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病“中國探索”新模式構建加速,推動罕見病創新藥研發可及成趨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實習生郭之睿 上海報道

在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罕見病其實並不“罕見”。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聯合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發布的《2022中國罕見病行業趨勢觀察報告》顯示,全球目前已知的罕見病超過7000種,全球罕見病患者已超過3億,其中我國大約有近2000萬患者與罕見病作鬥爭。

由於罕見病藥品較爲短缺,未來罕見病的市場空間巨大。近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畢井泉提出,鼓勵罕見疾病藥物研發,需制定符合罕見疾病規律的特殊政策。鼓勵企業研發罕見病治療藥物,是解決罕見病有藥可用的關鍵。

在外界看來,鼓勵罕見病藥物研發已經成爲一大趨勢。在龐大的市場蛋糕吸引下,佈局風險高的罕見病治療領域正成爲跨國頭部藥企聚焦的一大方向。2021年,阿斯利康就以390億美元收購了罕見病巨頭瑞頌製藥(Alexion),開啓了進軍罕見病治療領域的新進程。隨後不久,阿斯利康中國還宣佈成立了罕見病事業部。

此外,近日阿斯利康宣佈其首個罕見病創新藥依庫珠單抗正式在中國上市。該藥爲全球首個獲批的C5補體抑制劑,目前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和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aHUS)。今年8月該藥品通過原液新產地的變更申請後,阿斯利康於今年進博會上宣佈引入該藥後將盡快在蘇州、青島、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城市落地。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罕見病目錄的出臺及診療協作網的建設,爲中國罕見病防治事業奠定了基礎。然而僅靠一方實難滿足中國2000多萬罕見病患者的診斷、用藥、支付需求。需要企業加強自身研發能力和對外合作,創新具有高臨牀價值的罕見病藥物,支持建設多層次支付保障體系,搭建罕見病診療生態圈,讓創新的罕見病藥物及診療方案滿足患者未盡之需。”

罕見病診治痛點頻現

在全球已確認的超過7,000種罕見病中,80%源於基因缺陷導致的遺傳病,70%的罕見病在兒童期就已經發病。然而由於臨牀知曉率低,部分患者的平均確診時間甚至長達5至7年,錯過了最佳的治療窗口期,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國家衛生健康委第二屆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謝俊明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罕見病在臨牀存在三大難題:

一是診斷難。由於單病種罕見、臨牀症狀缺乏特異性、病情呈進行性加重,罕見病患者長期面臨早期識別和診斷率不足的難題,如何實現早診斷、早治療,尤其是早診斷較爲關鍵;

二是認知難。罕見病有它非常獨特的特徵,醫務人員、大衆、政策的制定者、疾病研究者需要在診斷方面加強對罕見病的診療認知,加強對此類患者的瞭解,以及對該疾病的認知,不能用常見病的用藥概念去認知罕見病;

三是保障難。解決罕見病患者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問題,需要特殊的補丁政策來解決。因此,如何在整個防治過程中,利益相關者如何來調整大家的利益關係,共同維護這一羣患者的貧困問題、診療問題、社會權利問題,也成爲急需解決的方向。

作爲一項系統工程,罕見病保障制度需要各方協作,特別是在目前中國罕見病事業正駛入快車道,隨着越來越多的治療藥物進入中國,如何打通患者用藥的最後一公里,提高患者保障問題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秘書長薛敬潔近日在某行業論壇上也表示,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舉措,切實減輕了罕見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進一步完善了罕見病的醫療保障體系。然而確診仍是罕見病患者及其家庭漫長求醫之路中的第一關。爲此,由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遺傳病診治專項基金髮起的“罕與光”公益項目正式啓動。未來三年,“罕與光”公益項目將攜手國內多家醫院爲國內罕見病患者家庭提供免費的遺傳病檢測,並通過開展專業醫學教育培訓,推動改善中國罕見病診療現狀。目前,已有首批7家醫院簽署了合作協議,覆蓋北京、南京、上海、濟南、杭州、長沙和福州等地。

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學系主任鄔玲仟教授表示,一項針對中國出生人口隊列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總髮生率爲5.6%,按照我國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計算,我國每年約有60萬新生兒存在出生缺陷。與這一情況相對應的,是我國遺傳病診斷專業醫生仍處於短缺狀態。“我期待通過多方協作,有效提升臨牀醫生的遺傳諮詢能力以及專業能力,將防控關口前移,以期降低罕見病的發生。”鄔玲仟教授說。

鼓勵罕見病藥物的研發

在推動改善當下診治痛點時,鼓勵罕見病藥物的研發也成爲一大趨勢。畢井泉提出,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罕見疾病患者羣體,出臺多項政策保障罕見疾病診治和孤兒藥研發,罕見疾病診療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2015年以來,我國有35個罕見疾病用藥批准上市,覆蓋17種罕見疾病,已上市罕見疾病用藥67%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用藥負擔。

