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喜歡的人不知聊什麼? 原來「沒內容」比有內容更好!
我從小到大都不算是個很有內涵的人,比起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專業項目,我對於很多東西都沒有太大的研究,頂多就是懂些毛皮而已。但即便我是這種個性的人,別人卻還是會認爲跟我聊天很愉快,到底是爲什麼呢?
首先,我們應該先把聊天跟討論跟學術研討跟心得報告等等,做不同的談話類型區分。要討論報告的時候,我們不會說:「我們來聊一下我們的報告吧!」,同理,當我們要做學術研討和meeting的時候,也不會跟老闆或教授說:「我接下來要聊一下我的研究和成果。」
「聊天」這個詞本來就是用在比較輕鬆無負擔、隨性所致的談話上,所以很多人都會來問我「我要聊什麼?」,當你在想「你要聊什麼」的時候,其實就註定了你沒辦法跟人自在愉快的聊天了。
想想你最好的朋友們吧!你傳訊息或打給他們之前,會去想要聊什麼嗎?還不是打句廢話或貼圖就傳送了,誰會想那麼多?但這種時候的你,反而是最輕鬆自在的,處於這個狀態下,人家反而能跟你很自在的聊天。反之,再想想另一個狀況:你想跟你的朋友借錢或是要他還錢,如果你是個臉皮比較薄的人,你很有可能在打去或傳訊息去之前,先反覆思索了好幾遍,到底要怎麼說才最圓滑最不會被拒絕,甚至要鼓起勇氣纔敢做這件事。
▼當你在想「要聊什麼?」就已註定無法愉快自在的和對方聊天了。(圖/達志/示意圖)
這種時候你就不會稱之爲聊天了,因爲你根本一點都不輕鬆。聊天是一個只建立在輕鬆狀態下的動詞,同時對方也會自然接收到你的狀態。與其想一堆想表現自己深度、內涵的話題,不如說些垃圾話更輕鬆。太過於深入的探討,對於對該話題本身沒有那麼高度興趣的人而言,反而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輕鬆」纔是聊天本身最重要的主軸。畢竟人的一生大部分的時間也沒什麼深度。
再者,很多人的習慣是一次聊天就打一大段,但這其實不算是什麼好方式,這種方式比較像在寫信或短訊,比較不適用於現在普及的聊天軟體(但如果你的對象年過40的話,或許就會適用)。現在的聊天軟體因爲免費的關係,讓我們不用再像以前一樣節省,每封簡訊硬要打70個字才能送出,也因爲這樣,我們可以用更口語化的方式去使用。
我們來看看下列的兩種差別:
一,「我們最近搬了辦公室,整個環境都很不錯,我很喜歡我們的陽臺。搬家的這幾天很累人,雖然有些朋友來幫我們,但我還是全身痠痛,唉,真的是該運動了。你呢?你最近過得還好嗎?」
幹!這種一看就超刻意啊!一點輕鬆感都沒有,只要後面再補一句:「我們的孩子都很平安,你不用擔心」,看起來就像是寫給過世伴侶的信啊!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種:
二,「耶!我們最近搬了辦公室哦!」
「整個環境都超棒的!我很喜歡我們的陽臺」
「這幾天搬家有夠累的」
「還好有人來幫我們」
「但還是全身痛得要死,哈哈」
「啊你最近過得怎麼樣?」
第二種方式看起來就相對自然,像在跟朋友述說自己最近發生的事,跟「報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同時用了狀聲詞來輔助,也顯得比較有人味。
聊天最大的重點還是在於自身的狀態,而不是說什麼,說什麼從來都不是關鍵。我不太會去跟人家聊什麼電影、展覽、書籍,因爲我本來就不太會去看這些東西,更不會因爲想跟人家聊天而去做這些事來增加自己的內涵。我聊天的內容都極其簡單平常,多是聊些生活中發生的事,再加上自己的感受。我也很常跟人家聊電動或是漫畫,但一定都是我自己經歷或是聽聞的,我從不勉強自己去聊些我根本沒興趣的東西,這樣只會讓我覺得很無聊而降低聊天品質。
聊天的內容的確要對方有興趣沒錯,但如果連你自己都對這個話題沒有熱情,那你又要用什麼方式去感染對方的情緒呢?聊廢話不可恥啊!女生跟姐妹們聊天的時候也不是聊什麼國家大事啊!爲什麼我們就不能跟他們嘴炮呢?
▲別再爲了聊天而做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保有熱忱很重要。(圖/達志/示意圖)
所以不要再爲了聊天而去做些自己根本不想做的事情了,你該優先處理的應該是你聊天的方式而不是內容。你不能保證對方有沒有熱情,但至少你應該要擁有。
聊天最大的話題,莫過於你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但前提是你要好好的活在那個當下,用生命去體驗每一個瞬間。很多人走路就是走路,不會去注意街道上的變化、樹上飄下的落葉、自己的腳步是否比平常更快,但這些都確實是我們生命中會體驗到的事情。只要有去留心自己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不相信會沒有故事可以跟別人分享。故事不見得要磅礡壯闊,很多時候都只是一點點微小的事件,卻能讓我們對生命有完全不同的感觸。
只要你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又何愁要與人聊些什麼呢?
本文經授權轉自:AWE情感工作室
本文作者:亞瑟,擁有10年憂鬱症的過去經歷,所以比一般人更加的擁有更能理解人的困難的同理心。經常跑輔導室的被治療的經驗,對於家庭治療、溝通治療、敘事治療、實務治療有三折肱而成良醫的過人概念。人生起起伏伏中,精通了腹黑學、權謀、讀人術,對於人的情緒異常地敏感,希望能夠以這些異於常人的經驗,以幫助更多人。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