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位癌友就1位營養不良死亡 專家推「2大原則」補充法

鱸魚湯是癌友治療後,很好的蛋白質補充來源。(圖/記者趙於婷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營養不良是癌症病患最常見的問題國外統計也發現每5位癌友,就有1位因此死亡。根據調查發現,有8成3的癌友可能因食慾味覺改變導致難以進食,2成7的癌友無法落實營養觀念專家也提醒,癌症患者應以吃的下爲原則,最好要採「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有助補充體力、增進免疫力

根據「癌友飲食及癌症營養認知調查」結果發現,隨着年齡上升,癌友對飲食補充的掌握度越低。31-40歲癌友中,僅22.7%表示在食物上會特別挑選,其中掌握度最差的是51-60歲,有33.1%表示根本不知道吃得營不營養,或是根本沒留意,調查更發現,高達83%的癌友飲食攝取遇到困難。

「很多癌症死亡,並不是癌症本身,而是營養失調!」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蔡麗娟說,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癌症患者普遍都有營養失調的問題,進而被迫中斷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造成治療效果大打折扣,且臨牀統計更發現每5位癌症患者,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臺灣癌症基金會今公佈癌友營養狀況大調查,8成3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圖/記者趙於婷攝)

根據統計,癌症治療有41.5%產生食慾不振、37.3%味覺發生改變、26.1%腹脹腹痛飽食感、26.1%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癌餐料理資深護理王品喬指出,癌症營養在食材上選擇非常重要,最好要採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有助增進免疫力、耐力和體力,其中牛肉、鱸魚湯就是最常見蛋白質的來源。

另外,也可多補充含「鋅」的食物,如堅果海鮮,有助幫助術後傷口癒合和恢復味覺。王品喬舉例金目鱸含有微量鋅,有助幫助皮膚黏膜修護之外,本身也含有「菸鹼酸」,也有助延緩病人因治療產生噁心嘔吐的副作用。

王品喬強調,臨牀常遇到很多病友明明很認真吃飯,但還是因爲營養不良必須先中斷治療,癌症患者要先以「吃的下」爲原則,要搭配天然食材提鮮、減少使用調味料,也可用豐富顏色蔬果來激發患者食慾。

★圖片爲版權照片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