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白熱化 公募“後浪”尋求突圍
繼貝萊德獲取首家外資全資公募基金牌照後,先鋒領航於近日公佈了在華新任掌門人的任命,加上近期部分基金公司股權或變更,公募基金牌照的關注度持續升溫。
分析人士認爲,隨着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公募基金牌照依然具備稀缺性。但在激烈競爭格局下,持牌的“後浪”,應摒棄貪大求全的傳統思路,基於自身比較優勢,尋求差異化突圍。
聚焦公募基金牌照
國際資管巨頭先鋒領航於9月22日任命羅登攀爲籌建中的公募基金公司總經理。目前,先鋒領航已開始籌備中國境內公募基金公司牌照申請工作。在基金公司成立之前,羅登攀將擔任先鋒領航中國基金管理負責人。此次人事任命,旨在進一步有效推進牌照申請籌備工作。
實際上,自4月1日國內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正式取消後,就有貝萊德、路博邁、富達國際等外資公司陸續遞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申請。
8月21日,證監會獲准了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的設立申請,後者由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100%控股,成爲業內首張外資全資公募基金牌照。同時,還有摩根資管、摩根士丹利等外資巨頭通過加大對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來獲取公募基金牌照。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還有友山基金、匯百川基金等逾20家機構在排隊等待公募“準生證”,還有五礦證券、華金證券等券商申請公募業務資格。
除了新牌照之外,資本在存量公募基金牌照上的“加減”動作也較爲頻繁。比如,9月以來,就有中信建投基金20%股權和民生加銀基金6.67%股權對外轉讓;而在8月時,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則受讓了英大基金合計32.3%的股權。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還有興銀基金、華宸未來基金、中科沃土基金等10餘家基金公司,在申請5%股權以上的股權變更。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目前有不少機構在排隊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其中不乏具備國際視野的巨頭資管機構;另一方面,國內公募基金隊伍已擴容至近140家,尾部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現狀並不理想。因此,在資本上述動作背後,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公募基金牌照的稀缺內涵有哪些變化?而具備牌照的後進者,又該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公募乃至大資管領域突圍?
牌照稀缺性明顯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公募基金股權轉讓基本是比例在50%以下的非控制權轉讓。在當前實行牌照門檻背景下,公募基金牌照依然體現出一定稀缺性。未來,隨着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依然會有多方資本角逐公募基金牌照。
“公募基金作爲大衆理財的主要選擇之一,從貝萊德等外資機構扎堆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情況來看,牌照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金融從業律師徐乾山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募基金成立以來,其運行規則健全、監督有力、信息披露全面及時。同時,在今年上半年的跌宕起伏行情中,有很多權益基金取得了可觀收益。並且,市場也需要公募基金作爲專業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來減少追漲殺跌的非理性行爲。因此,公募基金主體的持續增加,能夠極大地促進行業優勝劣汰,促進基金行業的蓬勃發展。
“隨着註冊制改革和資本市場生態的進一步優化,公募基金將是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環節之一,其需要進一步穩健和規範發展。”北京和衆匯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李鵬表示,相比券商資管和私募理財等機構,公募基金有一項特殊的優勢,即其面對廣大中小投資者,在A股直接投資者機構化和專業化發展趨勢下,未來借道公募基金參與市場投資是必然選擇。
競爭更加激烈
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李權勝指出,從排名靠後的中小基金公司在盈利邊緣徘徊的現狀來看,真正稀缺的應該是專業投資團隊、高效管理機制和包容的企業文化等發展技能。
李鵬指出,目前公募基金擴容到近140家,既反映出基金市場蓬勃發展,也意味着競爭更加激烈。頭部基金公司發展較好,但小基金公司卻生存不易,不僅渠道成本高,還面臨人才流失等系列問題。
在況玉清看來,獲得公募基金牌照並不意味就一定能實現大發展。實際上,除了牌照門檻外,公募發展更重要的是依靠渠道和投研等多方資源條件。在這方面,後進的中小基金公司並不具備優勢,“他們在投研團隊建設、過往可追溯業績等方面,尚難以和大的頭部機構相比。”
“大公司的主要發展是基於‘大’邏輯,即基於優厚的投研力量和渠道資源進行全方位、全賽道的產品線佈局,但這個邏輯在小公司這邊就行不通了。小公司應基於自身的比較優勢尋求差異化打法,如基於在某個細分領域的基金經理儲備,聚焦細分專業賽道,從而打造出有影響力的產品,進而從內部往外突圍,獲得市場投資者和渠道方的信任,這是尾部基金公司的發展突破口。”況玉清說。
談及公募基金行業發展未來時,羅登攀認爲在以下四個方面,公募基金應憑藉投研優勢和投資經驗搶先佈局:一是中國養老產業起步較晚,公募基金針對養老領域的產品佈局處於起步階段;二是積極佈局被動指數投資及ETF產品;三是有序推進智能投顧業務;四是不斷加大海外資產配置,隨着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國內資金出海的限制將會逐步放鬆,公募基金應抓住機遇,憑藉累積的投研優勢和豐富的投資經驗,搶先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