添加少量糖分(一般不超過8%),葡萄糖有助於腸道對鈉的吸收,也可以給肌肉提供一些燃料。在運動過程中,每15-20分鐘喝幾口即可。

總之,運動補水、補電解質確有必要,但前提是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足夠。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主要問題並不是如何補、補多少,而是運動量不足夠。每天中等以上強度運動1小時,是首先需要提上日程的關鍵所在。

如果中高強度運動1小時或以上,最好在喝水的同時能補充一些電解質。選擇含電解質的飲料也不用太挑剔,依照上述的指引就好,最好帶有少量的糖。

文/鍾凱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