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呈現較強外貿韌性 預計全年增速保持兩位數
(原標題:上半年我國呈現較強外貿韌性,專家預計全年增速保持兩位數)
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呈現出較強的外貿發展韌性。
海關總署最新可查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外貿延續增長勢頭,以人民幣計(下同)進出口總額爲14.76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進出口、出口、進口同比分別增長28.2%、30.1%、25.9%,均爲10年來同期最高水平。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對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運行情況分析稱,一是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較快增長,二是一般貿易方式出口佔比持續提升,三是外貿主體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四是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保持增長,五是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拉高進口增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今年的高增長很大原因是疫情導致的。受疫情影響,在全球生產和流通仍存問題的情況下,更多的訂單轉向了中國,而中國正好也處於產能恢復和出口能力進一步加強的過程中。
他認爲,我國2021年全年進出口貿易的發展也比較樂觀。目前這種高增長的態勢還會維持一段時間,全年貿易增長率有望達10%左右。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指出,在去年的經濟衰退之後,全球貿易的復甦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提供了一個促進經濟增長的機會。
據商務部數據,今年前5個月,我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對美國、東盟、歐盟出口增速分別達38.9%、29.3%和27.9%;對金磚國家出口增長42.8%,高於整體增速12.7個百分點。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丁遠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疫情期間,我國外貿企業由於較早從疫情中恢復生產,對其他國家的業務產生了一定替代作用。此外,疫情中火熱的“宅經濟”的消費形式,對我國的出口產品結構也比較有利。
“中國出口了很多小家電、傢俱,還有與醫療防護有關的設備,而且中國產品的質量可靠,價格卻並不昂貴。”丁遠說,尤其是在歐美髮達經濟體居家隔離並得到大量政府補貼後,此類消費大大增加,這對於中國一些產品的出口拉動作用顯著。
更重要的是,疫情加快了我國貿易結構的優化轉型。從貿易方式來看,我國產業基礎更加穩固、自主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增長34.5%,拉高整體增速20.3個百分點,佔比較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至60.9%。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纔對第一財經表示:“一般貿易是真正體現一國外貿競爭力的貿易方式。一般貿易的比重在上升,說明我國生產的科技含量和外貿競爭力在提升。”
此外,我國出口產品不斷向價值鏈上游攀升。今年前5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幅超30%,佔比保持穩定;汽車零配件、汽車等部分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強勁,出口分別增長37.6%和95.8%。
徐洪才認爲:“機電產品的附加值更高,相比原材料和初級產品,機電產品屬於價值鏈上的中高端產品。這類產品出口增多,也側面反映了我國出口競爭力的上升。”
而紡織品受口罩出口大幅下降影響,同比下降10.3%。除紡織品外,其他六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40.1%,高於整體增速10個百分點。
霍建國對第一財經稱:“疫情期間,市場對勞動密集型產品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呈現了一定的剛性,也就是說需求比較旺盛。機電產品的出口上升,說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已經出現了困局,因爲不同地區疫情發展差異性比較大,有些地區率先復甦,對機電產品和其他製造業產品的需求也有所恢復。此時,我們發揮了機電產品出口方面的原有優勢,鞏固市場,擴大了出口。”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仍然堅挺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湯米·吳(Tommy Wu)分析稱,預計今年中國的出口將連續擴大。儘管與疫情有關的商品需求可能開始減退(包括個人防護設備、計算機和筆記本電腦),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並沒有減弱,該機構預期,全球經濟強勁復甦將支持中國強勁的出口前景。
“現在中國的出口競爭力越來越強,也有人擔心,如果境外復工復產了,是不是會減少對中國的採購?我想這個情況出現的概率不會非常大。因爲在國際經貿合作方面,一旦形成了路徑依賴,這個趨勢是可以持續的,尤其是疫情以來形成了中國出口的新格局,國外從中國進口的趨勢基本上形成了,這個路徑也基本上形成了。”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樑明此前告訴第一財經,尤其是“六保”政策中,中國在“保市場主體”方面成效顯著。
樑明說:“在其他國家,可能很多外貿主體都不存在了,所以即便這些經濟體復工復產,他們短期內能夠快速提供商品的可能性也不是非常大。即便他們可以在短期內快速提供商品,其價格競爭力也未必非常高。”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也稱,我國外貿主體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外貿“穩定器”作用突出,1~5月民營企業出口4.53萬億元,增長39.4%,拉高整體增速20.7個百分點,佔比較去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至56.3%。
徐洪才表示:“民營企業在機制上具有靈活性,民營企業在外貿進出口中佔據半壁江山,作用不斷上升,也說明我國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了,整體外貿競爭力在上升,結構也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優化。”
對於今年下半年的走勢,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專家多持樂觀謹慎的態度。霍建國認爲,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高增長態勢還會維持一段時間,“三季度也不會有問題,但是會存在一種數據逐季度回落的可能。”
霍建國稱:“因爲國外生產活動正在恢復,會減少一些剛性需求。我國現在1~5月份的進出口數據恰恰也反映了這一點,從2月份到5月份,已出現了逐月回落的態勢,這個改變更多會取決於全球疫情的變化。”
他認爲,我國全年的進出口貿易可以保持一定的增長態勢,即使出現了逐季度回落的情況,由於今年上半年的基數比較高,在下半年平衡後,全年貿易增速有望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徐洪才說:“下半年總體上是逐漸恢復常態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增長速度會逐步放緩,原因在於,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後,價值鏈、供應鏈會逐漸修復。因此,由於疫情導致大量訂單流入中國的這種情況會逐漸放緩。疫情期間,中國獲得大量訂單的原因是,中國供應鏈、產業鏈比較完整,製造業能力比較強,但隨着更多經濟體的復甦,一部分訂單可能會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