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抓住資本市場治理的“牛鼻子”

據統計,截至6月9日,年內共有44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以下簡稱“實控人”)遭受違規處罰,6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多家公司披露實控人刑事處罰公告主管部門強化對實控人監管,抓住了資本市場治理的“牛鼻子”。

實控人能支配或實際支配上市公司行爲,通過持股表決權優勢股權縱橫捭闔。有的實控人本人親自出任上市公司董監高,有的能決定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選任。上市公司的“關鍵少數”包括董監高、控股股東、實控人等,而實控人又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上市公司能否合規運作,實控人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

當前常見的實控人違法違規行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個別實控人濫用控制權,通過關聯交易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謀取私利。二是實施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短線交易、信披違規等與二級市場緊密關聯的行爲。三是與證券市場關聯度不高的違法違規,比如行賄受賄等。

2020年以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多次提出,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爲“零容忍”。強化對實控人的監管和法律責任落實,不僅是貫徹落實“零容忍”工作要求的關鍵所在,也是倒逼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強化對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整治證券市場風氣的關鍵所在。

對實控人違法違規行爲,必須強化法律責任落實。新證券法對實控人指使造假上市、指使虛假陳述等都規定了相應的行政處罰措施現實中有些實控人爲了逃避法律責任,通過層層股權嵌套,躲在幕後控制上市公司,卻謊稱上市公司不存在實際控制人,對此必須強化股東穿透,明白無誤認定實控人、尤其是自然人實控人,由此法律責任的落實才有根本基礎

對實控人違法違規,還要注重民事責任落實。比如實控人通過違規擔保、資金佔用等手法掏空上市公司,個別上市公司甚至因此面臨退市,對此應該通過股東代表訴訟、上市公司董事會追討等方式,及時將其侵佔的利益追回。另外,對於實控人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廣大利益受損投資者可向其追討民事賠償。相比行政罰款、刑事責任,鉅額民事賠償往往對實控人更有威懾力

值得一提的是,現實中,實控人還可能實施一些目前尚無明文規定、但事實上卻可能損害市場和投資者利益的擦邊球行爲,對此必須從完善實控人誠信義務高度來彌補相關漏洞

實控人最終控制上市公司資產經營,理應和董監高一樣負有誠信義務。2018年《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第63條規定實控人對上市公司及其他股東負有誠信義務。建議對實控人的誠信義務上升到法律高度予以明文規定,同時對於實控人違背誠信義務的行爲,也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由此,對於實控人一些打擦邊球行爲,也可以違背誠信義務來追究相關責任,從而最大限度約束規範實控人行爲。

嚴厲打擊實控人違法違規,引導實控人合法合規運作,抓住“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對引導上市公司專注主業、嚴守誠信、規範運作,持續優化資本市場生態,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