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安倍經濟學與失落30年的日本

安倍兩度擔任首相,分別是2006.9.26~2007.9.26與2012.12.26~2020.9.16兩段期間,然而日本從1990年代資產價格崩跌,泡沫經濟破滅以來,便陷入長期低迷的通貨緊縮情況,難以振衰起敝,至今已30年,被稱爲「失落30年的日本」。其低迷時間頗久,可見問題癥結甚深,安倍執政時已是進入消失30年間的第三個十年了,自難以簡易化解。

安倍三支箭在其第二次任首相時提出,寬鬆的貨幣政策、擴張的財政政策,經濟結構調整。這些措施方向,一般是各國振興經濟所廣爲採用之策略。以寬鬆貨幣政策而言,乃是多年來各國遭逢困境時的廣用策略,日本實施QE政策,比美國還早。2006年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的柏南克,早在2000年初即建議日本央行實施QE。日本於2001至2006年間實施QE,美國則2008年方啓動。此外,擴張的財政政策增加開銷,這兩年多在疫情泥沼中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至於經濟產業結構調整,乃是必然需要檢視的角度。立意良善的安倍三支箭,其效果尚有未臻之處,應與某些通路脈絡尚未疏通,經濟金融結構欠缺調整彈性有關。

觀察日本在國際經濟舞臺褪色的期間,陷入長期通貨緊縮之後,不少產業外移。日本原爲長期貿易順差,以產品受到國際青睞爲傲,竟在2008年10月轉爲貿易逆差,接下來各月份有時爲順差,有時爲逆差,最近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已連續11個月爲逆差。日本以寬鬆貨幣措施意圖拉使日圓貶值,以刺激出口,卻未見成果。原在2010年之前曾爲世界經濟第二大國的日本,現已列在貿易赤字國家之列。到底日本產業結構的競爭力在這期間質變了多少,值得思考。進一步分析,貿易赤字下,未能透過國際間商品與勞務交易引入外資,累積可用資金,其擴充的政府財政支出應如何支應?社會上民衆之消費力不足,具有超額儲蓄,於是政府的財政赤字便向民衆大幅舉債,造成日本鉅額債務,此乃政府沈重的負擔。

日本股市於1989.10.1達到38,915點,崩盤後多年不振,安倍推動的寬鬆貨幣政策,有助股價上升,讓黯淡的低迷氣氛多了一些綵帶,目前回升到2萬多點,某些人甚且認爲這是經濟跳躍的跡象,但其股價仍尚未回到30年前的3萬多點。相較臺灣股市,臺股在1990.2.12從12,682高點崩跌後,一路下滑,花了好些年慢慢回升,捱到2019.12.17重站上1萬2,000點。而日經股價尚未回到昔日近4萬點之榮況,比臺灣步調緩慢。日本人對於購買股票不是相當熱衷,甚至政府都還要鼓勵民衆把銀行資金轉爲股市投資活水。看來日本社會普遍的避險求穩心態,無意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上冒險衝刺。

通縮下的物價持續低迷,市場上生產供應意願不振。日本爲解決通縮問題,期許物價上漲,安倍遂以寬鬆貨幣措施來推升物價,然而效果未顯。自1990年代以來,物價上漲率普遍不高,甚至數度出現負成長。今年4月份方出現七年來首次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超過2%,其原因未必是其國內政策使然,更可能是國際上原料成本上漲所致。長期停滯的物價水準與鈍化的消費意願,需要更強勁的市場脈動暢通力道。

日本人長久的社會特質,強調團體意識與傳統觀念,產業與金融攜手合作,共存共榮。這種互動型態適用在經濟成長時,部門之間相輔相成,具有加乘效果,但在經濟衰退時反而相互拉扯,妨礙創新重建,難脫困境。其超高齡人口結構的社會,偏向於維持舊制,壓抑了經濟活力,因此當政府各式振興方案推出時,不易激起民衆調整行爲,效果自也打折。除了經濟動力不足,也在其他方面出現漏洞,此次震驚世人的安倍遇刺事件,清楚地暴露其維安體系的明顯重大缺失,慘痛地呈現出行爲慣性的缺失。一向和諧謙恭守禮而習於承平安穩的模式,有其珍貴价值,也有灰暗的沈痾。

認真的日本人不會輕鬆納涼的,政府仍陸續地在總體政策、環保政策、科技政策等方面努力祭出方案,安倍事件後喚起社會重新審視日本未來。那麼,未來的日本是否能夠跳躍重生?網路上流傳着安倍彈奏鋼琴的影片,這是紀念311的一首動人曲子「花將綻放」,歌詞訴說着殞落的暗夜無損於大自然的春花冬雪,綿綿牽繫着新生的靈魂,迎盼綻放的生機。未來的日本如何在槍擊哀傷後拓展局面,開闢宏道,將在每年櫻花時節,一次次回顧前瞻,數算步伐,串連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