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五年 這盤事關中國發展全局的大棋怎麼下?

(原標題:下一個五年,這盤事關中國發展全局大棋怎麼下?)

落子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近年來,中國官方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重要發展戰略持續推動中國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的臺階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啓的重要歷史節點,中國區域協調發展重點將有哪些新變化?區域協調發展又將如何行穩致遠?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發佈,爲中國區域協調發展指明瞭方向。

東西南北縱橫聯動加速形成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中國國土面積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各區域間資源稟賦差異較大,如何根據各地區條件和特點,進行合理分工,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是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題中之義。

近年來,爲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中國官方精準定位、科學佈局,區域發展取得新突破。從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東部率先發展等地區協調發展戰略,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各區域的相互融通補充正加速中國東西南北縱橫聯動發展格局的形成。

隨着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國各區域經濟總量持續提升,區域發展差異也呈縮小態勢。

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48.1萬億元、19.3萬億元、18.4萬億元和5.7萬億元,這較此前的地區生產總值有了明顯提升。從2018年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看,中國人均最高的東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間的相對差值,已由2003年的2.5倍縮小到1.8倍。

此外,中共十八大以來,按不變價格計算,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爲7.2%、8.2%、8.5%和6.1%,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更是領先於東部地區,改寫了長期以來區域經濟發展中東部地區“唱主角”的傳統格局。

在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四大板塊的基礎上,以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爲代表的重大區域戰略爲引領的區域發展模式也日益凸顯。以京津冀地區爲例,2019年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84580億元,比上年增長6.1%;同年,京津冀區域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9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指出,促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相對平衡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對各區域的精準定位,能充分地發揮地域相對優勢,起到地域優勢互補作用,促進各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助力區域協調發展。

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也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日前發佈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勾勒了官方對未來區域協調發展的路線圖

分析認爲,對比“十三五”規劃綱要內容,“十四五”規劃建議字裡行間透露出官方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標準和層次更上一個臺階。

例如,西部地區,從“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到“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東北地區,從“大力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到“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區,從“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到“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東部地區,從“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到“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等。

在具體區域中,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理念貫穿其中。建議強調,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

建議提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這也是下一步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大亮點。

專家分析稱,隨着海洋科技迅速發展,在後疫情時代,海洋經濟有望成爲全球經濟新引擎,作爲全球海洋經濟的主要參與者,中國在遠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製造、海上風電等領域仍有較大發展潛力,通過發展海洋經濟,有望擴大區域協調發展的輻射範圍,與“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海陸聯動的發展格局。

新格局下如何行穩致遠?

當前,中國提出了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循環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劉英認爲,創新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促進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關鍵在於擴大內需。這就要求中國儘快形成並打通全國統一市場,爲內需提供動力的同時,還要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創新將有助於區域協調發展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極。”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張明表示,“雙循環”有助於推動新一輪區域一體化提速。隨着國內統一大市場與國內要素自由流動的實現,未來國內將會形成新一輪要素聚集,這意味着一些區域的整合與發展速度將會加快。

在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看來,區域協調發展還要充分體現出自貿區的作用。他稱,每一個自貿區代表着周邊相對獨立的產業體系。不同產業體系之間相互交互,形成一定錯位,通過這種錯位揚長避短,不僅能夠發揮各自優勢,也爲對方發展創造條件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亦指出,自貿區建設是中國“十四五”時期深入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更高層次區域協調發展中,自貿區間的鏈式協作將扮演重要角色。“通過產業鏈的分區域協作能將各自貿區、中心城市、交通樞紐等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夯實鏈式協作過程中,使得各個區域協同發展。”