但罕見病藥物研發存在患者招募難、開發風險大、市場規模小等一系列困難,基本上不具備經濟可行性。針對這一科學上有意義、市場上有需要、但實際上很難賺到錢的難題,須研究制定符合罕見疾病規律的特殊政策。鼓勵企業研發罕見病治療藥物,是解決罕見病有藥可用的關鍵。

要推動罕見病藥物的研發,也需要解決一些現有的問題。王磊對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需要在以下四方面予以改善:

一是加快審批。很多罕見病藥物進入中國的速度在大大加快,需要堅持做下去。

二是要鼓勵研發。由於罕見病患者人數少,大部分罕見病都是缺醫少藥,很多罕見病還需要終身用藥,罕見病患者是很痛苦的,所以研發方面要鼓勵。全球已知罕見病有7000多種,僅5%有明確的治療方案。這方面需要集中社會力量、科學界力量、研發力量,藥物研發公司要願意開發罕見病藥物,所以在產業政策上的鼓勵還需要做。

三是改善患者支付。與研發出一個幾百萬人、幾千萬人需要的藥物不同,由於罕見病患者人數少,藥物的生產成本和研發成本很高,所以單價會高。在醫保基金支付方面,可以單設罕見病專項等等;不能把罕見病藥物談判跟普通藥物談判放在一起,這也需要國家在政策上做出扶持。整個社會慈善,包括商保都要加入進來。

四是聚焦罕見病診斷。罕見病的診斷不容易,罕見病三個字概括了幾千種病,數字背後對於普通患者和基層醫生來講都是疑難雜症。幾千種罕見病,背後可能是幾百萬罕見病患者。所以應當考慮怎麼組建罕見病疾病登記、診斷、治療網絡,建立罕見病專病中心或醫學中心。把罕見病患者通過登記、診斷、諮詢方式轉診彙集到專項罕見病中心,從而得到最快診斷和最好治療。

五是更新優化罕見病目錄。目前只有幾百種罕見病在目錄中,但此類疾病有幾千種,所以罕見病種類要更新。

“目前,國家針對罕見病立法在徵求各方意見,罕見病目錄也在不停更新中,其實也只有不斷的探索,相關治療藥物才能夠有的放矢的進入相應市場,才能夠方便國家對罕見病病種提出對應的產業政策、醫保政策。不得不說,也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夠更方面推動罕見病在治療方面、分級診療方面或者協作方面取得進一步的成就。阿斯利康是很大的醫藥企業,但是罕見病市場我們剛剛開始佈局,針對這一領域的摸索纔剛剛開始。”王磊說。

建設罕見病生態體系

隨着國家對罕見病羣體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罕見病研究、診療和藥品研發供應、醫療保障體系等多項事業進展巨大。2021年,阿斯利康收購瑞頌製藥(Alexion)進入罕見病領域,本屆進博會,阿斯利康首次展示了由瑞頌製藥研發的全球首個獲批的C5補體抑制劑依庫珠單抗舒立瑞。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毛建華教授表示,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aHUS)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血栓性微血管病(CM-TMA)。血漿治療是aHUS管理的最初方法,但療效不佳,有些甚至需要透析和腎臟移植。近年來隨着對aHUS發病機制的深入瞭解,C5補體抑制劑也成爲了治療武器之一。全球數據顯示依庫珠單抗的長期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它在中國的上市有望幫助aHUS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巨大改善。

藥企除了加速創新研發,也在聚焦探索前沿的罕見病診療新模式。例如,阿斯利康近日宣佈和青島市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宣佈在青島設立阿斯利康中國區域總部,通過政企聯動,充分結合青島本土優勢環境及阿斯利康跨國企業資源,推動罕見病領域診療一體化和全病程管理,打造罕見病診療創新生態圈。同時,阿斯利康與青島衛健委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疾病早篩、罕見病診療、慢病防治及疫情防控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推動青島市健康事業和產業的快速發展。

爲什麼選擇青島?王磊解釋,山東省以及各地政府非常重視對罕見病患者扶持,尤其是青島。在山東,在國家基本醫保目錄之外採取的是大病保險,配合惠民保、商保、企業援助,也就是1+N多層次保障模式,探索實行了針對罕見病患者的特殊用藥保障制度。而作爲新經濟發展先行區、高水平改革開放引領區,青島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完備的工業體系。

“近年來,青島市着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爲優先發展的新興產業進行重點佈局。同時,青島以及山東獨特的區位優勢、強大的科技實力以及開放的投資環境也爲大健康產業的高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認爲山東和青島都是在省和市層面對罕見病非常友好。”王磊說。

罕見病生產也一直是行業難題,不少藥物可能生產一天能賣一年,這也是由於患者人數較少,折算後固定資產成本很大,分開建工廠不是選項。對此,王磊進一步說,罕見病供應鏈全國高度整合,今後不排除和中國本土企業達成罕見病領域合作。

“如果與本土企業就罕見病領域達成合作,會選擇在中國生產,聚焦本土生產有優勢,但如果銷售數量達不到一定的規模再建立新工廠意義則較小。畢竟,歸攏供應鏈還是指望未來普藥這類需求數量巨大的藥物。”王磊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