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擁抱婚姻:安居在平凡生活中 是最真的修行
每個人所經歷的「家」不盡相同,有人害怕孤單,想找個人依賴而進入家庭。也有人害怕成家後會失去自由,而堅持不進入婚姻。什麼樣的際遇,會讓一位抱持着不婚主義的浪子願意停下來,甚至覺得「家」纔是最好的修行場?
「家,在我的前半生中,是不存在的。」在李後良年紀很小的時候,母親已經離開身邊,十七歲時父親意外去世,他從此搬離了那個沒有「家人」的家,開始獨立在外討生活的日子。
原本在北部擔任攝影工作的李後良,抱持着不婚主義,人生也沒有太多大追求。在一次不經意的邀約中,李後良開始接觸衝浪,也很快愛上衝浪,從北臺灣的海邊開始,後來乾脆辭掉攝影工作室的工作,遷徙到墾丁,就只爲了每天都可以衝浪。「當時我滿腦子只想要衝浪,晚上就在墾丁大街擺攤賣東西,白天幾乎都在海邊衝浪。」
在墾丁期間,李後良遇到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聽他們分享旅途的故事,也開始接觸到身心靈的議題。「一開始聽到時覺得這羣人不知道在講什麼,好像是另一個世界的話題,後來越聽越引起我的好奇心。」在厭倦墾丁大街的夜市人生後,李後良又離開大海,揹起揹包,買了一張單程機票就出門,獨自在高山間挑戰孤寂的極限。
從西藏的藏傳佛教地點開始,經過尼泊爾到印度,途中也住過聖母峰基地營(EBC)。過去幾年衝浪練就的好體力,正好在高山的適應中派上用場。「在海拔五千公尺的上坡路段,心肺承受的壓力像是衝颱風浪時的強度。近幾年開始流浪拍照後,雖然衝浪的機會少了,仍會懷念起在大海里的一切美好,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和純粹的快樂之一。」
意外中的意外 順其自然獲得禮物
「我在尼泊爾到印度的邊界時遇到搶劫,當時以爲自己的人生就到此爲止了。後來遇到一位韓國大哥告訴我,在印度德里有位同樣來自臺灣的女生,或許可以聯繫一下。」而這個女生就是陳妍蓁,一位喜歡跳舞的臺灣女子,因爲愛上印度舞蹈,而隻身到印度學習最古老的敬神印度舞,在印度旅居十年後遇見李後良,後來成爲他的妻子。
「出發前,其實對旅程沒有特殊的期待,也以爲自己可能在印度找到適合的上師,然後就留在印度不回來了。」原本李後良的印度之行沒有打算到德里,卻因爲歷劫後電腦故障,而無法繼續邊工作邊旅行,只好先依着朋友的建議前往德里,聯繫這位同鄉的「她」幫忙。
沒想到在相處的過程中,李後良和陳妍蓁發現彼此的想法相符,許多事情不需要特別提出來溝通就有共同的默契,生活上也不太需要磨合。回臺灣不久後發現懷孕,就順着老天的安排,結婚,然後把小孩生下來。
一個人變成三個人
從一個人的獨立自在,意外成爲三個人的生活。人生出現這個完全超出預期的變化,夫妻倆沒有因此而出現分歧的意見,愛好自由的兩人也沒有覺得孩子是限制的羈絆,反而認爲這是上天給兩人的禮物。「初爲人父後的一切點點滴滴,對我而言是極大的震憾,我也纔開始體會何謂家。原來新生命的到來,是父母在生命旅程中另一開階段的開始。父母燃燒着自己的生命,去開啓孩子生命的起點。」
「小孩是最棒的老師。」李後良眼中漾着溫柔,看着正自得其樂玩耍的小男孩,又轉頭對我們說:「看着新生命漸漸變成一個『人』,從他完全依賴你、相信你,到他開始會爬、探索這個世界。我們看着小孩每個階段的成長變化,都覺得很驚喜。」
過去在海里衝浪時,雖然海象瞬息萬變,但相對於生命的變化,李後良覺得在照顧孩子的過程當中,學到更多。「因爲一個海域待久了,再加上懂得觀看浪況預測,所以對於大海的變化沒有那麼大的感觸。反而現在初爲人父的家庭生活,每一天都有新的體悟,纔有讓我感受到一切都在當下。」
李後良 Profile* 2007年辭去攝影的工作,帶着衝浪板從桃園來到墾丁逐浪,全身投入大海中,在每道浪中找尋自我。* 2013年一個人帶着相機和一張單程機票,在雲南、四川高原流浪,最後隨路上的風飄進尼泊爾的喜瑪拉亞山脈。* 從都市到海邊生活,再隨風從大海流浪到五千公尺的高山。2017年回到臺灣。從離家到回家,一個人變成三個人,下個人生新旅程再度從金山展開。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7期/4月號】
更多精彩文章,請上魅麗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