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寶寶肢體語言發展三部曲 9~12個月
第三部 9~12個月不同月齡別的嬰兒,由於生理和認知成熟度的不同,會產生階段性的肢體發展。9~12個月的寶寶,較能運用愈發成熟的肢體,做出各種動作,只爲了某些目的;雖然仍有失誤,但這些過程會累積在寶寶體內,幫助其未來的發展。
萬芳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慧敏表示,9~12個月的寶寶,生理構造更爲成熟,認知也更具社會性;不變的,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與主動性。父母可善加運用這項特性,主動誘發寶寶練習,建立其信心,進而熟悉各階段發展進程。
9個月Baby大動作:站立的意圖&嘗試此時的寶寶已嘗試想站起來,如坐着時他的手會有往上伸的感覺,但由於還不穩而只能靠着;當寶寶累的時候,可能想要站起來或蹲下去,父母可在這時候提供協助,如扶着他的屁股,順着其意圖而引導動作的練習。
引導小提醒由於寶寶已有站的想法,建議父母可拉着他的手,慢慢往上提,讓他的身體由蹲到站、由站到蹲,增加寶寶站立的成就感和相關經驗;切記勿操之過急。
小動作:有意義的指認行爲寶寶能夠以手指做簡單的指認,如物品的二選一。張慧敏治療師建議,父母不妨從他熟悉的東西開始,多製造選擇的機會,如某一餐的副食品時間,桌面擺上水果、米餅等,讓他可以主動抓取食物來把玩和吃,如此可將手部技能和食物結合,更有助於強化認知,也不會把不該吃的物品一味地往口中塞。
引導小提醒除了食物外,玩積木、使用開關類玩具,都能強化寶寶的指認行爲。最重要的,由家長引導,且必須將寶寶的能力行爲和功能性做有意義的連結。
對時間更有概念社交&認知:可開始幫寶寶建立「一天」概念,如太陽升起就要起牀、中午要吃午飯、晚上要睡覺等,配合生活的生理時鐘,強化其對時序的認知。語言:會模仿父母說話聲音,甚至可慢慢誘發類似「爸」、「媽」的音,但他還不瞭解其意義。
引導小提醒9個月寶寶的特徵:坐得穩、下肢可承重、較強烈的意圖動作。其中,寶寶是否表達出「想要」的動作,是提供父母觀察其發展的重要訊息,務必留心。
10個月Baby大動作:站立的單邊穩定度寶寶可能比較會站,只是還不太能做連續的坐到站動作,這時需要讓他一手扶東西、另一手由父母支撐,幫助他站立。另外,移行方式仍是爬,可鼓勵他快速且遠距離的爬行,或準備安全的小傢俱(如小茶几),讓他主動鑽洞爬行。
引導小提醒稍微能站時,接着就能同步練習往後轉。寶寶往後轉時,就可慢慢學着一手扶東西、一手伸往別方向(如正後方有玩具),還可以練習單邊承重能力。
小動作:手部動作更靈活如果父母給予很多玩具,寶寶較易喜新厭舊,可能抓了某樣東西、看到另一樣就放掉手上的去抓新的。接着,手肘的彎曲和伸直會更熟練,建議父母和寶寶坐着玩推球,剛開始可能接不住,慢慢地可以強化手臂和手肘的靈活度。
引導小提醒藉由「分類」遊戲,如讓寶寶主動做大球放大桶子、或大球放小桶子、揉紙團丟垃圾桶等動作,有助於強化認知和手肘靈敏度。
依附關係更緊密社交:有明顯的叫名反應,較能認人。此時正逢依附關係的建立,因此需要明確的主要照顧者,換來換去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
認知:開始會玩有因果關係的物品,如聲光玩具,碰觸就有聲音,有助於其探索。
語言:通常能說出有意義的字,如爸爸,但這字可能代表的是人、想喝奶或抱抱。
引導小提醒通常此時的寶寶,只要有刺激就會反應。如果看似不明顯也毋須驚慌,父母儘量多引導他們去嘗試,擴大和累積其內在資料庫,如親子共讀就是很棒的活動。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慧敏 參考資料/《不要低估你的孩子》信誼出版 化妝髮型/吳妍君 攝影/陳炳煌 演出/媽媽蕭涵瑄&寶寶楊翔安※原文刊載於2012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