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防疫戰該交棒地方政府了(蔡正義)

臺北市長柯文哲(左)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右)。(資料照)

指揮中心全國防疫會議中宣佈「疫情熱區對外公佈」及提出「標準一致、說法一致、腳步一致」的三個一致。這是明顯箝制地方自治職權的作爲,對防疫只會有害處,沒有好處。只能將其歸類企圖「打假」同一流的政策宣示。

撲滅社區感染爆發的金標準戰略爲「清零篩查」,戰術作爲是當發現一例確診案例時,就應「匡列」周邊的所有接觸者,並立即限制移動,進行全面篩查與防護,包括可能的預防性用藥疫苗接種、或行動管制。唯有如此才能確保任一確診病例都不會擴散出去。所以戰略上的清零是以「小熱區」的概念,不放過任何確診病例,一律清零處理。優點在於快速反應,徹底殲滅。最近的經典就是臺大醫院,因爲一發現院內確診,院長即決定全院匡列,48小時內篩查完畢,完全符合快速打擊的精神

但是指揮中心的戰略思維卻不是如此,是把公佈熱區放在如何打假。指揮中心認爲熱區一定要指揮中心公佈,而且要累積到一定感染數才稱得上是熱區。公佈「大熱區」的作用是基於「危邦不入」的傳統旅遊警示區的概念,及積極防疫上問診所需的TOCC。基於「危邦不入」的概念,熱區由中央統籌研議資料後非常合理,免得地方基於保護自己不願意公佈熱區。

但熱區由中央公佈,也是這波數家大型醫院院內感染爆發的元兇。這些倒楣的醫院都是因爲根本不曉得哪裡是熱區,沒有TOCC可資診斷新冠,造成病患延誤診斷,產生院內感染。萬華區附近的臺大醫院、和平醫院想都沒想到自己就在熱區,即使是附近來看病的民衆都要提防是否爲新冠。熱區必須由中央統籌,最大問題是信息發佈延遲,需要資訊的醫院與民衆沒法即時知道危邦何在?

熱區公佈應該要依用途區隔,中央基於讓老百姓「危邦不入」的概念,不要求急,要求面面俱到且不是假信息,應該改稱「旅行警示區」比較合適。「熱區」這個名詞強調快速反應,強調小範圍精準公佈,爲了實際防疫及醫師看診時使用,應留給地方自行公佈。只要出現一個病例就畫出熱區,這樣防疫的動作纔會快,也才能真正符合「清零篩查」的戰略思想

防疫戰不同於檢疫戰。檢疫是防守戰略,邊境歸中央管轄,應該中央集權。病例進入社區,就進入防疫戰,屬於攻擊戰略。主動找到病毒,限制活動,主動保護熱區民衆,都是地方政府的職權。《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中僅羅列目前「社區警戒」的項目必須由中央統籌一致,其他舉凡方艙醫院或篩檢站的設立、試劑與疫苗的購買、地方熱區的宣佈以協助醫師看診及民衆避禍都沒有規範要由中央統籌。

防疫戰也是地方戰,《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中沒有正面表列的項目就是留給地方政府依實際狀況去發揮的。依中央指示防疫已落到如此田地,是該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力挽狂瀾的時候到了。

作者爲醫師、退休基層公衛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